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彎刀
萬維讀者網 > 競技沙龍 > 帖子
鼎力推薦一篇中國網球史的好文
送交者: 麻衣神道 2006年08月16日00:51:35 於 [競技沙龍] 發送悄悄話


胡娜這個名字是檢驗沙龍村民體育資歷的標準之一,如果你不google知道此人此事,那就祝賀你。。。。。。

--------------------------------------------------------------------------------------

(ZT) 胡娜事件揭秘:走過政治滄桑的中國網球
2006-08-14

新中國成立後我們最早的網球隊,其實也是為迎接波蘭國家隊來訪而組建的。”1955年,國家體委把當時國內最高水平的部分選手調到北京,成為新中國成立後我國最早組織建立的網球臨時國家隊
1966年開始的“文化大革命”,對網球的破壞是毀滅性的,從中央到地方都有不少領導關心這個項目並經常參加網球活動,因此網球這個從歷史上就屬少數上層人士活動健身的洋玩意兒,首當其衝受到批判

一年後,胡娜向美國政府申請“政治避難”獲准,事態因此而進一步擴大。1983年4月6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就此照會美國駐華使館提出抗議,4月7日,全國“體總”認為美國政府此舉破壞了中美正常交流的氣氛,決定停止中美1983年雙邊體育交往

2003年7月,《參考消息》記者在台灣採訪到了胡娜,此時她已經定居台灣,是衛視中文台聘請的四大網球公開賽解說和評論員,她認為主要是自己太想成為職業網球選手,“我就有了一個強烈夢想,就是一定要站在中央球場代表中國比賽”。因為有台灣方面介入,其結果不同於一般的非法滯留

《三聯生活周刊》記者 李菁 李翊


並不年輕的網球

其實,嚴格地追溯起來,網球在中國,並不是一項很年輕的運動。

“事實上,無論是古代的Court Tennis,還是近代的Lawn Tennis,在西方,網球並沒有掛上‘貴族運動’的稱號。”中國網球隊自組隊以來的第一任領隊,今年75歲的楊明訓老人說起網球,如數家珍,“把網球稱作貴族運動,是我國世俗的說法,這和網球的起源有關,更同我國網球的發展有關”。

1840年鴉片戰爭後,西方的官員、商人、傳教士、駐軍將網球帶進中國。文獻記載,1848年,上海就有外僑拍打古式網球。起初,網球是外國商人、官員、白領這一階層健身自娛的活動,逐漸地,中國的富裕階層,教會學校也參與其間,成立了各種網球會和俱樂部。

1910年在南京舉行的舊中國第一屆全國運動會,共4項比賽,網球就是其中之一,另外三項是足球、籃球、田徑。清末遜帝溥儀也是網球運動的愛好者之一,他從北京遷居天津後的第一件事,就是讓手下人為他修建網球場。

1949年10月1日,新中國成立後,網球運動在新中國成立前比較有基礎的地區和城市逐步恢復。1953年在天津舉行的全國4項球類比賽大會,包括籃球、排球、網球和羽毛球4個項目,成為新中國成立後的首次網球盛會。這次比賽是新中國成立後的首次全國比賽,對規則不熟悉,把1.07米高的網柱改為0.92米,網中央高度從0.914米改為0.764米,都降低了15厘米,與會者都很彆扭。因為網子低了很多(後經查證是把蘇聯的少年網球規則誤認為是正式國際網球規則而修改的)。

中國網球協會副主席萬伯翱介紹說,1958年前,北京還沒有一座像樣的網球館,直到他的父親、時任北京副市長主管建設的萬里和呂正操上將的努力,用不到半年時間,建成了北京最早的兩座網球館。那時網球同乒乓球、羽毛球均歸屬在國家體委小球科管理,70年代到80年代,球類司設其他球類處,管轄羽毛球、手球、棒壘球、曲棍球和網球。1974年,楊明訓擔任其他球類處網球領隊,負責中國網球的訓練和管理工作。

“新中國成立後我們最早的網球隊,其實也是為迎接波蘭國家隊來訪而組建的。”1955年,國家體委把當時國內最高水平的部分上海選手調到北京。男隊員有梅富基、吳生康、潘家震、宋連根,女隊員有朱芝英、黃龍駒、黎民貞和盧璐,成為新中國成立後我國最早組織建立的網球臨時國家隊,在天壇公園國防俱樂部的場地訓練。

當時國家隊沒有教練,有一次體委主任賀龍來看望網球隊,梅富基提出是否能像田徑隊一樣給請一位蘇聯教練。賀龍笑着說:“你們網球打了這麼多年打得不錯嘛!你們自己好好總結經驗,你就是教練嘛!你們以後就是新中國成立後的第一批網球教練……”後因波蘭隊來訪推遲,北京冬季室外無法技術訓練,隊伍於1957年初解散,大多數隊員回上海了。1959年10月第1屆全運會閉幕後,全國正式組建了十餘個優秀網球隊。

