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彎刀
萬維讀者網 > 競技沙龍 > 帖子
太極拳十三宗師
送交者: 北京小左b 2015年05月04日12:09:56 於 [競技沙龍] 發送悄悄話
太極拳十三宗師

 

拳就是技擊或者搏鬥的技術。中國古拳術有內家拳和外家拳的區別。其練習方法不同、所謂內練一口氣、外練筋骨皮。內家源於道家養生、由練習吐納呼吸而來、修煉方法是養氣。外家拳理論源於佛家、大力金剛做降魔獅子吼、所以方法是就是硬做。外家以力降人、難免殺敵三千、自損八百。而內家則強調保己全生之後再去傷人。內家這種練法不直觀、自然比較難練習。在我個人看來、中國古拳術中、以技擊技術而論、內家拳是最高等級的、其次是北方的外家拳。至於峨嵋派的外家功夫、南方洪門的南拳等、我了解不多、感覺上技擊技術的練習上比北方外家拳更為直觀、原始。現在國外發展出的各種拳術、如拳擊、跆拳道、泰拳等、其技擊技術更為簡單直觀原始、遠不及北方的外家拳。

 

大致從1850年代初期楊露禪進北京、中國拳術開始進入黃金時代。至1900年義和拳失敗、火器在軍事戰鬥中取得絕對優勢、滿清倒台,中國拳術開始衰落、但因為老人尚在、還在維持、至抗日戰爭、特別是1949年以後政府極度反對拳術技擊的政策、徹底的結束了中國拳術的黃金時代。基本上1920年代以後出生的拳術家、就沒有可以和前人相比的技擊能力了

 

這個黃金時代中內家拳獨領風騷。即使通背拳、炮捶、八極拳等外家拳的練習也受到內家拳影響。內家拳術包括太極拳、八卦掌、形意拳和各種武當派和其他道家拳術。其中太極拳是其中最難練、最邪門、最逆天、最違反自然之理的拳術。在我看來、也是最高級的技擊術。太極拳易學難精、能夠將太極拳用於技擊的拳術家少之又少。比較一下楊露禪和八卦掌董海川的門徒情況就可以很清楚的看出這個情形。楊露禪比董海川入京略早。有名有姓的徒弟不超過十個、有傳人的只有三四個,還有兩個是兒子。而董海川功夫好又出名的徒弟就至少十多個、徒孫中好手更多

 

太極拳專家對太極拳難練早都知道。幾百年前的王宗岳《太極拳論》中已經說神而明之、代不數人。太極拳之難、在於除了需要苦練和明師指點之外、練習者還必須有很強的悟性。如此我們也可以更多理解為什麼大師子弟後輩不能子承父業了。所以即使在拳術黃金時代、能夠上宗師級別的太極拳家也不過十人左右。我所謂宗師有三個條件,第一是以練習太極拳為主,這裡的太極拳不在乎架子、而在心法、就是以王宗岳的太極拳論以下的典籍為指南;第二是能打、很能打;第三是對太極拳的發展有相當的影響力。其中能打的問題比較難判斷——這和傳統拳術界的武德有關。當時拳術圈子不大、大家彼此都認識甚至多是親朋好友,大家都靠這個吃飯、比武失敗就意味着丟飯碗。所以成名人士之間雖然有很多練習、切磋、比試,但其結果多數不會公開,只是大家內部心裡有數——而且說話會很客氣、所以流傳下來的故事往往會走樣。而流傳出來的公開比武、往往對手是跑碼頭的或外來闖天下的無名之輩。所以我判定是否能打、除了依靠各門內口耳相傳的歷史言說、只好要靠我的主觀判斷了

 

我不練習拳術、因為我有其他愛好、而且吃不了練拳的苦。但我接觸真正的練家子有將近四十年了、而且我悟性不錯、又特別愛好歷史研究、聽說拳術界的不少故事。自己綜合歸納起來、得出以下結論。認為夠上宗師級別的近代太極拳家有以下十三人。現分述之

 

楊露禪(1899-1972)武禹襄(1812-1880)亦師亦友

楊從學於陳家溝陳長興(1780-1853)。楊大致在1850年代初期入京、把太極拳帶入北京、號稱楊無敵。在王府做教師、立住腳根。肯定擊敗很多人、但沒有真正的名手。據說和董海川有過比武、現在人多認為董海川更高明、但事實如何無人知道。我個人根據他們在京的時間和徒弟情形、覺得董比楊略晚、且授徒背景不同、彼此也許只是擦肩而過。

