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阿飛的劍
萬維讀者網 > 茗香茶語 > 帖子
無香:開悟
送交者: 無香 2005年06月28日09:22:29 於 [茗香茶語] 發送悄悄話


最近突然悟得一些道理,隨即胸中豁然開朗,心情輕鬆歡快,象進入了精神上的桃花源。希望此文能給人些許啟發,如果說有人看了此文之後也有所悟,從而人生更加祥和快樂,那就是我寫此文的初衷了。

一身陷婚外愛情囹圄的女友在究其為何就不能抵制人生的各種誘惑,總是對大道理心知肚明,可就是力不從心,無可奈何地讓抓不住摸不着的情緒主宰着自己,一步一步作出與理智背道而馳的選擇時說,想來怕就是因為,我從來沒有接受過這方面的任何教育,我的媽媽從我懂事開始,就教我要好好學習,天天向上,要受苦中苦,要作人上人,可我卻不知道人生的意義,不懂得以什麼樣的態度來對待發生在人生中的各種事件。

她的話在我腦中縈繞,揮之不去。我一直問我自己,作為一個媽媽,那麼我應該給我5歲的兒子在成長的過程中什麼樣的教育,難道我不是在犯和女友的媽媽一樣的錯誤,難道我不是一直只在教育孩子要努力,要在各方面出人頭地,要向上向上再向上?與此同時,我教孩子人生的意義了嗎,我教孩子應該報着什麼樣的態度活着了嗎? 而這些怕是在親子教育中最寶貴最重要的,能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的整個人生。

當我意識我應該給予兒子這些教育的時候,我卻悲哀地發現,我自己就根本不明白,人生的意義是什麼。

從小到大,受了多少苦,無憂無慮的童年時代好像轉瞬即逝。隨之而來的是鋪天蓋地的功課,考試,老師家長恨鐵不成鋼的教誨,我憧憬長大,憧憬沒有家庭作業和考試的未來,忍呀忍,忍受所有的苦,都是為了胸中的那一個目標,那一個信念 – 長大。

進入青春期,心開始變得敏感脆弱,感物傷懷,對成人來說那是為賦新詞強說愁,可對一個情竇初開的少女來說,那傷感是那樣的刻骨銘心,痛徹肺腑。我夢想着,夢想着能有一位善解人意,柔情似水,玉樹臨風的白馬王子來到自己身 邊,從此過着幸福的生活。

終於讀完書走上工作崗位,懷揣鴻鵠之志想要馳騁天下,笑傲江湖。可無情的現實卻一下子把我打入冷宮,分在事業單位,臃腫的組織結構,拖沓的工作效率,複雜的人事關係,讓我束手束腳,且受盡委屈。

於是牙一咬心一橫摔掉鐵飯碗,應聘到合資企業,可實際工作經驗的匱乏又使我在這種利潤為首的私有企業中呆在底層鍛煉,積累經驗,於是又受不了這種似乎是大材小用的屈辱。

好在儘管江湖險惡,卻有愛情玫瑰一枝獨秀,飽讀瓊瑤的小女孩終於遇見了偉岸瀟灑的球場英雄,於是自然一見傾心,義無反顧地跟他走,那裡聽的父母樸素的忠言,去他的門當戶對,愛情是多末地崇高純潔,那裡容得下這種俗物?隨着日復一日柴 ;米油鹽各種瑣碎的困擾,因家庭教育環境的不同而造成的衝突日益凸現,當人民內部矛盾轉化成不可調和的階級矛盾,於是對婚姻心灰意冷。

山窮水盡之時郁然遠走異國他鄉,儘管知道前方荊棘密布,虎狼成群,依然抱着些許希望之光,希望能樹挪死,人挪活,希望置之死地而後生,希望能到達那一片夢中的柳暗花明。

自費留學的日子自然是苦的,日日五更起床,不論颳風下雪,騎一小時自行車去一個偏遠的小餐館打掃4小時衛生,再騎一小時回來,徑直扎進教室邊啃麵包邊看書,一學學到深夜。相信每個自費留學生都有一本血淚史,打工,學習壓得喘不過氣來。苦是苦,心中的信念未滅—- 拿學位,找工作。