從1956年開始恢復發展的網球到1961年由於國家經濟處於困難時期而停止。然而,1962年10月,在北京舉行了全國10單位網球對抗賽,這是我國經濟困難時期所有比賽暫停後首先恢復的比賽。1962年,陳毅副總理兼外長去瑞士日內瓦開會期間,在網球場打網球,引起外國記者極大興趣,紛紛報道評論:“中國的副總理兼外長不僅是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詩人,而且還喜愛網球運動……”網球歷來在國際體壇上被認為是標誌着該國物質文化與生活水平的運動,陳毅外長回京後,立即召見國家體委領導,儘快組織一次比賽,以回擊國際上對我國困難時期的反華宣傳。

正當全國體育競賽中斷,各類賽事清淡的日子裡,北京體育館路南側的網球場上卻熱鬧非凡,全國10個單位的網球精英雲集北京。為了擴大國際影響,比賽邀請各國駐華時節(大使、參贊、武官及其家屬),還特邀各大通訊社駐京記者參觀,陳毅副總理親自到賽場觀看。這次比賽擴大了政治影響,對網球運動在國際競賽和交流中的重要性引起了重視,國家體委決定下大力氣抓好這個項目的提高工作,首先採取的有力措施就是組織全國的優秀網球運動員集中訓練。

“政治網球”

1966年6月開始的“文化大革命”,對網球的破壞是毀滅性的。由於網球運動在體育項目中的特殊地位,從中央到地方都有不少領導關心這個項目並經常參加網球活動,因此網球這個從歷史上就屬少數上層人士活動健身的洋玩意兒,首當其衝受到批判。

1972年,為紀念毛澤東同志題詞“發展體育運動,增強人民體質”20周年,也為我國參加第7屆亞運會做準備,周總理指示國家體委恢復各項體育活動,首先舉辦全國5項球類(籃,排,足,乒,羽)運動會。

“當時我們都在山西幹校勞動,得到通知後,1972年到1973年,體委的人陸續全調了回來。”從這時起,網球運動開始逐步恢復,“平時隊員們都在各自的省隊訓練,那時叫‘專業隊’。臨到有大賽,提前一段時間選拔各隊的尖子,組成國家隊。哪個省的隊員入選比率高,她們的教練就是國家隊主教練。”“這一代女子網球運動員里比較有代表性的幾個分別是湖北的余麗橋(李婷/孫甜甜的教練),上海的陳娟,北京的王萍、孫京環、李心意,四川的胡娜。”

1974年第7屆亞運會,中國網球運動員在單項比賽中沒有取得很多名次,不是沒有奮力拼搏,而是錦標服從政治。那時,為了表示我國運動員堅決支持阿拉伯人民反對以色列猶太復國主義的鬥爭,拒絕同以色列運動員比賽。中國隊在單項比賽整個過程中,與以色列運動員相遇4次,都因對手是以色列運動員而棄權。即使如此,最後仍獲得3枚銀牌。

從1975年開始,網球連續搞了7年冬訓。因為北京室內場地太少,冬訓場地先後選擇了廣州沙面、二沙頭和昆明,夏訓則在秦皇島。“那時的訓練場地都不是太好,主要是室外沙地。用的是木質球拍。全國十幾個省市有網球隊,但只有北京隊有一個穿拍機。其他的隊都是手工穿弦,特別羨慕北京隊。用的弦,不是正規的‘羊腸弦’,國內沒有。有也買不起。用的是尼龍的‘釣魚弦’。”傅眾說,到70年代末,鋁合金的球拍才出現。

現任國家女網二隊主教練的傅眾1973年時是北京男子網球隊運動員,後入選國家集訓隊。傅眾能成為網球運動員非常偶然,他是北京人,在先農壇體育館附近上學,而先農壇體育館正是北京網球專業隊訓練所在地,專業隊臨時組織青少年集訓,選拔人才時,“範圍很小,就近選拔。選的都是附近學校或者體校里有體育基礎的孩子,或者是其他教練認識的愛好體育的孩子,再或者就從省市運動隊裡從事別的體育項目的孩子裡挑”。於是傅眾被選入了網球專業隊,“隊員的家庭都挺一般,不打球就要去插隊,所以訓練都很努力”。

