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阿飛的劍
萬維讀者網 > 茗香茶語 > 帖子
朥餅 、朥粕
送交者: 雲鄉客 2017年10月03日12:29:50 於 [茗香茶語] 發送悄悄話

日曆一頁一頁地翻,不覺之間又翻到了神州大陸桂花遍地開的金秋時節。金秋實在是富有詩意的比喻,因為許多農作物成熟的時候都是金黃色,包括稻穀、麥子、玉米等等。故此秋收也就意味着收穫財富。秋收之後的一個傳統大節日是中秋節,人們在一番辛勞之後,帶着懷古、追思和慶豐收的心情來過這個節日。

關於中秋的記載,據說最早出現在《周禮》的《禮記 月令》篇,上面是這樣寫的:“仲秋之月養衰老,行糜粥飲食。”那時的中秋也有拜月的活動,但是沒有明確指定在哪一天。 根據歷史學家的研究結果,應該是從隋末唐軍大業十三年,中秋節才被確定為八月十五, 沿襲至今,甚至影響了周邊的國家。 

“養衰老、授几杖、行糜粥飲食”是德政,不過看來和過中秋節沒有什麼直接關聯,大概是廟堂上的人想着秋收過後,倉廩充盈,也該體恤一下那些失去勞動力的人群,故有此說。至於過節嘛,當然不能光吃糜粥,於是又有了各種節令食品。說到中秋節的節令食品,最最重要的自然是“月餅”。各地月餅各有特色是常識,按產地分大略有京式、廣式、蘇式、潮式、滇式、港式、台式等等。至於細分下來那就更多了,譬如那融合了蘇式和廣式月餅特點的“瓊式月餅”之類,都有各自的特點和故事。此文旨在介紹 各色月餅中的一個類別 - 朥餅。

“朥”是一個方言字,《康熙字典》裡沒有,網上搜來《新華字典》的解釋是:意思不詳。“朥”字在潮州話里發音近似於普通話的”啦“,主要指豬油,也是脂肪的意思。老版本的《潮語十五音》註解是:肥則有朥;豬朥。2014年版,鄭雪儂主編的《潮州十五音》註解是:肥則有朥;多者曰朥。同音字”膋“註解為:同朥。至於這個”膋“字的註解則與其他字典一樣解作”脂膏“。由此看來,”朥“這個方言字也許是”膋“的異體字。 

碼了這一大段文字,只為解釋清楚這個不常見的”朥“字的音和義。接下來自然是要說到”朥餅“了。與其它地方的月餅有所不同的是,潮汕的人”朥餅“嚴格說來並不是節令食品。因為在潮汕地區,沖泡”功夫茶“以”朥餅“作為茶食是很普遍的事,因此潮汕人全年都在吃”朥餅“。”潮州廣播電視網“談”朥餅“的一篇文章這樣寫道”朥餅終年應市,但以中秋節上市為最合時。“可以算作把”朥餅“歸類到月餅的一番辯解。

潮州朥餅的特點是,包裹住餡料的外皮是由所謂的”酥“和”皮“混合而成。”酥“的原料是麵粉和豬油;”皮“的原料則包含了精麵粉、豬油(又是它)、麥芽糖、水。兩種材料先各自混合之後再來一個大聯合,然後裹上各種餡料放進爐里烘烤,成品的外皮既油且酥,又香又甜,潮汕朥餅品種不如廣式月餅之多,較為普遍的就是綠豆沙朥餅、雙烹朥餅、烏豆沙朥餅和水晶朥餅。不過,朥餅中的”雙烹“卻較為特別,因為它是在一個朥餅中裹上綠豆沙和烏豆沙兩種餡,可與”一魚兩吃“交相輝映。據我所知,這種”雙烹“手法並非朥餅獨有,潮汕的粽子也有”雙烹“,而且比”雙烹朥餅“走得更遠,它是在鹹肉粽里用豬網油包住一團烏豆沙,於是一顆粽子裡頭具備了咸和甜兩種完全不同的味道。把食材做出這樣的搭配真是令人嘆為觀止!

朥餅多油、高糖,按理說不符養生之道,由於有濃釅的潮州”功夫茶“,卻相反相成,毫無捍格。或許潮汕人深明”功夫茶“的妙用,因此對使用豬油來烹調毫無顧忌,除了朥餅之外,我記得他們還有一味”朥粕糜“ - 也就是”豬油渣粥“, 主要食材就是豬油渣。這味潮汕美食 和 廣州人的“豬油撈飯”可有一比!

參考閱讀:朥粕糜 http://blog.creaders.net/user_blog_diary_release.php?action=4&did=MTYwNzcz&page=2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6: 陸小民:中國近三十年來科學技術發展很
2016: 這個是真的嗎?
2015: 土豆姐姐:單身的日子
2015: 土豆姐姐:單身的日子(2)
2014: 奧(oops)中(仲裁)兩位妹妹別吵啦,
2014: 西伊,知道你好心幫忙,但你只知其一,
2013: suibian2009:牛腮幫子肉
2013: 情大家原諒,我天生植物盲,這是什麼樹
2012: 關於錢
2012: 碧海藍天: 我的公公和婆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