坎坎坷坷,跌跌撞撞地歷經萬千磨難之後,生活終於趨於安定,有了喜愛並收入豐厚的職業,有了通情達理,細緻體貼的伴侶,有了天真可愛的孩子。日子平靜地流淌。可幸福的感覺好像只有一瞬,隨之我開始為工作中這樣那樣的人事 患得患失,對日夜相守的平淡家庭生活產生厭倦,甚至很多時候我感覺自我也是那樣面目可憎,並對自我失去信心。我空虛,無聊,渴望激情,有種說不清的暗流在血液中蠢蠢欲動,使我不安,鬱悶時時困擾着我,“難道我的人生就這樣了”,“難道我的愛情就這樣了“?這種情緒寄生蟲無時無刻不在咬噬着我的心。

仔細回憶一下,怕大多數人都有過這樣那樣的苦痛經歷和相似的感受。

前陣子一位北大女博士跳樓自殺,其遺書如下:

  我列出一張單子
  左邊寫着活下去的理由
  右邊寫着離開世界的理由
  我在右邊寫了很多很多
  卻發現左邊基本上沒有什麼可以寫的
  回想20多年的生活
  真正快樂的時刻,屈指可數
  記不清楚上一次發自心底的微笑是什麼時候
  記不清楚上一次從內心深處感覺到歸宿感是什麼時候
  也許是我自己的錯吧
  不能夠去怪別人
  畢竟習慣決定了性格
  性格決定了命運
  我並不是不願意珍惜生命
  如果某一時刻你發現活下去
  二十年,三十年
  活着,然而卻沒有快樂,沒有希望
  不願去想象
  還要這樣幾十年下去
  去接受命運既定的苦難
  看着心愛的人註定的遠去
  越來越不堪忍受的環境
  揪心的孤獨感,年輕不再
  最終多年以後一個孤苦伶仃的可憐老人形象
  沒有親人,沒有朋友,苟延殘喘活在過去回憶的灰燼裡面
  那又為什麼不能夠在此時便終結生命?
  不用再說生命的價值了
  是的
  比起任何一個還要忍受飢餓、乾渴、瘟疫的同齡人
  我真的覺得自己很幸福,但這是相對的
  二十年回憶中真正感到幸福的時刻屈指可數
  我不明白
  為什麼小學的時候無比盼望中學,曾經以為中學會更快樂
  中學的時候無比盼望大學,曾經以為大學會更快樂
  盼望離開欺負與譏諷自己的人盼望離開被徹底孤立的環境
  人生每一個階段的最後,充滿了難以再繼續下去的悲哀
  不得不靠環境的徹底改變來終結
  難道說到了現在
  已經走到了終點
  對於親人,我只能夠無奈
  或許死後的寂靜
  就是為了屏蔽他們的哭聲
  就是能讓人不會在那一刻後悔
  是的,二十年,
  但是卻無法忍受這種行屍走肉一般的生活
  覺得生活如同死水泥潭一般
  而我自己其中
  猥瑣、渺小而悲哀
  不可能再做出任何改變
  如果人死的時候可以許一個一定會實現的願望
  我也許會許下讓所有人更加快樂吧
  人應該有選擇死亡的權利
  無法負擔
  以前或許不明白這種感覺
  對自己的悲哀
  痛到心尖在顫抖
  或許死亡本身就是一個輪迴的開始
  用悔恨來洗刷靈魂然後新生
  或者回到過去重新開始

字字泣血,可以想見她在臨死前對世界是多麼的絕望。其實很多人都被這種相似的心靈上的痛苦煎熬着,只是程度不一罷了。

縱觀各自的歷史,不難發現,從小到大,我們一直在向着一個又一個的山頭衝鋒,無所畏懼,儘管血流成河,卻越戰越勇。然而當硝煙散去,終於迎來了我們為之期待為之戰鬥的美麗寧靜的黎明,我們卻象巴頓將軍一樣突然失落了,沒有戰爭的生命真是讓人難以忍受,於是我們假想,我們虛設一個又一個虛無的堡壘去攻打。

之所以成為這樣,和我們從小所受的教誨不無關係。“人生是戰場”,“上學就是戰爭,考試就是一個接一個的狙擊戰”,“職場如戰場”。現在,我們是否應該質疑這些說法呢,可假如我們不把這些灌輸給我們的孩子,那末又該用什末呢?

