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彎刀
萬維讀者網 > 競技沙龍 > 帖子
奧運金牌為誰失色?
送交者: 未予 2004年08月21日10:57:14 於 [競技沙龍] 發送悄悄話

對那些叫嚷中國的金牌都是垃圾的人,我向來把他們當作自殘賺吆喝,招磚引眼球的作態,因此上不予理睬,謹防上當。倘若他們並非作戲,自己相信自己的話,則不管是奴才心理作祟也好,獨具慧眼也罷,方能博有識之士登高一呼,以匡其謬。

奧運開賽的五天,即使一場比賽都看不到,我相信海外的絕大多數華人都是關注金牌榜的。假如湊巧有外籍人士或外刊談論奧運,只怕掩飾不住內心那種驕旌得意。回到華文論壇,卻又開口中國的金牌都是垃圾,閉口中國的體育制度都是欺騙云云。這種得了便宜偏賣乖的行徑,首先為人所不恥。試問哪一塊金牌是垃圾?看到運動員得勝或失利後那些辛酸的淚水,看到訓練場上那些血汗,你怎麼賣力地自括耳光,都只會不嫌響亮。且不說我們的金牌體制是利是弊,真的要像印度巴基斯坦那樣石頭縫裡都找不着名字,你才覺得滿意,才能陶醉於民主制度的優越性?你以為中國擺脫“東亞病夫” 的帽子靠的是什麼?是台灣?

中國之受列強欺凌也久,中國之追趕富國之路也漫漫。這是一種事實,並無否認的必要。不知不覺,我們或多或少把自己擺在謙卑的位置,唯人馬首是瞻。這種心態雖不健康,但人非聖賢,殊難免俗。於是對任何新鮮的不管是好是壞的事物,我們總是習慣地先看看人家。如果人家不玩,那就嗤之以鼻;如果人家也玩或者曾經玩過,那就處之泰然,或者見怪不怪。文化如此,娛樂如此,奧林匹克中學競賽如此,甚至艾滋病和同性戀也如此。只識崇媚的文化是永遠沒有復興的希望的,這和井底之蛙夜郎自大的文化,恰恰是兩個極端。中國確實需要謙虛學習的心態,但更重要的是清醒而獨立的反思,而不是徹頭徹尾的奴性。奧運會逐年擴大的規模,逐日增加的項目,正是因為世界日益豐富的文化,正是因為新興文明的崛起。哪怕你把自己當作奴才,那這些金牌也是你主子特意為你增加的呀。憑這個,你不也應該叫聲好麼?雖然這裡面全然沒你什麼功勞。

中國的舉國體育體制,從競爭角度而言,確實有天然的優勢,或者你可以說帶些不公平的色彩。可是,這又有什麼不對呢?如果這種制度能夠更好地選拔人才,難道不值得羨慕和學習麼?我看反對這種制度的人,唯一的理由就是人家美國不採用吧。其實人家不是不採用,而是沒辦法採用而已。又有人胡謅什麼這種體制只是讓少數人受惠,老百姓得到的只是付出金錢。我不知道他有沒有確實的數據比較,哪一種體制耗費了更多的金錢。結果恐怕是不言自明的吧。哪個國家的老百姓又是因為能從金牌里得到實惠才為自己的運動健兒歡欣鼓舞的呢?我倒寧願中國拿更多的錢去培養更多的金牌,這總比拿這些錢去豢養那些貪官污吏好得多。

賀老總是個粗人,他曾經的一句“國運昌,棋運昌,” 一直為唯物主義者所垢病。奇妙的是,棋壇幾十年的歷史,卻為他的這句粗言作了精確的詮釋。中國代表團在奧運金牌榜上的強勁攀升,為什麼就不是中華文明的進軍號角呢?真正心憂中國的人,不應該只看到她的滿身疾患,還應該看到她的天空每一絲曙光。

或許我們真的沒必要把奧運同愛國熱情聯繫起來。我一直明白,所謂熱愛祖國,其實是熱愛自己靈魂的根。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2: 中國籃協寫給王治郅的信(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