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阿飛的劍
萬維讀者網 > 茗香茶語 > 帖子
北雁高飛:一種極為灑脫的養老方式
送交者: 北雁高飛 2015年03月30日14:43:06 於 [茗香茶語] 發送悄悄話

華鎣精心撰寫的《我所知的加拿大安省養老體系》,非常全面地介紹分析了老年人在不同健康情況下的多種生活選擇,極具實用參考價值,為大家做了一件十分有益的好事。


我在系列(2)後面留言“還有一種養老方式:有一位八十多歲的白人老太太,把房子財產賣掉,去坐大遊輪。她決定餘下的歲月都在大遊輪上度過(乘遊輪比住 Retirement Homes 便宜)。遊輪上有吃,有喝,有玩,每天都能找到不同的人閒聊。她說,生了病,不用治。死了,扔海里就行了。”


當時留言匆忙,過後我感到還想多羅嗦幾句。


那位白人老太太選擇的方式十分灑脫,樂觀灑脫的背後,是對人生的透徹悟釋。“生了病,不用治。死了,扔海里就行了。”這種不被絕大多數人接受的觀念,看似不靠譜,實際上頗有幾分道理。


人到了一定歲數,有的病,可能不治更好。我有個朋友的母親八十出頭,診斷得了癌症。因為老人體質弱,醫生認為動手術更具風險,建議回家靜養。子女們決定不告訴母親病情,能開心過一天是一天,在家裡按正常人對待她。老人活下來了,五年後去複查,竟然痊癒了。我的公公89 歲了,他經常說,患了癌症的人,大多數都是被自己的焦慮擔心嚇死的。我很同意他的觀點。


曾讀過一篇美國醫生寫的文章,探討對生命垂危的病人是否應該實施急救。他說,當病人彌留之際,家屬會拼命要求醫生盡全力搶救,醫生也絕對會千方百計,比如,電擊心臟復甦。但如果醫生自己是這個患者,他就會拒絕使用電擊心臟復甦,因為他知道,復甦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更重要的是需忍受生不如死的電擊痛苦。他十分清楚,醫生的能力其實是很有限的。


這位美國醫生還講了另一個故事。醫生的一位從小一塊長大的表兄/堂兄(就稱為表兄吧)患了晚期癌症,至多能活半年。表兄不願意把最後的時光耗在醫院裡,更不想在生命的最後時刻,混身插滿了管子。他聽從了醫生的建議,回家靜養。身體不適時,醫生會開處方藥給他。


醫生一有空就去陪他的表兄。和他聊天,一起做東西吃,到故鄉的小鎮上轉悠,小時候兩人玩過的地方和小時候未曾去過的角落都轉遍了……兩個多月後,表兄在睡夢中安然逝去。


至於海葬,我熟識的美國人中,沒有人選擇。倒是在中國,二十年前,我就接觸了這個字眼。


我的小姨夫是個孝子,他一直和母親同住。老太太好客通達,富態端莊,我每次見到她,頭髮都梳得溜光溜光的。我考上大學那年,老太太還專門送了一塊花呢子布料做賀禮。


老太太去世了,在親友們驚詫的眼光中,小姨夫帶着全家去上海乘船,為母親在太平洋上舉行了海葬……如今,小姨和小姨夫的兒孫們都移居國外。每年的清明節或老人的忌日,孩子們都會以他們獨特的方式紀念。當他們手捧潔白的花束,面朝太平洋,深度鞠躬的時候,誰會不認為這也是一種莊嚴美好的祭奠儀式呢?


世間任何一種選擇,幾乎都會帶有缺憾。那位白人老太太的養老方式也存在着明顯的不足,那就是沒有親人陪伴的孤獨寂寞。當一個人能夠坦然地承受孤獨寂寞時,她/他就能從容地面對死亡了,因為人活着是最不容易的,對老年人來說,孤獨寂寞是最大的挑戰


萬維姐妹們曾圍繞“優雅地老去……”這個話題做過深入的探討。如何讓晚年的生活,過得有質量有尊嚴,也是學習“優雅地老去”,需要修煉的課題之一。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4: 發表科學論文
2014: 中國和日本的矛盾本質上是落後國家嫉妒
2013: deliver有所不知啦
2013: 香豆兄何事驚慌?
2012: 繼續灌水:中國政改應從傳媒業私有化開
2012: Elwyen:母美
2011: 日本情節之生非過
2011: 老高今天做了一件體面的事
2010: 誰能看出這個豆青色青瓷長頸瓶是什麼年
2010: 紅妝,靈魂的呼喚,梅。。。你這狗畜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