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阿飛的劍
萬維讀者網 > 茗香茶語 > 帖子
孩子為什麼會自殺?
送交者: Box 2017年10月09日12:18:46 於 [茗香茶語] 發送悄悄話

再談關於自殺。。。


(上)
有的自殺是生理原因引起的,長期極度疲勞令人心力衰竭,可能導致人輕生。但奴
隸有累死的,好像沒見過自殺的,角鬥士的生命意志也很頑強。

再就是心理、病理原因引起的自殺,像抑鬱症什麼的。不過像集中營那樣的地方,
也沒聽說過有自殺的,那活得好好的,有什麼理由自殺呢?

也許在生命、生存受到嚴重威脅的環境,人的求生意識反而特別強,比如在戰場。
反之一點生存危險都沒有的環境,也許人才容易輕生 ─── 形象一點的比喻,前
者像牢房,後者像infinity pool。

由心理原因引起的自殺大概分兩類:不可承受之重,以及不可承受之輕。前者比如
畏罪自殺、蒙羞自殺。。。等等,而後者也許屬於對存在感的迷失,我稱之為生命
的“邊緣體驗”或生命的“溢出狀態”,這種心理體驗有點像infinity pool。

生命的自然狀態是在不滿和追求中獲取生存理由和生存能量的,生理或心理的,無
論是否進化而來,它應該是人類生命的自然常態。如果一個人處在一切都完美的狀
態下,比如出身、家境、天資、學業。。。都非常出眾無以倫比,那“不滿和追求”
的心理狀態就會消失,代之以失去目標和興趣的茫然若失的邊緣感,或沒有壓力的
漂浮的溢出狀態。

20171009121024_47067.jpg

一個正常人很難handle這種邊緣感的心理狀態,它是一種不可承受之輕。

當然,如果把自己的人生目標設得更遠更高更難夠得着,infinity pool就自然不存
在了。再就是培養熱愛生活的各種興趣,包括背點唐詩,也可以避免自己成為一個
乏味無趣百無聊賴之人。再就是培養內心的真實的道德感,比如責任感和愛人之心,
我始終覺得,愛他人是一種人類不可或缺的生命密碼,是正常和健康生命所必須的,
而中國傳統中的核心價值孝道,也恰恰是所有人自己生命的守護神,利他即是利己,
愛他即是愛己。

中國文化從倫常關係中理解生命存在的本質和意義,人的生命現象,只可能在完整
的家庭和社會的倫常背景中才能凸顯出如實的存在意義和全部活力。就像一個蘋果,
它總是和花、葉、枝、干、根息息相關,脈脈相連才可能從小到大,果實飽滿;一
個蘋果,你找不出任何一點單單屬於它自己的東西 ─── 它的皮肉、汁液、果核
乃至芳香、顏色不可分解,而且它連着花、連着葉、連着枝、連着干、連着根。。。
每一個有生命跡象的蘋果,都是如此,永遠如此。

可是西方文化源於希臘二元論的解析思維方式,習慣於用解構分析來理解萬物存在
的究竟,這樣生命現象和人的存在,也被置於解構分析的認知框架之內,於是樹上
的蘋果,就變成了顯微鏡下的切片。當然活生生的人是無法切片的,但人同樣可以
在思想的機器上被解剖,於是就有了“每一個人是獨立的個體”這種荒謬的初始化
定義。

每一個樹上的蘋果都是有生命尊嚴的,只有當它被摘下來待價而沽,或者放到貨架

上的時候,蘋果才是“獨立的個體”,此時它被買賣、被轉送、被啃食。。。失去
了所有生的尊嚴,從它變成“獨立的個體”的那一刻,便開始了死的旅程。所以我
們也可以說,當一個蘋果從樹上掉下來的時候,它才是如實意義的“獨立個體”。


蘋果如是,一切生命現象莫不如是,包括人的生命和人的存在。現代西方“獨立個
體”的觀念,是一種“斷鏈”意識,即從人類生命共同體的參天大樹中自我了斷,
綻離而出,但與之相伴形影不離的,必然是可能的棄生向死的墜落。。。所以什麼
是“獨立個體”?我們也可以說它是一種死亡基因、死亡標籤,它可能給任何人帶
來無法理解的驚詫,包括對自己,以及對他人。

如果一個人心中只有自己,淡忘或漠視他人的存在、不能感受人與人之間的情感互
動,那他就是心靈孤島上的魯濱遜;再如果他又不幸具備了種種“不可承受之輕”,
那就有可能任由自己的迷失而向着infinity pool的邊緣漂去。。。