 

武是大戶、軍人世家、不以教拳為生、純粹是愛好。和楊同鄉、曾從學於楊、但開始不及楊。1852年去溫縣得陳長興介紹從學於陳清萍(1795-1868)一個多月,又得到太極拳論等多種太極拳古抄本秘籍、於是可以和楊露禪分庭抗禮、甚至傳說更勝楊露禪一籌。但說一個月指點就功力大進、也過玄秘。武有武式太極拳傳下、其後人功夫不及前人、最大貢獻是整理流傳不少太極拳的古拳經

 

楊班侯(1837-1892)王蘭亭(182X-1890?)師兄弟

楊班侯是楊露禪次子、曾從學於武禹襄,所以一人承繼了楊武兩家的藝業、武禹襄對他的學武能力相當讚賞。他年紀不足二十歲就入京幫助其父。所以有楊露禪闖天下、楊班侯打天下之說。我以為按照前後文和其經歷、字似有兩個意思、一是今人打拼、打下天下的意思;二是說他手狠。楊班侯最有名的對手是雄縣劉劉世俊、是大槍劉劉德寬的前輩、據說擅長鷹爪拳等、被楊班侯一招破敵。劉世俊是當時的名手、是北京拳術界的領袖級人物。這場比武應該是頂級太極拳家和其他拳術的頂級專家之間少有的公開較量。楊班侯性情急躁且保守、後來又有大煙惡習、比較早離開北京、回鄉居住。所以除了侄子楊少侯外、好像少有傳人。他也有留下少量太極拳術的著述。從中可以看出他對對王宗岳一派的太極拳理論有研究和理解

 

王蘭亭是王府管家、拜在楊露禪門下七年。曾經披麻戴孝、送楊露禪靈柩回鄉——據說在路上和楊班侯師兄弟試手時候,楊突然下狠手要廢了他以免楊家拳術外傳、結果他逃過,於是他脫了孝服、脫離楊門、發誓不再使用太極拳。至於為什麼兄弟反目、我以為現在流傳的故事似乎不可信、但真相如何已經成迷。王后來又拜董海川為師、在董海川墓碑上有名。但他好道術、一生未婚、晚年入道、名聲不顯。到底功夫如何、無法確認。王之所以能入選宗師、一是他從楊班侯手下逃生、再則更重要的在楊露禪去世後的幾年中、王偶遇世交、年輕的(當時二十多歲)鼻子李李瑞東(1848-1917)。李也是大戶人家、嗜武如命。和王試手、一招即敗、屢試不爽。王就把太極拳傳給李、改名太極五行錐、成為李的看家本領之一。李瑞東在清末民民初名聲顯赫、也是滿清官府中拳術大拿、近乎執北方拳術界牛耳。李也好道、自創或學到不少武當拳術和氣功以及其它拳術、彼此混合一起。現在其傳人號稱李派太極拳、第一代傳人中似乎也有高手。但現在無法從這個李派太極拳中看到王蘭亭所傳拳術的原貌了

 

楊健侯(1839-1917)楊少侯(1862-1930)父子

楊健侯是楊露禪三子。後來在北京教拳。生活並不容易。但他性格平和、大概在楊班侯死後、他才開始比較大規模的傳授太極拳。傳拳時間大致是清末最後二十年。很多從他學的學生拜在他幼子楊澄甫(1883-1936)的名下。他自認功夫不如父兄、但這話多少是事實、現在也難以認定。

 

楊少侯是楊健侯長子、但從楊班侯所學為多。也是性格急躁,不留情面。對許禹生當面說大槍劉不懂太極(許是劉和建侯之弟子、且是官府中支持大力拳術的人、大槍劉則年紀尚長於楊健侯)。楊少侯很保守、極少傳人。

 

他們的功夫好、都是當時公認。但已經有楊健侯養天下之說、就是靠祖宗餘蔭了。民國初、楊澄甫成立武術社、還靠楊健侯後台。後來楊澄甫南下定形太極拳、成為楊氏太極拳。但其技擊功夫和其父兄無法相比。據說楊澄甫公子哥性情、直到父親死後才下苦工夫、他當年寫作很不錯、說明他明白太極拳真意、但能做到多少難說。楊澄甫最後也是死於公子哥大嘴巴。據他同時的、身份很高的人晚年門內流傳的話、說他也就是個名兒吧