什末樣的人生才是成功的?人生的意義是什末,我們為什末活着,我們該怎樣活着?人有前生來世嗎,存在上帝嗎,上帝是救世主嗎?

這實在是令人苦惱的問題,多年受的唯物主義教育令我們只相信一切看得見摸得着的事物和能夠被具體的實驗驗證的理論,這就使信仰一切宗教成為不可能。這其實是件悲哀的事。人生沒有信仰,沒有理想,便容易陷入“我從哪裡來,該往哪裡去”的迷茫。於是我們空虛,無聊,悲哀,鬱悶。由那位北大女生的例子可見,沒有堅實的理論依據和基礎的人生是那樣的脆弱和不堪一擊。

既然我們的生命要承受無盡的苦難,那豈不是生下來就死最好,亦或根本不要來到這個世上,也免得遭罪了。既然我們來了,前不見頭後不知尾地來了,我們又沒有能力去考證人類的起源和預知人類的終結,那我們只好接受這個現實。每件事物都有其存在的原因,正如薩特所說,“存在就是真理”,在我們不知道也沒能力知道原因的情況下,只好默許這個未知的原因足夠充分,充分到我們必須為這個原因而存在着。自我主動結束生命顯而易見是對這個存在的真理的否定,是錯誤的。那末我們應該活着,可如何活着?是終日被各種負面情緒所困擾,鬱鬱寡歡地度過此生嗎?那豈不辜負了來此走一遭的原因?

所以最有說服力的結論應該是,自然賦予我們生命,是讓我們來享受的,享受藍的天,白的雲,綠的樹,紅的花,享受父母之愛,伴侶之愛,兒女之愛,朋友之愛,享受我們可以去愛一切值得愛的人和事,享受勞動,工作和其中的成就感以及挫折過後收穫的智慧,享受作為生命的一種,我們會說會笑會讀會寫。。。。。。

得到了這一論斷後,我心頭的重擔卸去了,突然感到無比的輕鬆。

莊子說,一直輕鬆下去,你就對了。

然而我並不完全贊同莊子所主張的無為。百分之百的消極的無為是不正確的,失去了約束,失去了紀律,人類必然走向滅亡。所以應該是有為中的無為,無為中的有為。在具體的大自然和物質世界中積極地有為,去做一切對世界對他人對自己有益的事,給每個自己經過的地方帶來美麗,給每個今生有幸遇到的人帶來歡笑。而在自我的心靈天地中趕走心魔,坦然地無為,調節自己,總是保持一個快樂至少輕鬆的心情。

卸去重負的生活真的很美妙。

我不再努力地減肥,餓了就吃,有美味的東西也會品嘗,但絕不一會兒絕食,一會兒暴飲暴食。每次吃飯細嚼慢咽,細品各種食物的味道。這樣下來竟發現體重在緩緩地下降。

睡覺,我不再無休止地透支睡眠,每晚和兒子一起上床,睡到早上自然醒來。現在白天總是精力充沛,臉上的皮膚越來越細膩,臉色也越來越好。

我一周去健身房三次。我不再把它看成是減肥的手段,而是象刷牙洗臉一樣的習慣。每次運動完大汗淋漓之後,心情格外的愉快。

我給自己買美麗的衣服,光顧美容美髮院。不管外貌美醜,我只想讓自己比原來賞心悅目。

我興致盎然地閱讀烹調書籍,並是一些著名網上廚房論壇的忠實潛水員。烹製美味精緻的菜餚,設計並烘烤美麗的糕點,看着老公和兒子飽餐後滿足地靠在沙發上,心中有說不出的喜悅。

少年時有過很多夢想,例如成為一名作家,歌唱家,服裝設計師,可一不留神成了一位軟件工程師。我熱愛我的工作。於是決定把少年時的夢作為現在的業餘愛好。有了靈感的時候就拿起筆把它寫下來,報了名參加夜校一周一次的唱歌學習班,下面還想買縫紉機和書籍自學裁縫,將來自己的衣服自己設計自己做。有多少有意思的事要做啊,哪裡有時間去鬱悶。

