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阿飛的劍
萬維讀者網 > 茗香茶語 > 帖子
Box:再談羅素的《我為什麼生活》
送交者: Box 2014年11月25日18:33:34 於 [茗香茶語] 發送悄悄話
再談羅素的《我為什麼生活》

很高興同學們讀我的帖子,表揚批評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在乎。

阿潤說“羅素的三種激情是無論東方,西方知識分子都具有的吧,只不過被羅素清晰有力地表達出來而已。 由此扯什麼兩希文明,什麼宗教世俗精神,不覺得扯得太遠了嗎? ”我不知道其它同學如何看,我在這裡看到的是一種西學東漸之後知識分子的一種文化心態,可以說是一種普世主義,也可以說是一種自己意識不到的文化霸道。也就是說,羅素之心即是世人之心,而世人之心也就是中國人之心。

我在原文中說羅素的三種激情既帶有普遍人性,更帶有西方文明的特有印記。前者是說它的本質,後者是說它的文化存在方式。簡而言之,愛情、知識、悲憫分別代表情感、理性、宗教三個世界。在希臘傳統中,情感與理性是分離對立的,形同冰炭,世俗精神與宗教精神,本質上也是分離的,否則在經歷了文藝復興和啟蒙時代之後,宗教博愛的精神,不應該被羅素揚棄,儘管實際上羅素的悲天憫人仍然屬於宗教情還,但它完全是以消極方式存在着,而不是以宗教博愛的積極方式存在着。所以我說羅素的三種激情,包含了希臘元素和希伯來元素。

尤其重要的是,儘管情感、理性、悲憫同情體現了普遍的人性,但它的東方存在方式明顯不同於西方,所以我說假如讓屈原、李白、杜甫、蘇東坡來寫一篇“我為什麼生活”,那肯定與羅素大異其趣。東方人的情感是倫理的,這意味着情感中滲透了理性。東方人的理性是感受性的,這意味着理性並非純粹形式化的理性。東方人的愛情追求忠貞不渝,而且包裹在倫理親情之中;東方人的理性從倫常意識到本體論,從未離開過價值關懷;東方人的悲天憫人,是從親情外推而來。。。在傳統的東方文化中,假如存在愛情、知識、悲憫這三樣東西,那它們也是交織在一張大網之中。

《禮記》雲,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知不足然後能自反也,知困然後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扣扣那篇感想寫得很好,另外她也體會到碼字有多累了,更重要的是她提到英文原文。找出原文之後發現,原文確實與譯文有出入。我見過的譯文有好幾個版本,但我轉帖的那一篇是我最早讀到的,也是我最喜歡的一篇。

讀過原文後發現,我所指的“非常費解”的那一段,確實如扣扣說的那樣,並非那麼難懂,首先它在原文中沒有獨立成段,而是上下連貫。尤其是漢譯“聖者”的原文是“saints”,有的譯本譯作“聖徒”,這樣含義完全改變了,因為“聖者”通常指先知或哲學家。

...... I have sought it finally, because in the union of love I have seen, in a mystic miniature, the prefiguring vision of the heaven that saints and poets have imagined. This is what I sought, and though it might seem too good for human life, this is what--at last--I have found.

所謂“聖徒和詩人們所想像的天堂景象的神秘縮影。”其含義非常直觀,一言以蔽之,如童話般美好。當一個人墜入愛河,他感受到的一切都是美好的、柔和溫暖的、明亮快樂的、天地萬物一草一木都是完美無缺的。。。“這個世界,什麼都古老,只有愛情,卻永遠年輕;這個世界,充滿了詭譎,只有愛情,卻永遠天真。只要有愛情,魚在水中游,鳥在天上飛,黑夜也透明; ”(艾青詩)這裡的“黑夜也透明”,也可以說是“神秘縮影”的最好詮釋。

再讀一遍《我為什麼生活》的時候,我感受到了理性的隱退和激情的凸現,這是一篇燃燒的文字,深邃的理智,把它定格在黃昏的微明之中。


子曰,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我手頭上的兩個譯本,似乎都有錯譯之處,待會兒我連同原文一併帖出來,這裡高手多,希望能見到一個滿意的譯本。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3: 兄弟們,如果你發現約會的美女是整容過
2013: 為什麼貧苦農民出身的谷俊山會成為大貪
2012: 前世催眠回溯探索靈性世界ZT --之四-五
2012: 二胡曲子好像挺好聽嘛
2011: 人類的全球倫理只有兩條,
2011: 漢奸 和 漢奸的材料
2010: 茶樹開花難得一見。兒時學農即採茶,從
2010: 詩很好(有圖為證)
2009: 比較猶豫,徵求意見
2009: ZT: 胡亞非 在美國教書:從私立學校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