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阿飛的劍
萬維讀者網 > 茗香茶語 > 帖子
邊際人:讀龍應台《請用文明來說服我》
送交者: 邊際人 2007年06月02日17:23:06 於 [茗香茶語] 發送悄悄話

有一天妻子回家問我,知不知道有一位台灣作家龍應台?那時的我和現在一樣,涉獵有限、孤陋寡聞,沒有聽說過這個名字。妻子告訴我,這位作家寫了一篇文章,在大陸極為有影響。就這樣,我讀到了“你不能不知道的台灣”一文。後來又讀到了她的“請用文明來說服我—給胡錦濤先生的公開信”,從此知道了這位早已人氣極旺的作家、評論家和曾經的政治家。許多年來,我早就對兩岸間政客文人間的口水往來沒有什麼興趣,躲得遠遠的。但是,龍應台女士的這兩篇文字平實中風骨挺立,委婉中不讓鋒芒,冷峻中真情可見,從日常生活中的細節瑣事中將哲理大義娓娓道來,深深地打動了我的心。

正因為此,前些日子在書店看到龍應台女士的最新作品集《請用文明來說服我》,立即買下通讀。這個集子收集了龍女士近年來針對台灣和大陸政局時事特別是中國青年報的“冰點”事件所寫的一系列隨筆、評論、感想以及其他文人騷客的有關評論。這是我在上面兩篇文章後第一次接觸到龍女士如此多的文字,對作者的立論、思路以及人格都有了新的了解。讀後感觸良多,思緒聯翩,不能自已。索性提筆寫下這篇書評。



從書中知道,龍女士的這兩篇文章引起了海峽兩岸的激盪反響。文集收集的他人評論文章多在“意識形態”上做分水嶺,或讚頌作者的獨立精神、自由人格,或譴責她對本陣營的背叛和對海峽對面敵方的迎合。

我想從一個不同的角度討論龍應台女士在這個集子中提出的一些觀點思路。與作者相比較,我的角度有以下的不同:由於我的職業訓練和我在大陸生活和研究多年的經歷,我的討論更多地是從“社會科學”的角度,從大陸歷史演變的角度出發。由於這些角度的不同,我與龍女士在這個集子裡的看法也有着許多差異,我的想法與該書中收入的他人評論也不甚相同,因此自以為還有點新意。把我的思考放在龍女士提出的一系列重大問題背景下,供大家討論批評爭論,這是我寫這篇書評的主要目的。

在具體闡述我的想法之前,首先想說明的是,我對龍應台女士文章中倡導的文化價值基本認同。很難想象,現代社會的知識分子中有什麼人能對作者提出的“民主社會的核心價值—自由的心靈、人權的堅持、對異議的尊重、對內部集權的反抗、對弱勢的照顧等”(第27頁)不認同吧?我對作者對海峽兩岸政權和官僚體系的諸多批評也深以為然。我對台灣情形不熟悉,但在中國大陸旅行時,每每碰到互聯網渠道被人為堵塞,官僚黨閥自以為是強姦民意,學者專家出賣良知唯上是從,令人深惡痛絕,深感中國社會特別是知識界需要民主之精神,獨立之人格。

所以,我與龍應台女士的不同,不是基本價值觀的不同和爭論,而是在這些大的前提下面的不同思路、不同看法。換言之,我們希望看到的未來前景是相同的。但因為我們的思路、背景的不同,我與龍女士在具體問題、事件上有着明顯的分歧。仔細想來,這些明顯分歧和微妙差異卻也意味深長,值得細細品味。

行文字間可以感到龍應台女士把民主作為超越群體差異甚至民族疆界的價值核心。的確,記得多年前曾經在美國校園裡見到美國共產黨毛派組織兜售有關歌頌中國大陸文化大革命的書籍標語。雖然我不能認同這些極左派的立場,但是看到他們在這個社會裡有自己的生存空間,我還是感到欣然。在以前美國總統選舉中,我聽到了前三K黨頭目有關種族歧視、種族仇恨的言語,令我從心底厭惡。但我對自己說,雖然這個社會有着許多令人痛恨的地方,但是她能夠容忍這樣的異議,這是一個我願意生活其中的社會。

