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彎刀
萬維讀者網 > 競技沙龍 > 帖子
老骨董: 老骨董講故事(三十一)
送交者: 老骨董 2013年07月25日23:43:51 於 [競技沙龍] 發送悄悄話
 

進了北京城,自然要說一說城裡的居民。皇上家先往後放放,先就簡單介紹一下八旗。說起八旗子弟,俺們小時候得到的概念就是一幫紈絝子弟,特別不爭氣。整天泡茶館,逛戲院,提籠架鳥,放鷹跑狗,都不干正事兒,要說這也是漢文化給鬧得。最早大清的八旗屬於一種準軍事化組織,主要為了打仗,後來慢慢擴充到滿八旗,蒙八旗,漢八旗什麼的,詳細的情況幾句話說不清楚,你們誰有興趣的去找專業書看看。八旗制度的完善、變遷一直就沒有停止,真搞清楚還是不太容易的。

要說滿、蒙八旗的民族成分相對來講還比較純,漢八旗就比較亂了,除了有漢族的,還有回族的,鮮族的,新疆,西南那邊什麼族的,甚至有老外。比如從歐羅巴那邊過來什麼有個一技之長的,皇上一高興就會賞他個旗籍。說到底,旗籍成了一種身份,待遇,榮耀。從普通一兵到皇上,都是很珍惜這個的,而且每個旗人的檔案里都有“某某是某某旗某某佐領下。。。”這麼一個單位證明。只有你當了皇上,才會把“某某佐領下。。。”改成“某某佐領上。。。”,就像先帝爺貴為黨主席,但他還是得在中南海某支部書記那兒過組織生活。

最早滿八旗各有各的領導,後來搞出了一點區別,正黃鑲黃正白是上三旗,歸皇上直接領導,比較牛。改革開放以後,北京和外地冒出了無數上三旗的後裔,這就沒法說了。就是到了美國都能碰上旗下大爺,我們俱樂部一塊兒打球的一爺們,號稱祖上是鑲黃旗的,他爺爺是康德的御前行走,等等。不同的旗籍之間是可以調換的,比如慈禧太后原來是下五旗的,由於混到比較高的地位了,於是就抬旗進了上三旗。

順便再多句嘴,曹二爺他們家多牛啊,老奶奶當過康熙的奶媽,老爺子跟康熙一塊兒摔跤。。。,他們家是內務府的,另外有個稱呼叫內八旗(三旗?)。內務府的說是奴才身份,地位比不上上三旗,但比漢軍旗之類的要高。後來因為內務府的油水太大,好多“高級”的旗人都往裡擠,那就是後話了。

電視劇《雍正王朝》裡有一段描寫熱河打獵的時候,小弘曆和皇爺爺康熙有過一段關於殺生不殺生的對話之後,康熙大喜,將一柄如意賜給弘曆。弘曆得到這個原本是蒙古王爺獻給太子的如意,令弘曆他爹雍親王大喜,於是說要重重賞賜秋月(就是年羹堯的妹妹,她伺候弘曆的老師鄔先生),要給秋月抬旗。如果對旗籍沒概念,就體會不出這個賞賜有多麼重。

有個旗籍是一件非常高尚的事情,比你入什麼紅小兵紅衛兵共青團共產黨強多了。入黨還得交黨費,您要是在旗的,每月什麼都不干還能拿銀子,康熙年間旗人的月工資步兵一兩五,騎兵三兩(跟縣長的工資差不多)。除了發錢,還發糧食,東城區那些這個倉那個倉的原來都是國家糧庫,按月給旗人發糧食。旗人有了糧食有了錢,這叫“養兵多少多少。。。”,到了打仗的時候,那絕對就是“共產黨員,跟我來!”那架勢。

可不打仗的時候呢?俗人的路子就是吃喝嫖賭嘛。絕大部分的旗人也是俗人,也想往這個路子上走,可皇上不俗啊,想方設法要把旗人往正路上引:咱們以前說過順治的時候把漢人都從內城趕出去了,到了大約乾隆二十年的時候,明令城裡不許開窯子,不許開賭場,不許開戲院。。。不許有精神污染。飯館收重稅,酒收重稅,就這麼整下來,旗人只好念書識字養花養草養魚養鳥寫字畫畫。

我不知道世界歷史上除了我大清這二百年,哪個民族有這種幾十萬人世世代代不愁吃喝安享太平的場景。有這麼雄厚的群眾基礎,有這樣上百年的積澱,形成了一個叫“京味”的這麼一個,一個說法(實在想不出怎麼定義了)。旗人給北京的吃喝玩樂注入的內容已經滲透到了各個角落,那是相當的豐富。電視劇《那五》裡有這麼個鏡頭,牛群架着鳥籠子跟馮鞏一錯身兒,馮鞏就瞧出毛病來了,他跟牛群搭話說這鳥“屁股上有屎,說明火大,得餵蘋果。。。”。不光是玩這些傳統項目,還特別能與時俱進呢,比如什麼鼻煙,懷錶之類的。《茶館》裡邊有個場景,老劉麻子給松二爺看一塊表,松二爺一上手先就把表捂到耳朵邊兒,聽了半天才拿下來,然後翻來覆去愛不釋手,這才是行家的做派。您要是一拿着表,上來就問“這多少K金的?”,不僅露怯,還特俗。