對遠隔萬水千山的父母,我每周通過雅虎通和他們聊聊家常,每年抽一個月回去看看他們,他們高興,我也心安。

對兒子,每當面對他的時候,我就把他幻化成幼時的自己。這樣兒子成長的過程就成了自己對人生的一種重歷。我完全放鬆投入地和他一起賽跑,踢球,下棋,看卡通,那真是世上最令人快樂的事。而當他發脾氣在大人的眼中是無理取鬧的時候,因為他就是幼時的我,我就能很容易地理解他真實的內心,從而更理智地對待那些原本讓人難以容忍的事情。很高興兒子是個快樂的孩子,他的內心充滿陽光。

工作,我盡力地做好我的每份工作,對於人際帶來的各種負面情緒,我總想,煩惱不會有任何作用,我不在乎,每個人有每個人的人生,他們那樣,那是他們的事情。要是實在調節不開,我就找當事人誠懇地談談,對她(他)說我理解他的態度只是對事,只是對那個情景惱怒, 可是因為我是在那個情景中的主角,所以我感到很受傷,如果我們大家都想做好工作,那末一個寬容和理解的態度會更有幫助。往往那人在聽了這番話後,都會誠心的道歉,並且果然你能看到在以後處理各種事情時,他有一個平和友好的態度。從某種程度來講,這樣做既可解開自己的心結和排除自己的鬱悶情緒,也幫助了別人。豈不是一箭雙鵰。

婚姻,我決定,我就是要和我的老公白頭到老(這一決定對再婚的人來說並不容易)。每個人都有缺點,與其不斷地換新人,發現了缺點就分手,再換新人再分,還不如努力享受他的優點,接受他的缺點,關鍵是要調整自己的心態,婚姻不是整個世界,我們要做的只是在這一生中牽一下手,一方摔倒了,另一方扶一把。有時實在是忍無可忍,可以選擇暫時開現場,去健身或是做別的事情,我總是發現,事過境遷之後,那個讓我怒髮衝冠的事情竟是那樣不值一提,於是就不了了之了。要是心裡仍然有結,就選擇推心置腹的談話,首先總是要肯定理解他的情緒或所作所為,可自己對什末什末感到受傷了。和你談話想解開心結,消融矛盾,彼此諒解。這樣就沒有走不過的坎。

老公是個面向工作(work-oriented)的人。當我需要關心需要支持的時候我不再向他暗示,因為明知暗示只會帶來自己的怨艾然後是兩人的爭執,我會告訴他此刻我很脆弱,能不能給我個擁抱聽我傾訴。這樣的要求哪個丈夫忍心拒絕?

我們的錢不夠買寶馬奔馳,那就開標緻好了,我們負擔不起獨立的房子,那就住公寓房唄。偶爾我們在周末去租一個海邊的小假日別墅,那份驚喜和快樂怕是日日住在獨立別墅中的人體會不了的。

當然,我不是佛。我的生活中仍然有憤怒有悲傷有沮喪有失望,可我不會任由它洪水泛濫,我會找個缺口把洪泄掉。如果非要固執地囤積,那只能說是在自尋煩惱。

我就這樣活着,心中不存任何疙瘩地活着,積極工作和生活,享受一切美好,不把明天的煩惱拿到今天,對不美好的事,兵來將擋,水來土掩。來了,就敞開心扉,誠摯地面對和解決。

人生就像正弦曲線,當你經歷第一個波峰和波谷時,你以為那只是偶然,當你經歷了三個周期以後,就應該明白它的規律了。可很多人一輩子都在執著地尋找永遠的波峰,而忘記了在這條曲線上輕歌曼舞。

勿庸置疑,理解力和閱歷有關。到了這個年齡,才悟出這些道理。其實上面的道理,就是儒家的中庸之道,道家的順其自然。看來由古至今,人總不能從前輩或他人那裡直接接受人生的道理,總是要有了足夠的閱歷,才能開悟。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4: 網下弱人
2004: 有話的烏托幫情人
2003: 議員與民眾——我的親身經歷
2003: 流音
2002: 不老的山口百惠:橫須賀,永遠的橫須賀
2002: 如果每一個中國人都實現了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