雖然我認同作者的基本價值觀念,但是有幾點差異還是值得提出來討論。首先,我們不能期待民主制度一定會導致好的結果。在現實社會中,價值觀念與實際操作之間還是有很大距離的。比如說,美國社會中“生而具之”的許多公民權利是沒有延伸給生活在這個社會的非公民的。換言之,這些民主價值並不是沒有國界的。當然,這些差異是質的不同,還是量的差異,是可以討論的。一個民主社會中並不是沒有特權、群體矛盾,甚至你死我活之爭的。如果我們看一看統計數據的話,美國社會的不平等和種族欺壓的記錄並不是那麼值得炫耀的。曾幾何時,麥卡錫主義毀掉了多少人的生涯,而今天在反恐的藉口下,政府可以剝奪公民或其他居民的正當隱私權。歷史上,許多殖民政策也正是在民主程序中制定的,而一個獨裁政府(如納粹政權)也可能在民主程序中上台。指出這些問題不是說要貶低民主概念的價值,而是把它放在一個歷史的過程中來評價。清醒地認識到這一點,使得我們在民主進程中有着比較現實的期待,而不會因為沒有達到預想目的時流於失望甚至絕望。

其次,民主發展不是一個線性軌跡,可能有反覆,倒退,甚至反動。龍女士這樣寫道:“每一件貪腐弊案的揭露,都使政府的權力運作增加一分透明。每一篇對金融勾結的報道,都使人民對公共政策多一份警惕。每一次政治人物的演出,都使人民更熟悉他的伎倆,看穿他的破綻,認清他的品質”(第4頁)。作為評論家,龍女士也許是有意使用文學修辭手法來描述倡導民主進程。但我以為,對於政治進程來說,這種描述過於浪漫了。美國社會中,政界人物醜聞從未間斷過。從報刊雜誌到好萊塢電影各種媒介,對類似醜聞的揭露也沒有間斷過。但是不是像作者所說的那樣,民主的進程逐漸地(緩慢地但是持續地)進步,逐步減少了這些弊端了呢?請用事實說服我。

第三,民主的實踐有一個鍛煉的過程。從一個集權專制的歷史背景轉變到一個民主政體,百姓需要經過一個民主鍛煉的過程。龍應台女士在討論台灣的演變過程時也反覆強調了這一點。例如,作者在談到台灣民主政治的混亂狀況時,與美國政治做了如下對比。“美國的民主制度有兩百年的實踐經驗,今天兩黨之爭只是政策之爭,屬於執政的技術層面。台灣民主,從解嚴的一九八七年算起,只有短短十七年。兩黨所爭,不是政策,而是核心價值之爭,屬於文化認同、安身立命的靈魂層面。為技術或為靈魂而爭,意義不同,激烈程度當然不同”(第14頁)。讀到這段話,我怦然心動。作者對台灣各個群體不同歷史背景的討論表達出了令人感動的理解同情。是啊,從這個角度來,我們不再用一種譴責、不屑、或者嘲弄的眼光看台灣的政治衝突。如作者所期許的,對那些針尖麥芒的針鋒相對衝突的雙方,我們應該賢欏⒗斫狻萆踔兩幽傻男奶?

但是,作者在討論大陸情形時所流露出的口吻並沒有表現出相應的耐心和理解,而常常是居高臨下的指責。我們為什麼不能用同樣的眼光心態來看一看中國大陸的各種派別爭鬥呢?左派與右派、保守與改革、區域與中央、邊緣與中心,圍繞這些邊界群體的衝突不也是浸透了歷史、信仰、價值的差異嗎?而我們看到的各種令人不快的政策搖擺不正是這種內在衝突緊張的表現嗎?難道大陸各個群體,包括那些極左極右群體之間的爭論不正是“核心價值之爭,屬於文化認同、安身立命的靈魂層面”嗎?從同樣一個邏輯來看,我們不應該給中國大陸社會更多的耐心和鼓勵嗎?在我看來,我們對台灣民主的進程需要耐心,我們對中國大陸的民主發展也需要耐心。