 

全佑(1834-1902)吳鑒泉(1872-1942)父子

萬春、凌山、全佑三個旗人從楊露禪學、各得一體、號稱筋骨皮。因社會地位低、拜楊班侯為師。另外兩位無傳人。獨全佑善柔化、傳下其子吳鑒泉和王茂齋等。吳家有楊氏老譜、包括楊班侯的作品、且和楊健侯一家極友善、可想而知楊班侯一定對全佑不錯。吳鑒泉在1910年代、許禹生主辦的半官方體育社中已經是各門派的教師中老大。1928年南下、出書稱為吳鑒泉太極拳、組織拳社又叫吳鑒泉太極拳社。解放後全佑一支就被稱為吳氏太極拳了。現在似乎也有人以吳鑒泉為吳氏第一代、如此其他全佑弟子就成為旁支了

 

旁門?宋書銘(1840-1916後)孫祿堂(1863-1934)陳發科(1987-1956

宋書銘是袁世凱的幕僚、用據說是其家傳的太極拳在1912年與許禹生體育社的教師們比試、包括吳鑒泉在內、都戰而勝之。以至於吳鑒泉以下都要拜其為師。他自稱是明初宋遠橋17世孫、又有提供一些新的典籍、其中有和楊武所傳一致。他的出現、說明太極拳除了在陳家溝外、很早就另有流傳。其可信一面是他不是走江湖的、極保守、並不靠拳術吃飯,似乎更在乎道術、所以無理由亂認祖宗作假。但另一方面、太極拳術能家傳17代而不失其本色、似乎太過誇張。總之、宋所用確實是太極拳的功法、而且水平極高。而其人神龍見首不見尾、是個道家高人

 

孫祿堂以形意拳起家、為人刻苦、又學八卦掌、太極拳,比較早著述出書。又善於和官府中人打交道。所以晚年有大名。他的徒子徒孫在1949年後掌管部分政府武術管理權力、因拳架不同,有孫氏太極拳一說。其懂太極否、大有可疑。孫門下雖然認為他是500年來中國拳術第一人、但其他門派中人揭出他很多失手經歷。放在這裡、正好湊齊13人應合58法這個數字

 

陳發科是陳長興曾孫。其所學陳家拳和楊武所傳不但架子很不同、心法也不同。為何如此?成為太極拳千古功夫之謎。我們很難相信在一兩代人、數十年中會有這樣大的分歧變化。比較合理的猜測是、陳家溝是武術世家、祖上曾學到一種比較原始的太極拳或內家拳,或者學到已經成熟的太極拳但經過若干代自己練變味了成為現在的陳氏太極拳。而陳長興又從其他人(一般認為是蔣發或其傳人)學到(傳給楊的)太極拳。而陳發科等陳長興的嫡系子孫沒有練陳長興的太極拳而是學習陳溝舊傳的陳溝拳。

 

陳發科說不清自己所練是何種功夫、我看其練習方法、介於外家拳與內家拳之間、內家拳法更多些。所以我把他列入旁門。但其功夫極好、聽其平日說話練習的情形、絕對可以列入宗師級別。1928年到北京後也是沒有輸過手,而且動手都是一招制敵

 

王茂齋(1862-1940)王培生(1919-2004)師爺徒孫

王茂齋是全佑大弟子。少年時代就跟從全佑。但有傳言說他壯年甚至年紀更大後才掌握太極拳術精髓、功力突進。他確實收徒比較晚、也許因為是商人、所以不與以教拳為生的楊吳等前輩爭徒弟。民國以後、就開始成為北京太極拳界的大拿。在楊健侯去世後、成為北京太極拳界的老大。他是少年在京學徒、年長後成為掌柜。在全佑去世後、把全佑所傳功夫和吳鑒泉、郭松亭等師兄弟一起鑽研、定形,成為吳氏太極拳基礎。其人又是老派、尊師重道,一說他是全佑義子。總之很照顧全佑一家。後來吳鑒泉南下、其實南方本來是邀請王去、他力薦師弟吳鑒泉、說吳功夫更好過自己。1930年代師兄弟兩人號稱南吳北王,王茂齋不靠拳術吃飯、但相當有經濟頭腦、做事紮實、組織太極拳研究會、大開山門。1930年代後北京太極拳中多是他的傳承、且不少高手。

