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阿飛的劍
萬維讀者網 > 茗香茶語 > 帖子
準備發表 老鷹與麻雀
送交者: 職老 2018年04月17日16:52:37 於 [茗香茶語] 發送悄悄話
老鷹能吃到一定數量的麻雀,麻雀也允許老鷹吃掉部分的他們,而且不以老鷹的存在而絕種
這個就叫做:生存適者也就是說:老鷹天生就能生存,而且以捕獲一定數量的麻雀為生存的
條件之一,這個能力是天定的,也就是基因密碼編好的,是不會改變的,其能力是不以麻雀的
變化為基礎的,也就是說麻雀無論是什麼顏色,保護色如何,與老鷹吃他們而生存的能力無關
而且,老鷹也不以麻雀為唯一的食物來源,這個就是自然設計的冗餘部分:比如現在校園裡面的
橡樹子就滿地都是,松鼠根本吃不完,而且不同品種的橡樹子成熟的時間都有區別而麻雀呢,
也因為其保護色以及生育率的方式,雖然必須被老鷹吃掉一部分,但不會有生存和適應的問題也
就是說:麻雀的適應環境的能力也是基因編碼好的,是與老鷹的基因沒有直接關係的當然,從
創造論的角度,所有物種都使用相同的編碼機制,但相互的基因編碼預訂性是創造者書寫預先
規定好的也就是說老鷹和麻雀的存在,是相互保障的,不會改變的,這個也叫食物戀和天敵網,
其作用還有維護老鷹和麻雀本身物種優良品性的作用,也叫做生存壓力。所以,達爾文同學把
生存壓力誤解為生存決定力了,完全是一種非理性的思考。

那麼,如果回顧地球化石記錄我們就發現,哺乳動物是在恐龍消失後僅僅數千年的時間就
迅速繁衍的,所以,必須是在恐龍的生存壓力下,哺乳動物以小數量但完整品系的方式存在的:
也就是說,物種的方式只是個體數量上的改變以及類似姚明姚小明這樣的EPI改變--其
速度可以在數千內完成,而不是所謂的進化出新物種--因為不符合化石的記載。在
恐龍消失前因為哺乳動物無法存在大量滅絕或者個體事件的化石--大多被恐龍吃了,從而無法觀察到這些哺乳動物完整的化石記錄。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7: 民主朋友和我都批評老習,但句型不一樣
2017: 陸小民:人民的名義已經看完了, 感覺
2016: suibian2009:閒談煎鍋與治國
2016: 久違了,夥計們。。。。嘿黑
2015: 有本地的本科學歷有工作後,就很好移民
2015: 請山西一號網友不要再以居高臨下架勢拉
2014: 若是海歸了,能按工作地點入上海或北京
2014: 10塊錢和茶館正常化
2013: 中國的紅一代,人中精華
2013: 老穿,其實,不是我說,你確實不明白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