上回有人提起滿人改漢姓的問題,這個咱們簡單說幾句。往遠了說,有沒有自己的名字,名字都有什麼講究,那就提升到文化的層次了。在美國的黑人,大多用的是白人的名字,他們就是想把原來自己部落的名字搬過來,也是不可能了,因為文化底蘊不夠嘛。老中到哪兒都用自己的名字,那是咱底子厚,底氣就足。滿族人原先莫文化,起名字都就着身邊的物件,像努爾哈赤的意思就是“愛喝酒的小孩”,多爾袞就是獾子,等等等等。後來慢慢受漢文化的影響,起名字就文雅多了,而且有了講究。

大清朝垮掉之後,由於許多的原因,滿人都用了漢族的姓氏,大部分都是根據諧音來定的。比如寫《採桑子》的葉廣岑,跟老佛爺是一個姓,葉赫那拉。這個根據諧音來定的姓氏,沒有統一規定,比如唐魯孫家和譚玉齡家,都是他他拉氏,有的願意選唐,有的願意選譚,隨意了。滿族的許多名人,以前那些遺老遺少就不提了,現在的比如那英很火,郎平也是滿族,頭幾年的總政主任于永波也是滿族,而大家最熟悉的滿族人應該就是老舍了。

老舍是正經在旗的,他家屬於正紅旗,以前歸西直門那一片。現在東城區豐盛胡同那個紀念館是他解放以後住的,他的老家就是《四世同堂》裡寫的小羊圈胡同。老舍的父親在抗擊八國聯軍進攻北京的時候壯烈犧牲,老舍家算是烈屬。後來他的成長過程,大家都很熟悉,我就不多說了。

老舍寫的東西,京味兒十足,這個也不用我多說了。老舍大多是寫老百姓、小人物,是充滿感情發自內心地去寫。比如魯爺,沈從文他們,也寫過和車夫之流的小故事,那是一種居高臨下悲天憫人的文人的寫法,可以當成語文課本,水平很高。但老舍的《駱駝祥子》,真是把祥子當成了朋友,哥們兒,同呼吸,共喜樂。這種有生活的高水平的作家,後來就沒有了。他的《正紅旗下》沒寫完,據說他還有一個寫八大胡同的計劃,大概的構思是什麼樣子,我們不得而知。因為,我們再也不可能知道了

1966824日,老舍先生在太平湖投水自盡!

對於他的死,這筆帳當然要算到林彪四人幫身上。可是,隨着時間的推移,有些消息會慢慢擴散開來。老舍先生的死,原來和家庭生活也有關係。現在把這些翻騰出來,絕對不是對老舍先生不敬的意思,而是讓他在公眾中、在歷史中更完整,更全方位的意思。

老舍先生的夫人叫胡洯青,也是在旗的(不知道跟胡松華是否同一個姓氏)。他們結婚之後,老舍在山東找到工作,在濟南和青島教書,碰上抗日戰爭,老捨去了後方,夫人帶着孩子和老舍的母親在淪陷區掙扎。老舍在重慶的時候,和一個叫趙清閣的文青好上了,這是圈裡人都知道的,也算是“抗戰夫妻”了(與《一江春水向東流》那個場景類似)。此時,老舍的母親去世,老舍無法親視含斂,一切都是由胡洯青辦理的後事。後來,大概是胡夫人聽到了什麼消息,1943年千里迢迢帶着孩子輾轉迂迴到了重慶。所有的回憶文章里都是寫的,胡洯青給後方的朋友講北京的情況,老舍在邊上靜靜地聽,根據這些素材寫出了《四世同堂》。

抗戰勝利之後沒多久,老舍就去了美國,有人說是他準備安頓好之後,把趙清閣接過去。後來,形勢的發展出乎意料,反而是我黨通過趙清閣呼喚老舍海歸,為新中國添磚加瓦。於是,老舍回來了。於是,周恩來親自接見談話。於是,老舍潛心於為新中國文藝事業的創作,與趙清閣只是鴻雁傳書,聊寄相思。

文化大革命開始了,這是一場觸及人們靈魂的大革命。觸及靈魂,儂曉得伐?!

老舍夫人貼了老舍的大字報!主要內容就是揭發老舍的作風敗壞。現在看來,這就是為出一口氣,原本預期的效果就是,以後你在家裡別再那麼牛逼哄哄了,人民群眾是有辦法將你打倒的。可是,823日有個很著名的孔廟鬥爭大會,老舍是被斗的。具體情況,眾說紛紜,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挨了批鬥的老舍回家之後並沒得到一般普通家庭的溫暖。於是,第二天,他從東城跑到西城,在他小時候就玩耍過的太平湖邊,盤桓了一整天,之後就。。。

老捨去世了,老派的“京味兒”也就隨之而去。我不敢說就沒了,但起碼是淡了許多。“正紅旗”早就沒了,五星紅旗可是一直在到處飄揚。到了王朔的時候,算是“新八旗”子弟玩出了“新京味兒”。這個階層的表現,都在我們的視野之內了,離我們很近。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2: gobelieve: 松鼠落難記
2011: internut: 鐵路事故原因瞎猜
2011: 虎游神州: 閒聊國內的運動與健身
2010: 人氣王弗蘭
2010: 紅鼻同學,力學所搞文革搞砸了啊
2009: 大聲地吼一聲!!!有芝加哥的村民沒有
2009: 紅旗漫捲西風_中美建交秘聞1972-1978
2008: 好電影可以看多少遍?
2008: 因為知道沙龍里有住在麻省的,請問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