其傳下來的相關事、第一是曾阻止吳鑒泉拜師宋書銘、王認為宋書銘的功夫並不比自家祖宗(楊家與全佑)的更好,有說他曾和宋試過,但比較肯定的是他比吳鑒泉更好些。第二是親自帶徒孫王培生、大致有78年、王培生每天晚上去王茂齋的鋪子中和北王練習、王培生那時候已經是相當的好手、據說他們在店鋪中推手、王培生只去兩個地方、或者上大炕、或者到櫃檯底下。第三王茂齋好像不愔太極理論、不太能講出道理、只能用練習來讓學生明白。看吳家確實有楊家老譜傳承、也許全佑確實沒有早傳給王茂齋、所以王茂齋很晚才能悟太極?或者王茂齋本人文化水平低或者不夠聰明、不能理解高深理論。這也是個謎、也許他的後輩還有人知道答案

 

王培生是王茂齋的徒孫、楊禹廷的徒弟。我和他門下有交集、所以可能對老先生有偏愛吧。我認為他是中國拳術黃金時代的最後一位宗師級別的拳術大師。比他年紀小的、甚至很多比他年紀大些的拳術家在青年時代都遭遇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等戰亂、其後是政府政策反對實戰技擊,好像很多武術家如陳發科、洪鈞生等都有生存危機、所以沒有生成大師的土壤了。王培生自身應該有很好的身體條件、悟性、好勝也愛武。還有很好機遇、如12歲還不知道馬貴是何如人也的時候就偶然拜馬貴為師。因此能13歲入太極門跟隨楊禹廷(楊是馬的親戚)。之後給楊做助教、15歲時候幫助楊擊敗踢場子的、所以被王茂齋看中、一直和王茂齋學習至王茂齋去世。18歲就算出師、獨立教拳。之後就成為吳氏北派在北京的看門人。據說他十幾歲時候天天十幾個小時只是想拳術之事、走路時候看見人來就想象對方是襲擊者、自己如何應對等等。每天面對挑戰要仔細應對、教拳對強者要狠讓對方知難而退、弱者要保不能讓對方吃虧等等。王茂齋自己理論不行、所以好像很重視理論、他很鼓勵楊禹廷定太極拳架的教學、支持彭仁軒編太極功同門錄、也讓王培生大量抄寫記憶老譜。總之、王培生機緣很好、在抗戰前基本上就完成了訓練。抗戰早期對在北京的北王一派影響較小(但北王離京的徒弟們很多遭遇不測)。王培生少年時候被王茂齋修理很慘、包括背後偷襲被打出魂。王培生到老都認為沒見過師爺(王茂齋)那杆子功夫的。但我個人懷疑、王培生又經過幾十年的修煉、他的功夫肯定也會有很大長進、應該會接近王茂齋吧。但可惜沒有比較了

 

王培生能打的事跡比較多。時代較近、資訊流通容易、大家知道的多。第一是他一生走南闖北、都是教拳為生、從沒有拒絕過任何實戰挑戰、都是一招解決。包括70多歲去日本美國講學。第二是20歲出頭時候和李經梧等師兄弟拜訪陳發科、其他人都被陳打飛、唯拿不住王。李經梧等雖然年紀比王大、但入門比王晚、王在同輩中出道是比較早的(他是楊禹廷的第一批入室弟子)。他們關係都很鐵。第三是日據時期被46個持刺刀槍的日本兵要求比武、空手奪下對方武器。日本人狼狽離開。這是真正實戰散手吧。(此事只說明日本兵不是電視劇中的純禽獸、任何技擊術恐怕也鬥不過幾十發子彈)。第四是80年代初美國羅邦楨來訪、他是台灣鄭曼青大弟子、內外兼修、功夫很實在,是台灣當時最高水平吧。雙方試手、羅對王極為佩服。第五是80年代初日本少林拳法同盟多次來中國挑戰、說少林寺在中國、功夫不在中國。此時國家體委找王培生出戰、都是一招制敵、輕鬆擊敗對方最強者。這個事情不在於日本少林功夫高不高。關鍵是當時無人敢應戰——那個年代大家都懂的——這是政治任務、輸贏關繫到國家名譽等等。王培生還有個現行反革命的不清不楚的帽子呢。對體委也是很大的責任。不找別人去找他、就可以知道當時武術界對他功夫的認可。所以老先生雖然一直被官方的某些內行壓制、但還是得到獨步當代第一人的說法。另外最近看到一份四十年代末的南方記者(形意拳一派)偶然來北京的隨筆報道、他本對王茂齋一門不熟。但特別提到當時人評價年紀很輕、輩分很低的王培生“頗有成就”。