也許,正是許多人難以理解的那些吃瓜群眾望塵莫及的諸多優異因素,才是一個人
走向某一類自殺的必要條件。


(下)
一路行來山重水複,由此側看成峰的視角,我們最後來回掃一下如下網文,盤點一
下它在觀察和思考這兩個方面的迷失。

生活越來越好,怎麼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卻選擇自殺了結生命呢?而且還都是資優
生。。。。。。都是花樣年華,都是天之驕子,也都家境無憂甚至殷實,可他們卻
都不約而同自己走上生命不歸路,很多旁觀者都忍不住發問,如此一把華麗麗、閃
亮亮的人生好牌,怎麼就打不下去了呢?。。。。。。而這同樣也是一位天之驕子,
高知父母,教育世家,留學剛剛歸來,也找到了體面優渥的工作,未來一片光明。。。。。。”
言外之意,“華麗麗、閃亮亮的人生好牌”,不應該如此結局。其實正好相反,四
顧茫茫是一種“邊緣體驗”,如果找不到更高的目標或者人生目標設置太低,失去
追求的茫然若失會使人厭倦人生,使自己的身心處於一種危險的“溢出狀態”。

“有人說,在孩子成長過程里問的所有問題中,有兩個最難回答,一個是性;一個
是死亡和生命。”
請不要不懂裝懂故作高深好不好?這是兩個不問而知、不學而能
的問題,需要教嗎?需要學嗎?

“當有一天,孩子突然神色凝重地問你:“媽媽,活着有什麼意義?”“我從哪裡
來?”“爺爺去哪裡了?”你是不是愕然了,孩子竟然也會思考如此深奧又嚴肅的
問題?!也許你會疑惑,到底要不是在孩子幼小時告訴他生命的真相?”
這些問題
其實回答不回答都一樣,與一個人自殺與否無關,別搞得草木皆兵好不好?

“已經有越來越多的教育學家、心理學家發出疾呼,感恩生命,珍惜生命,敬畏生
命,尊重生命必須從娃娃抓起!迫在眉睫!”
Well,老子曰,民不畏死,奈何以死
懼之?以生命的名義放大招,這種無的放矢能管用嗎?一個人為什麼應該感恩、珍
惜、敬畏、尊重自己的生命?所以這裡沒有給出答案,而是提出了一個無解的問題。


“據國內教育部門的一項調查顯示,在被調查的2500名中小學生的取樣中:有5.85%的
孩子,曾有過自殺計劃;有34.39%的孩子,曾有一閃而過的“活着不如死了好”的
想法。”
記得中國傳統主張好死不如賴活着,為什麼就沒人把它翻譯成感恩、珍惜、
敬畏、尊重生命?鄙視好死不如賴活着,結果正好成全了“活着不如死了好”,如
是因,如是果。

“我想除了某些特殊時刻生無可戀的感覺,大抵還有對“死亡”這個話題感到的
“好奇”,少年自殺者“好奇”占比應該尤其嚴重。當今時代,物質極大豐富,孩
子大都要風得風要雨得雨,他們對“死亡”的含義理解並不透徹,並且可能會因為
眼下的一點挫折就看不到人生的精彩,認為自己不被社會接納,無法得到理解,感
覺自己是大千世界的流浪孤兒。”
子曰未知生,焉知死。一個人想去死,在這種情
形下是厭生,也不想想哪一個坐牢的人,是被“社會接納”的?

“通過調查,我們不難發現,留學生的壓力大都來自三個方面:學業壓力、陌生的
文化環境和家庭的過高期望。家長總是習慣把紊亂焦慮的情緒理念傳達給孩子,而
孩子會把這份焦慮呈幾何倍擴大至身體和行為模式中。”
這種原因,用來解釋海豚
集體自殺還差不多。先帝曰,團結、緊張、嚴肅、活潑。是什麼原因,導致學生把
自己的焦慮“呈幾何倍擴大”?為什麼只有“家庭的過高期望”?學生對自己的人
生期望在哪裡、是什麼?而且,如前所述,挫折自殺與過優自殺各有不同誘因,也
有相同原因。

“卡夫卡說過:“我所得到的成績,無一不是孤獨的成果。”的確如此,所以我們
中國才有“高處不勝寒”這樣的千古名句,無論哪一種文化體制下,站在金字塔頂
端的人,其實都是更加難以品嘗到幸福滋味的。”。。。。。。
算了,不整了,沒完的。


(摘自萬維網文《越來越多的孩子選擇自殺 到底該怎麼做? 》)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6: Eric和隨便
2016: 蒙特利爾、魁北克和巫婆
2015: 中醫是科學嗎?這要看你怎樣定義科學的
2015: Box:為什麼說中醫不是科學?
2014: 油價暫時不會到底
2014: 這應該就是一個女人最幸福的時候
2013: 我一點都不反對日本人民,我只是恨有些
2013: 轉載一劍破天中日關係文章,供沒去過日
2012: 中國人不買日本貨,日本人基本就窮了20
2012: 小文像沒事人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