能不能給予耐心,取決於看問題的角度。龍女士對大陸種種情形的批評指責,表現出了不耐心。在我看來,這是因為她是從一個理想的角度(民主社會)或者台灣社會的角度來評判中國大陸的狀況,從一個價值判斷的立場出發的結果。同時,這也反映了龍女士對中國大陸的臉譜化了解。

如果說台灣從解嚴至今只有短短的17年,因此我們應該對那裡民主進程中出現的問題體諒寬容,那麼想一想在八十年代初,整個大陸的人民對外面的世界還一無所知。中國的大多數家庭在那個時代還沒有見過電視、洗衣機、冰箱,還以為資本主義國家的勞動人民正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我生也晚,沒有經歷過文革的紅色恐怖。但是,在文革後期中學畢業時,像大多數中國人一樣,我對自己的職業沒有什麼選擇,只能聽從政府的安排。剛上大學時就碰到文革後“撥亂反正”的控訴時期。記得這樣一樁事情。大學裡的一個根正苗紅的工農兵大學生,在文革中只是因為不小心摔壞了一個領袖磁像,而被監禁、殘嵴勰ヒ災輛袷С!⒃プ隕蔽此臁U庵擲釉諛歉鍪貝皇な=裉斕鬧泄舐劍娜坊褂行硇磯嘍嗔釗瞬宦⑸踔亮釗朔嚦牡胤劍巳揮械玫絞抵時U希慚月勖揮諧浞腫雜桑怯敫母鍇暗哪歉鍪貝啾齲諶松磣雜桑袢ɡ罘矯嬋梢運滌辛順ぷ愕慕健?

這也包括政治領域中的進步。拿我所看到的村級選舉為例說明。大陸的村級選舉已經進行多年。過去, 在我所觀察的這個地區多是走過場,擺形式,從候選人到選舉程序都是鎮政府包辦。但是,今年新的一輪選舉突然發生了本質的變化。首先,選舉程序被嚴格化了,規定的各個程序一板一眼,不打折扣。我目睹過這樣一幕情景:在規定的選舉時間裡,散漫慣了的村民還在會場外遠遠地站着觀望,一堆堆地交頭接耳,遲遲不願進入會場。但是,選舉委員會的主持人面對空曠無人的會場,還是一板一眼地宣讀着“選舉須知”,“選舉程序”,等等,他的聲音通過大喇叭在村莊的空蕩街頭和早春乍暖還寒的空氣中迴蕩着,漸漸地把選民從家居和街頭巷尾吸引到會場上。

在一個村里等待選舉結果的時候,一個鎮政府的選舉工作人員指着不遠處的一堆石塊對我說,“三年前的上一輪選舉時,我也來到這個村子。那時,村民都坐在那些石塊周圍。拿到選票後,有一個村民走過去說,“來來來,把選票給我,我幫你們填上。”那些村民就把自己的選票交給了那個人。大家都知道選舉是走過程,沒有人認為選舉是真格的。但是三年後今天卻是大相徑庭了。就在我們的背後是選舉會場。鎮政府工作人員站在投票室門口,嚴格把關,查看選舉證,力圖維持程序公正。選舉人從選舉間入口進去,按照選舉程序規定,在無人旁顧的桌上填好選票,從另一門口出來。選舉的結果也超越了鎮政府的控制和期待。選舉中出現了競爭者,甚至有了激烈的競爭局面。一些村官落選了,有些雖然連任了,但是也是經歷了一番村民的審考:“村里徵地的錢哪裡去了?”“把你過去三年在位的村財務向全村公開!”