集訓時,日本女排大松博文教練的訓練方法使中國的網球教練深受啟發,技戰術訓練使用“多球訓練法”從這時開始。當時給隊員提供的營養飲料叫“樂口福”,裝它的紙箱子成了裝網球多球的工具,大家抬着一箱箱的多球到場上訓練,開始用手拋(學大松)練習截擊球,後來改用拍子送球,隊員稱之為“樂口福”訓練法,每次訓練前總愛問教練:“有樂口福嗎?”(意思是有多球技術訓練嗎?)大家為這些新方法提出不少改進意見和建議,增加了訓練的難度、強度和密度,結束了我國網球訓練中僅用單球對練的歷史,並將這一訓練方法推廣到全國。當時,我國與國外網球界在訓練業務上的聯繫幾乎沒有,這些方法都是自己創造的。有趣的是在1978年美國網球隊來華訪問,在上海與我國隊員共同觀摩訓練時,我們使用的多球訓練方法與他們使用的方法大同小異,雙方都感到驚異。

“1976年後,全國比賽時按發球上網的技術指標高低決定名次,目的是逼迫各地在訓練中圍繞發球上網這一中心環節突出發球,上網和網前技術的訓練。第二年,為簡化記分方法,改為男子3拍,女子4拍得分制。例如女子比賽,發球方如在前4拍不能得分,5拍之後得分無效。這麼做是有原因的,“長期以來,我國網球訓練以底線穩健型為主的打法占統治地位,表現在比賽中就是雙方對拉來回,等待對方失誤,缺乏進攻性,一分球可以拉140個來回,到了1975年第3屆全運會上,一分球還拉80多板,這種狀態難以適應當時以底線進攻和發球上網的國際趨勢,使我國網球技術處於落後狀態”。這種做法,在當時有力地促進了網前技術的運用,加強了進攻意識,彌補了我國技術上普遍存在的缺點。女子進步尤為顯著,幾年之間,她們的網前技術即處於亞洲前列。在1981年世界大學生運動會上,網球技術委員會主席認為:網前型選手陳娟的打法在世界上是先進的。1982年來我國講學的美國網球專家馬吉爾,到秦皇島參觀全國比賽後說:“李心意的高壓球和網前技術,我在別的國家還沒有看到過。”

1981年,楊明訓帶隊到北美洲訪問,其中女隊選手有胡娜、李心意。在加拿大多倫多,他請澳大利亞人,精大滿貫得主羅德·拉沃爾(在四大滿貫賽事中,只要獲得一個冠軍,就叫大滿貫冠軍,如果一年內在四大公開賽上都獲得冠軍,就叫精大滿貫冠軍。到目前為止,世界上共有5人獲此殊榮。其中男子2人,女子3人。現在澳大利亞中心網球場就以他的名字命名)指導中國運動員訓練。訓練完後,楊明訓請拉沃爾對中國選手的水平做個評價,拉沃爾說:“女子強於男子,很快就能在國際上獲得成績。”

楊明訓說,這個時期出國比賽的機會很少,主要是在國內訓練,為全運會、亞運會做準備。“就是出國比賽了,去的也主要是朝鮮、羅馬尼亞等國家,而且打的還是‘友好比賽’。”

1978年4月,傅眾和另外3名男隊員4名女隊員去澳大利亞學習,同行的有一個教練,一個翻譯和一個領隊。女隊員中就有陳娟、余麗橋、王萍、顧明華。“澳大利亞人教得很認真,幾個有名的教練各有側重,輪流教,晚上還有健身房專門練體能。一個30多歲的澳大利亞外交官全程陪同。無論幹什麼,都要集體行動。”傅眾說,當時每人有30美元的補貼,但沒有支配權,而是最後由領隊統一買了瑞士手錶,一人一塊。“那表叫‘山度士’,機械錶,比梅花差。我一直留到了現在。”傅眾說,直到80年代去南斯拉夫打小型友好比賽,才基本有了自由。“沒有人陪同了,比賽後也可以上街逛逛,買點東西。”

胡娜事件

1979年,我國恢復了在國際奧委會中的席位,中國體育的各個項目也恢復了單項職業比賽。1981年,中國第一次參加在日本東京舉行的、有32個國家和地區參加的聯合會杯(它與戴維斯杯大賽並列,一個是女子團體賽,一個是男子團體賽,都是每年舉辦的,檢閱各國網球實力的,規模最大的比賽),進了前16。就在大家期待在1982年的聯合會杯有所突破時,“胡娜事件”發生了。

1982年,楊明訓帶着由余麗橋、王萍、李心意、胡娜4人組成的中國女子網球隊參加7月在美國加州聖塔克拉拉舉行的聯合會杯比賽。第一輪打日本,中國贏了,第二輪和德國相遇,臨到比賽前,胡娜突然不見了。“比賽前一天晚上,我和她聊天,一點都看不出有什麼反常,結果比賽時找不到人了。”楊明訓說,本來這次女隊實力很強,因為胡娜事件,隊裡人心惶惶,隊員也沒心思打球,最後稀里糊塗輸給了德國。

