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阿飛的劍
萬維讀者網 > 茗香茶語 > 帖子
請你不要把觀點的辯論當作不謙虛
送交者: 問題多 2005年08月30日19:51:48 於 [茗香茶語] 發送悄悄話

在國外這麼多年,我們都應該明白。如果我不同意你的觀點,我不會假裝同意。如果你的觀點有道理,我不會不同意。另外,我覺得沒有爭論價值的評論,也根本不會回帖。

我覺得我的前後思想應該是連貫的,你對我的批評沒有理解我文章中的精髓:
1。 我覺得英國的節目沒有什麼高雅可言。在英國都被很多媒體稱為垃圾文化,或者快餐文化(麥當勞這樣的快餐食品在英國也被稱為垃圾食品)。說它是垃圾,是指它沒有什麼思想性(雖然我本人不喜歡沒有思想性的節目,但是我覺得它的存在有一定的道理)。但是英國的節目的產生背後有一個重要的社會和經濟政策背景。就是在高失業的情況下,如何可以不通過簡單的福利政策來挽救,而是通過鼓勵創新產業來帶動經濟。從這一點看,英國電視節目的出口,不管是高雅還是垃圾,是造福了英國經濟的。這就是我前面說了那麼一大車的關於社會經濟的內容。中國電視台從國外的電視台買來了節目,這只能是第一步,我的文章結尾是在提示中國的電視台也可以搞自己的創新,中國政府也可以搞自己的政策創新。甚至是學了這個思路和經營方式搞其他的內容。

2。我說中國應該考慮創新,是指從經濟政策上和媒體的經營方式上(當然也有節目本身的創新)。這種創新包括購買創作然後據為己有,因為這種據為己有不可能是完全不變地據為己有。這可不是中國自己一家這麼做。你看看日本的購買,模仿是它早期發展的主要方式,通過一段時間的模仿,它就能夠開始自己改進。創新決不意味着要從頭到尾地自己研製,只要能夠在別人的基礎上有所修改和調整,也應該是創新。此外,創新還包括品牌的創新和營銷手段的創新。英國的智力測驗和人才選拔式的節目並不是什麼徹頭徹尾的創新。而是包裝和經營手段上的創新。如果看中國的汽車產業,從過去一味的引進出口(這才是人家有房車,我們也要房車的做法)改為現在的主動向世界市場的所在地購買企業,直接服務於世界市場,這本身就是一個進步,是中國企業自我創新的過程。在買了人家的企業,深入人家的市場,了解客戶的需求之後,就能夠切實地根據本地市場的需要對產品做出進一步的改進。這一點中國的公司還沒有贏得太多的時間,可以是後話。我覺得在創新的概念上應該看得全面一點。

3。另外,中國文化的輸出的種類很多,你可以上amazon查一下,看看有多少現代中國作家的作品都已經給翻譯成了英文(我還不是說海外作家的英文創作),看看有多少中國的作家已經在海外獲獎(我不是說諾貝爾獎)。你再看看英國和美國媒體的新聞節目,也有一些是從中央電視台新聞直接切過來的。中國和國外媒體的交流也不是一兩天了,但交流並不是單項的。你再看看有多少中國的學者已經把中國的問題研究成果發表到國外的期刊上?文化交流的類型可以多種多樣。我根本就不能同意中國文化不可能輸出的觀點。

4。日本人好學的態度有他的好處。你問問周圍上一點歲數的英國人或者美國人,六十年代的日本產品是個什麼形象?至少我聽到不止一個人談到:“質次價低”。說明它也經歷了中國現在所經歷的過程。日本人的謙遜只是一個表象。從骨子裡,日本從來沒有對國外產品的畢恭畢敬,覺得自己沒有資格輸出,而是拿來就用,用了就學,學了就賣。這才是為什麼它能夠發展的這麼快,利用自己的後發優勢,而不是什麼都自己研究(不完全搞產品的創新,而是從營銷手段創新上出發)。我的文章恰恰是同一個思路,就是主張再中國媒體在照着別人的節目做了,盈利了以後,應該考慮一下自己怎麼能夠做出自己的創新(這跟外國人做房車,中國人也買房車根本不搭界)。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4: 我在美國參加歌唱比賽及相關往事回憶(
2004: 儒教之臀--劫灰拾趣(二)
2003: 什麼才是生命中重要的一刻?
2003: 抓鼠記
2002: 阿拉斯加十日行---第三天(節選)---探訪
2002: 絕 釣 (1) z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