我看到村民一個個耐心地排着長隊等待投票。

我看到一個老人讓人推着輪椅來到投票現場。

我看到一個婦女一邊拿起空白選票,一邊半開玩笑地模仿流行的宣傳口號說:“我也來行使行使自己的權利。”

我看到原來的村幹部焦慮地站在選舉會場一邊等待最後的判決;而一個預選時已經落榜的村長依然認真負責地組織着下一輪的選舉過程。

我從這一個個鏡頭中看到了中國大陸的民主希望。許多當事人,包括鎮政府的工作人員、村幹部和村民都注意到了這些變化。為什麼呢? “選舉搞了這麼多年了,農民也在這個過程中學習了怎麼樣保護自己的利益。許多人都認真讀了選舉法,你如果有一點不符合程序的,他們就會找你的麻煩。”一個參與組織村選舉的鎮幹部這樣解釋。這些場景並不是沒有漏洞破綻的,選舉的結果並不總是令人滿意的,政府也並不總是袖手旁觀、保持中立的。但是,不能否認,我們看到的這一幕幕現實生活是一個巨大的進步。半個世紀的共產黨一統天下,現在能夠開始逐步地放棄對廣大農村的直接控制,讓村民按照自己的意願通過民主程序選出村官。這是一個新的歷史起點。如果能夠這樣一小步一小步地持續走下去,她的政治意義不亞於七十年代末的農村改革風暴,也不亞於台灣的總統直選。當農民意識到他們可以用自己的選票來選擇村級領導,那麼有一天要收回這個權利,就會非常困難了;走出了這一步,距離他們要求參與其他選舉的公民意識相去不遠了。如果農民都可以行使自己的民主權利了,那麼喚醒城市居民的公民意識還有什麼更大的困難嗎?

從不同的角度看中國大陸,使用不同的參考坐標,人們的評判標準也隨之不同。從“成熟民主”角度來矗泄舐降娜酚行磯嘀檔門樂岡鸕牡胤劍綣鈾睦菲鸕憷純矗頭⑾中磯嗔釗司駁慕劍突岫嘁環菰扌懟⑾M⒐睦難酃狻?

其實,這不單單是一個看問題角度,而且是一個研究者或評論家的“投入”問題。仔細想來,當我們使用超然的價值尺度來衡量評定一件事情的時候,也恰恰是我們沒有實際感情和體驗介入的時候。龍女士在討論台灣時事時所表現出的寬容理解正是建築在她對台灣歷史的深刻認識上,源於她對台灣社會的感情投入中。而她的目光轉向大陸時,她的尺子變得抽象了,她的參考坐標改變了。她在看待中國大陸的諸多事情時,使用的是一個長距離的超然的角度。她對海峽兩岸是是非非評判的差異,正是因為她看問題的角度和自身的投入不同。

寫下這些想法,提出這些問題,不是指責龍應台女士。恰恰相反,我們需要更多的龍應台女士。中國社會的點滴進步在很大程度上得益於類似龍應台女士等的不斷抗爭和推動。

但是,中國那句老話“欲速不達”還是值得回味的。龍女士說民主發生在日常生活中。的確如此。但是,民主深入到日常生活中去,需要有一個過程。百姓意識到自己的權利、組織起保護自己利益的團體,這需要一個過程。而妥協和進退搖擺正是民主進程的特點。操之過急,常常會激化各種矛盾,導致僵局,甚至大倒退,這種例子在歷史上俯拾即是。而將民主的過程和結果過於羅曼蒂克化,可能在挫折中產生失望,氣餒,甚至反動。我們需要政治智慧,使得中國大陸的民主進程儘可能避免大的動盪、停滯、甚至倒退。以我的看法,中國大陸經濟發展越平穩,政府越有自信心,社會輿論氛圍越寬鬆和非政治化,民主的進程也就會越有可能平穩地、甚至加速地發展。

在這個民主進程中,龍應台女士的勇氣和吶喊斷不可缺;但是,政治策略和耐心也是必要的。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6: 上海高校印象
2006: 花事了之梔子花
2005: 扯扯《論語》中的“天地”
2005: 紅妝仙子:牌品
2004: 茶館風雲錄(一)
2004: 茶館風雲錄(二)
2003: 百合的嘆息 (6)
2003: 百合的嘆息 (4)
2002: (1)關羽叛回劉備是因為曹操奪了他喜歡
2002: 師妹你醒醒(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