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阿飛的劍
萬維讀者網 > 茗香茶語 > 帖子
中國人,美國人,發財和孝道。
送交者: 陸小民 2016年08月26日13:04:14 於 [茗香茶語] 發送悄悄話

中國人親子兩代之間的關係比較密切, 這個不僅僅是生物學上的原因, 還和中國長久以來的文化教育也有關,一是孩子可以延續本族血脈延續,還有望子成龍,光大門楣的意思。 所以,一般對孩子期望很高, 大人也肯對孩子下力氣。

美國人就不愛孩子了?否!美國人也一樣愛孩子,有不少美國女人有了孩子以後把自己本來很好的工作辭掉, 專門在家做全職母親。我認識一個美國女人領養了兩個外國女孩(一個是中國的),儘管不是自己親生, 也辭了職在家過過當母親的癮。

但總的說來美國人沒有中國人那麼愛自己的孩子, 認為孩子是男女之間做愛的副產品。而中國人呢, 在古代男女之間成親主要是為了製造子孫後代, 兩個人之間愛不愛不是主要的考慮。一個把子女當成主業,一個是副業, 當然對於後代的態度當然有區別

付出多得當然希望得到更多的回報, 付出少的自然不能指望太多, 這個還是合理的。 中國人希望孩子們大了, 自己也老了, 老有所養, 指望孩子們在自己的老年能照顧自己, 而美國人則並不指望子女, 而指望政府養老金,所以,孩子們有沒有出息(也就是經濟能力)就無所謂。美國人認為孩子們選擇職業時候自己Happy最重要, 中國人則希望孩子們能選擇社會地位高, 收入高的職業,這些都是理所當然的了。

問題是, 在中國年輕人找不到那麼好的工作,收入也沒那麼高, 所以還不得不啃老。美國現在這個問題沒那麼嚴重, 但是隨着社會保險系統面臨破產的危機, 恐怕美國人的考慮也要改變:

一,自己能存夠錢

二,孩子們能在以後的日子裡火燒幫助自己

世界大同說不定還是能夠實現的, 在現今世界中國年輕人越來越多的走向自立時,美國的年輕人和父母住在一起的人越來越多。早晚有一天中國和美國在這個問題上變得沒有區別。

聽說朱婷出身於比較貧困的農村家庭,前幾天看到報道說朱婷給父母在縣城買了房子,以期父母能過上更好的生活。孩子們從小受到父母的關愛, 長大了回饋父母可能是絕大多數中國人的心態,稱之為“孝”,孝有兩層意思, 一是回饋父母, 二是按照父母的意願去做。在孝的問題上美國人做的可能不如中國人,在美國人裡面可能白人又不如黑人。

美國人開始工作,掙錢,可能大多數都只給自己考慮, 有多餘的錢自己出去玩,自己過得更舒服, 不斷地找女人,或者結婚,離婚, 有多少錢也不夠折騰, 心裡還惦記着父母的遺產,能使自己過得更舒服。如何回饋父母的養育之恩?確實考慮的不多!我的英文不夠好, 真不知道英文裡面有沒有一個詞能夠準確的翻譯成中國的孝?恐怕沒有直接的。

我認識一個白人學生,想學醫。說了當了醫生錢掙得多的話給父母買一座Condo, 因為父母是小農場主,從小看到父母很艱辛。 這位學生已經畢業多年,不知他的夢想是不是已經 Come true? 但是他的話讓我覺得他的形象很高大。

 我以前也說過, 芝加哥公牛隊的Scott Pippen 小時候家裡窮, 打球賺錢以後給他的母親買了一所房子頤養天年,很了不起。 我想大多數美國人並不如上面的這兩位,尤其是白人, 大約只是自顧自。嘿嘿!當然,美國人也不一樣, 像波蘭人, 德國人,意大利人,家庭觀念很強的,尤其波蘭人家庭觀念和我們中國人差不多。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5: 樺樹:西紅柿炒蛋
2015: 大宗師:即將到來的生命革命
2014: 儀禮 (zt)
2014: 給大家捏個影(2)--直銷的姑娘
2013: 劉瑛:太倉,一個美麗的地方(組圖1)
2013: 開個賭盤,睹一個薄公判什麼刑
2012: 今天帶小孩兒去書店。她看童話,我瞎溜
2012: Sunday Morning Coming Down
2011: 賀梅母親: 我不想讓大人的恩怨帶給小孩
2011: 混在美國名校(155)---夜半驚魂之狠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