 

我這裡能打舉例、都是頂尖高手之間。所以太少了。這13位宗師唯有陳發科活過1949年、王培生活到文革以後。他們的功夫肯定參次不齊、但我們今生大概無法知道細節了。我寫王培生比較多、因為對他了解多。我知道的事情多數聽他徒孫轉述王老先生親口所說、當然會有誤傳、但我知道他們都是誠實之人、以我們的關係、即使騙別人、也不會騙我。武無第一、也許近代還有比王培生更了不起的、可惜我不知道、希望哪位知道的能教我。而通過王培生老先生、我們可以倒推到以前的情形。因為拳術界重武德、這很好,但也帶來負面影響。如重口德不言是非、說話客氣、就會有人吹牛。重手德不發人、水平低的人就不知自己斤兩。還有尊師重道導致自己師徒假推手、總之就是假的東西越來越多。真的也成假的了。好像出個閆芳、李經梧也成假的了

 

太極拳和其他拳術一樣在日漸衰落。核心是技擊性沒了。技擊不是街鬥打架。街鬥打架包括真正的軍事衝突最需要的是、就是敢於拼命。手法不論。你看比較真實的古代小說如水滸傳、各種公案小說、功勞最大的就是李逵這種不要命的。而拳術技擊練習的是打架技巧、如果沒膽子、真拼鬥有技巧也用不出、(膽子這事情、現在體育競賽中叫心理問題或者是否能發揮水平)。過去靠實戰可以練膽子、現在以重手德為名假推手、自然練不出膽子了。即使真有功夫也用不上、何況經常功夫不大、自然打不過西洋自由搏擊為基礎的王八拳了。

但過去拳術技擊的高手都一定是千錘百鍊出來的、下極大苦功。我讀回憶文章、好幾個宗師級人物、如陳發科、尚雲祥、王培生等都是絕對心無旁好、真是所謂拳不離手、無時無刻不在練習。又要經常面對生死挑戰、一敗就要丟飯碗。所以過去武術界名人一旦公開比手失敗、一定要找人說合、甚至雙方結拜兄弟、把比武變成內部切磋,找回面子。所以當時各個拳術高手他們練拳不以打架為目的、但絕對如王培生所顯示、可以輕鬆打敗各種王八拳和比較低級的拳術(如各種西洋拳術、泰拳、跆拳道等)。好像我們以上提到的各位宗師、就是嗜好拳術、生活中即使是所謂性情暴躁的楊班侯、楊少侯等也是謙謙君子、並非爭凶鬥狠之輩。尤其是太極拳、號稱君子拳,裡面更絕少給人做打手的、當流氓的

 

另外現在很多門派、不同架子。以為創個門派就了不起。其實現代流傳的太極拳就是四個源頭:一是楊露禪傳的拳、二是武禹襄改(創)的拳、三是宋書銘傳出、四是陳溝拳。各種老架、新架、大架、小架等等更多是因為師傅不同、傳的架子各有個人的特點或者為了方便學習等而改動、並非有什麼秘傳。誰比誰高。拳術技擊性最終看功夫而非架子。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4: 哇,看猛禽能不能幹掉藍網...
2014: 老矮:關於車用的燒水做飯冷藏電器等
2013: dadahan: 看北京
2013:
2012: ZT: 一朝萬眾矚目 誰製造了陳光誠?
2012: TopCat: NBA 2012 Playoffs 一句話瞎評
2011: 搭一個涼棚:老鷹-公牛,小牛-湖人
2011: 轉一篇白面級的:賽二爺
2010: NBA季後賽第二輪:老鷹-魔術,爵士-
2010: 大夥給看看,這球太牛B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