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彎刀
萬維讀者網 > 競技沙龍 > 帖子
抗震救災真是難於上青天啊---看成都至汶川縣213國道
送交者: 孑孓^0^ 2008年05月15日11:03:28 於 [競技沙龍] 發送悄悄話

5月12日的大地震,讓我想起了去年這時。整理像冊,找出一些當時的照片,貼在這裡,希望給關心大地震的XDJM提供一點對當地情況的感性的認識。

去年5月12日,和老公、女兒一同正在從成都到九寨溝的213國道上。

成都到九寨溝,全程約450公里,從盆地到高原,幾千米的落差,行車需要10個多小時。其間路經的汶川縣離成都也約90公里吧.(具體許多導遊說的細節都記不清了,知道的朋友希望幫着指正)。

大巴士一點點遠離成都向九寨溝驅進.和繁華的省府相比,感覺步步遠離文明污染走向自然,道路也隨之越開越窄。過了都江堰,進入阿壩藏族自治州所屬的汶川縣,你就會感覺到濃濃的西部風情。

車子沿泯江逆流而上,兩邊幾乎是沒有坡度的高山,迎面開來的車都幾乎要互相擦撞,左邊是懸崖絕壁,右邊就是濤濤的泯江.司機小陳估計也怕一不留神開入江中,所以在對面沒車開來時,都是騎在雙車道的中線上開。

因為道路狹窄,越往西北開,車輛堵塞得越嚴重.試想,平時都這樣,遇到山體滑坡,自然救援人員寸步難行啊。


早上,出山的車不多,所以進山的車都占了來回車道,車速大概在10邁每小時,網上看到的毀壞的國道似曾相識……


途中還要經過這麼一個單行道隧道.據說每天有固定時間發放單向車進出山.我們在回來的路上錯過了發放時間,結果在太陽下乾等四小時.不知道這隧道是不是也遭到地震的影響。


大巴士經過一些小城鎮時,道路情況越來越差,車幾乎是停在原處不動。


出了小城鎮,道路相對寬闊,盤山的國道建在山巒和泯江之間,雖蜿蜒美麗,卻每到拐角處, 都讓人情不自禁地抓緊車上的把手,感覺萬一迎面開來一輛車就會把你輕而易舉地撞下懸崖絕壁,沖入波濤洶湧的泯江。


這座橫跨泯江的水泥公路橋昨日在網上看到似乎已被地震震垮。


從另一個角度拍射的水泥公路橋。


泯江上的鐵索橋.應該是經歷了考驗的。


這是從我們下塌的旅館的窗口看出去的泯江。 泯江最寬處有1000米,最窄處僅50米,這次地震造成的斷流不知道發生在哪一段。


這是從一個角度看到的汶川(也許有誤,記不太清了)。


早上我們的大巴經過 “汶川時代廣場”(箭頭紅圈).這是個很恬靜的小縣城,不知道是不是遭到了地震的毀滅。


所謂 “廣場”,也就是相對其他小路較寬的一條街,它依山而建,感覺十分特殊。


過了汶川縣,進入茂縣,這就是全國唯一的羌族自治縣 。《三國演義》中的馬超、姜維都是出自於這個民族。一路上都是羌族人沿川流不息的泯江自建的這樣的小屋。現在想起來,它們怎麼經得起地震? 何況近8級!


當地的羌族兒童.不知道這兩個孩子可逃過這一劫?


1933年疊溪鎮發生了7.5級的大地震,當時山體滑坡,泯江斷流,疊溪鎮葬身水底,造成了6千多人遇難的特大慘劇.據說當時村里只有一個5歲的小男孩因為走親戚才躲過這一劫而成為全村唯一生存着,想來現在他該是白髮滄滄的耄耋老人了,這些天來一直惦記着他 ,但願他劫後餘生。人生要是能經歷兩回滅頂之災,那真所謂大難不死,必有後福了。
地震後,在疊溪鎮遺址上形成了兩個美麗的湖泊,稱為疊溪海子.現在這海子已經成為旅遊的一大景點,站在海子邊卻不免有點憂傷。

有感於這次抗震搶險的艱難而發。這段記錄很不全,希望大家原諒。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6: 大漢,這是關於網隊進攻戰術分析的很好
2005: 2005-5-13 NBA新聞與流言(掃把星即將
2005: [橋牌]一個不算難的坐莊問題(答案)
2004: 上海見聞(1)
2004: 一個偽球迷的驚顫時刻
2003: 一篇妙文,自由空氣的可貴 (ZT)
2003: 老馮情事---正式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