在楊明訓看來,如果胡娜就此留在美國,從此銷聲匿跡,也不至於惹出後面的風波。然而,“她沒有身份,沒法打比賽”,於是一年後,胡娜向美國政府申請“政治避難”獲准,事態因此而進一步擴大。1983年4月6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就此照會美國駐華使館提出抗議,4月7日,全國“體總”認為美國政府此舉破壞了中美正常交流的氣氛,決定停止中美1983年雙邊體育交往。

作為和胡娜同一時期的男子網球運動員,傅眾與胡娜接觸不多,但有限的接觸也足以給傅眾留下這樣的感覺:“像我們,能拿個全國冠軍就挺知足了。她不甘心,不滿足現狀,特想去國外打球。”

與眾多普通工人家庭出身的網球運動員不同的是,來自四川的胡娜出生於國內唯一一個網球世家。胡娜的外祖父溫嶺16歲赴上海求學,在1926年慰勞北伐將士運動大會上獲網球錦標賽男子雙打冠軍,當時在上海江南女子學校就讀的外祖母楊渝君也是學校籃球隊主力。1950年到1965年,溫嶺先後在大陸西南軍政委員會交際處與重慶市政府人事局從事文體工作,主要教授西南軍政委員會領導中喜好打網球的一批人。在這一階段,胡娜的舅舅、姨媽也進入專業網球隊。1965年,四川省網球隊成立,當時特別指明從重慶將溫嶺調任省隊教練,1972年溫嶺退休。胡娜的弟弟、表弟、表妹在她之後相繼進入網球學校學習,其中4人成為四川省網球隊專業球員。

“組織上挺培養她的。那時比賽少,一年也就五六次比賽,但無論是青少年賽還是成年組比賽都帶着她。她還是四川省青年突擊手,國家還給她漲了工資,基本上能給的全給了。”胡娜出走的原因一時成謎。

2003年7月,《參考消息》記者在台灣採訪到了胡娜,此時她已經定居台灣,是衛視中文台聘請的四大網球公開賽解說和評論員,同時在台北新店開辦了“胡娜網球俱樂部”,任董事長。重提當年“事件”時,胡娜沒有迴避。談及“事件”起因,她認為主要是自己太想成為職業網球選手,“1979年,自從我在英國溫布爾登中央球場觀看了著名選手埃弗特的比賽後,我就有了一個強烈夢想,就是一定要站在中央球場代表中國比賽”。

然而,在她相繼獲得全國所有冠軍,亞洲冠軍,以及世界青少年比賽冠軍後,苦於無法再提高。雖然國外有優秀教練提出免費為中國訓練胡娜,但不被認同;而當時中國選手很少參加國際比賽,更不可能參加排位賽,進入職業比賽,成為真正職業網球選手的夢想變得很遙遠。於是,就有了日後的一幕,其中因為有台灣方面介入,其結果不同於一般的非法滯留。

“我那時實在是太年輕,太單純,也太不成熟。”她說。她沒有想到並感慨的是,此後不久,中國越來越開放,優秀運動員參加國際比賽,甚至赴國外受訓的越來越多,原來與她搭檔雙打的李心意不久也去美國接受訓練。傅眾也有同樣的感喟:“她哪怕晚走半年,就能趕上國家送運動員出國訓練比賽了。”

留在美國的胡娜,一直受傷病困擾,嚴重影響到訓練和比賽,“職業”夢十分艱難曲折。她真正開始打職業賽並擁有世界排名是留在美國3年之後。1985年,23歲的胡娜參加了溫布爾登網球公開賽和美國網球公開賽,並且在溫網賽上闖入了第三輪,其職業生涯最好排名進入了世界前50位。

“當我站在溫布爾登中央球場比賽時,心裡很激動。因為畢竟在某種程度上實現了自己的夢想。”胡娜說,更令她難忘和感動的是,在溫網雜亂的現場,她聽到有人用漢語向她大喊:“胡娜,加油!”“聽到這聲音,我的眼淚差點掉下來。”1992年,胡娜因傷告別球場,那一年,她29歲。

1986年,第10屆亞運會在韓國漢城舉辦,正如預料的,我國網球運動的突破最先來自女網。中國獲得女子團體和女子單打兩項冠軍,結束了我國網球在亞運會上無金牌的歷史。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5: 八一五 六十周年賦
2005: 我的偽體育生涯. (完結篇)
2004: 姚明自曝更衣室罵醒隊友:別在這裡自己
2004: 我看奧運
2002: 凌雲高遠悼山鷹 (ZT)
2002: 虛榮心的悲劇---淺談登山遇險的北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