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阿飛的劍
萬維讀者網 > 茗香茶語 > 帖子
中國山區農民的苦日子
送交者: 彼得·戴伊 2007年12月19日14:53:41 於 [茗香茶語] 發送悄悄話

彼得·戴伊
BBC商業節目主持人

就在中國為2008年奧運會作準備的同時,我們聽到的,大多是經濟蓬勃發展、大城市舊貌換新顏的故事。但BBC商業節目主持人彼得·戴伊發現,村子裡農民的生活,並沒有多大變化。

欠收讓馬老人一家的生活更加艱難

農民馬玉保是位老人。他和妻子住在中國西部寧夏回族自治區的窯洞裡,他們已經見識過了很多個冬天。但今年這個冬天,將是他們這個住戶零散的深溝村,最難熬的一個冬天。

山里很乾,已經有兩年沒下過春雨了,這裡的主要人口,都是穆斯林少數民族。連着兩年,莊稼都沒有收成。沒有小麥,沒有玉米,馬家就靠幾隻羊生活,再加上親戚們的幫助和政府每月200元人民幣的福利金,這是只有最窮的人才有資格領取的。

"生活很苦,"馬家的人說,一臉聽天由命的樣子。

但他們小小的農家院落正衝着的,是世界的一大奇觀:崇山峻岭、畫卷一般的中國山區景象。

他們住的窯洞建在山坡上,這裡是著名的黃土高原,沙漠的大風颳過中國廣闊的地表,留下數百米深的陡峭溝壑。偶爾下過的雨水沖刷走地表的乾涸黃土,留下了神奇的峽谷和壯觀的峭壁。

總是嫌農田不夠多的智慧的中國人,世世代代在這裡脆弱的山嶺上開闢出梯田,層層疊疊的耕地,一直蔓延到山頂。

地,也許可以耕種了,但在這樣的乾旱條件下,產量都不高。

兩年的大旱,只不過讓人再次想起了山區生活的艱苦,這與中國蓬勃發展的城市中的新貴,是如此地遙遠。

城市的繁榮

40年前,中國的大部分地方都是這麼窮,到處是像這樣的農村。

然後在2 9年前,迎來了正式的社會主義市場化改革,蓬勃的經濟增長開始了。改革的本意,是要改變整個國家的面貌,而不光只是城市。

城市地區發展迅猛,充滿活力,交通繁忙,房地產火熱。一個嶄新的中國消費階層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規模形成壯大。

人們原以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能夠讓最底層的窮人也受益於新的繁榮發展。

二十年來,評論家們一直在自豪地說,有多少人擺脫了貧困。

但去年夏天,權威的亞洲開發銀行公布的一項官方調查顯示,中國經濟實際上比以前人們所想象的規模更小、更窮。

據估計,生活在世界銀行規定的貧困線以下的人數是原來估計的3倍:3億人每天的生活費只有一美元或者更少。

現在,嶄新的中國開始公開自己的憂慮,探討農村發展滯後的原因。

今年10月份,在北京召開的5年一次的黨代會上,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的講話再次強調了對農村貧困問題的關注。他承諾採取更多行動。

你在城市裡遇到的人會對此表示同情。報紙的評論可以自由談及貧困,而在中國,人們原以為貧困已經正式被根除了。

大規模移民

與此同時,在寧夏的群山之中,馬玉保和他的妻子不知道該怎麼做。他的兩個成年兒子都有病,甚至連獲取生活基本必需品都成問題。

在這樣乾旱的大山里,馬先生每天要跋涉很遠去打水,水裝在似乎是臨時湊合用的橡膠罐子裡,綁在騾子背上。大約要走4.8公里遠,再回來,他總共要花4個小時。

他說,他想離開這個村子,就像很多其他人做的那樣。

鄰近的小山村原來有1800名居民,現在500多人都至少在一年中的部分時間進城打工,貼補他們的務農收入。

專家說,唯一的解決方案是大規模正式移民,搬到百里之外的灌溉農田地區,而非試圖"改善"山區生活。

但我要說,住在山上的窯洞裡,還是比較舒適的,有點像生活住在大篷車裡。

這些窯洞冬暖夏涼。當冬天外面的氣溫下降到零下30攝氏度時,窯洞裡面還溫暖如春;而夏季氣溫達到28度了,裡面卻涼爽宜人。

而且還有一個真正令人羨慕的特色:一進門就是張泥做的床,也就是"炕"。走出門外,往爐膛深處添一鏟子燃燒着的煤,炕就燒得暖暖和和了。

對於一個貧困線以下的村子來說,這可是難得的家裡享受。

不過,馬玉保和他的騾子每天仍然需要花上四個小時,才能有水用。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6: 請假過春節,瀟灑走一回
2006: 小寶貝的家
2005: 假如抗日女兵劉守玟沒死(小說)
2005: 罵完主流經濟學家後怎麼辦
2004: 長篇小說“血緣”縮寫
2004: 梁山泊好漢排座次 3 陰謀家
2003: 到哪兒去找高倉健
2003: 隨風而逝(3-4)
2002: 醉竹: 寒假故事 10-12
2002: 醉竹: 寒假故事 1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