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阿飛的劍
萬維讀者網 > 茗香茶語 > 帖子
關於日本茶道,還得去雲南人那裡尋根
送交者: 芨芨草 2018年08月06日21:40:55 於 [茗香茶語] 發送悄悄話

關於日本茶道,還得去雲南人那裡尋根

張石

 

中日文化,互為鏡鑒。切磋琢磨,相映成輝。兩鏡相入,意境無窮。

茶從中國傳到日本已經有一千多年的歷史,並演變成日本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日本茶道,形成一種修身養性,吟味自然,激發美感,創造意境的綜合性藝術——“置其炭,掛其釜,插其花,飾其具,移山川自然之水石於一室中,賞四序風花雪月之景,感草木繁榮之時,迎客而成禮敬。於釜中聞松風之颯颯,忘世中之念慮,瓶水涓涓流於一勺,洗心中之塵埃,直入人間之仙境也。”(澤庵《結繩集》,見鈴木大拙《鈴木大拙說禪》,張石譯)

而日本人也一直孜孜不倦探究日本茶文化的根源,最近竟在中國少數民族文化中找到了日本茶之根源

4328.jpg


日本抹茶

茶樹原為中國南方的嘉木。中國人飲茶,據說始於神農時代,少說也有4700多年了。三皇五帝時代的神農有以茶解毒的故事流傳,黃帝則姓姬名荼,荼即古茶字,茶樹在中國長江流域以南地區廣泛栽培。茶樹葉子製成茶葉,泡水後使用,有強心、利尿的功效,茶與可可、咖啡並稱當今世界的三大無酒精飲料。

古代巴蜀地區有時把茶作為一種靈丹妙藥飲用。南朝齊梁時道家人物陶弘景在其《雜錄》中說:“苦荼輕身換骨,昔丹丘子、黃山啟服之”。這裡所說的丹丘子是一位仙人。

首次在中國對茶進行系統的整理、論述的是唐代陸羽(733804年)的《茶經》。此書較系統地論述了茶樹栽培方法、茶葉的收穫方法及工具、燒茶、飲茶的方式及歷史等。

《茶經》對茶的製法、茶葉的鑑別、使用的器具和燒茶的薪火、使用哪種水燒茶、煎茶的火候、茶葉加工的要求、煮茶的方法、飲茶的時節及飲茶時的禮儀作法都做了較詳細的記述,也就是現在所說的“茶道”:“茶有九難:一曰造,二曰別,三曰器,四曰火,五曰水,六曰炙,七曰末,八曰煮,九曰飲。陰采夜焙非造也,嚼味嗅香非別也,膻鼎腥甌非器也,膏薪庖炭非火也,飛湍壅潦非水也,外熟內生非炙也,碧粉縹塵非末也,操艱攪遽非煮也,夏興冬廢非飲也。夫珍鮮馥烈者,其碗數三;次之者,碗數五。若坐客數至,五行三碗,至七行五碗。若六人已下,不約碗數,但闕一人而已,其雋永補所闕人”。

喝茶的習慣和茶的製法是在平安時代,由遣唐使帶回日本。據平安初期(815)成書的《日本後記》記載,當時的僧侶大僧都永忠在近江的梵釋寺向嵯峨天皇獻煎茶,這是有關飲用日本茶的最初的記述。當時的中國茶是與現代的烏龍茶相似的,是一種微發酵的茶餅。正是這個茶的顏色,才是現代日本人所說的“茶色”。如果按照現代日本的茶色,日本的茶應該是綠色。 在當時,與其說日本人把茶作為嗜好品,不如說是當藥來使用。當時茶的產量還很小,不可能像日常飲料那樣隨便喝多少都行,因此只是煎必要的量來喝,後來在僧侶間和貴族社會漸漸演變為飲料茶。

4327.jpg

點茶

到了鎌倉時代,將禪宗傳到日本的榮西,開始在日本九州栽種從中國帶回來的茶。建保二年(1214),榮西把茶和自己所撰寫的著作《吃茶養生記》一起獻給了鎌倉幕府將軍源實朝,成為茶在武士階級普及的契機。《吃茶養生記》中所講的宋代蒸製的散茶,也可以說是日本現在的抹茶的原型,似乎是將蒸製的茶粉碎,然後注入開水,再用竹刷刷起沫飲用。他還把茶種送給了宇治(京都南部)的華嚴宗僧人明惠上人(11731232),明惠上人使用這種茶種在京都的栂尾高山寺種茶,後世所謂的“宇治茶”就從這裡起源。這裡被認為是日本最早的茶園,茶在日本的栽培和喝茶習慣的普及,也是從“宇治茶”開始。

栂尾的茶被稱為“本茶”而與其他的茶相區別。從鎌倉末期到南北朝,以寺院為中心的茶園從京都擴展到地方,伊勢、伊賀、駿河、武藏等地也開始栽培茶葉。在同一時代,赴中國學禪之後歸國的曹洞宗僧侶道元,以中國禪寺的清規為基礎,撰寫了《永平清規》一書,在其中言及“茶禮”這一供茶的禮法。

貞應二年(1223),日本陶匠加藤四郎左衛門曾赴宋學習陶器的技術,回國後在尾張國的瀨戶開窯成為“瀨戶燒”始祖,而“瀨戶燒”所製造的茶碗等,也為飲茶習慣的進一步普及做出了貢獻。而日本僧人南浦紹明,在文永四年(1267),從中國的徑山寺首次帶回了飲茶的專用台子。

4326.jpg

宇治抹茶

到了室町時代,足利幕府將軍足利義滿(13581408),對宇治茶給予特別的庇護,戰國時代的將軍豐臣秀吉(1537-1598)繼承了室町幕府保護宇治茶生產的傳統,使宇治茶形成品牌,而到了土桃山時代,宇治開始了對茶的“覆下栽培”,所謂“覆下栽培”,就是在茶的新芽生長時,用遮光材料遮在茶園上面,在一定的時期內遮光栽培的方法。由於遮住了光,會出現露天栽培的茶中所沒有的鮮綠色、獨特的芳香、圓潤的口感及甜味等。在這個時期,宇治也開始加工高級的碾茶。

而有日本學者認為,其實日本的茶文化的根源,在中國雲南的少數民族那裡。

日本學者福田一郎在他的《常綠闊葉林中的雲南與日本的食文化》一文中指出:茶的原產地在雲南的西雙版納,人們熟悉的普洱茶種的“普洱”二字,是這個地方一個小城的地名。古來作為茶葉的集散地很有名。現在中國各地及印度、斯里蘭卡、日本等地都生產茶,但是茶原本是西雙版納野生的樹葉,開始的時候並沒有作為一種飲料,而是在身體的某個部位腫了的時候塗上消腫,後來那裡的人們把這種樹葉煎煮後作為利尿劑使用,這曾經作為一種民間療法中的藥,被現地的所有少數民族使用,而在公元前8世紀到公元前4世紀的春秋時代,茶從雲南運送到了各個諸侯那裡。

茶在公元前5世紀的《晏子春秋》中登場,但是在那裡寫作“茗菜”,而把茶作為一種飲料來喝是在三世紀的三國時代以後,在郭璞所著的字典《爾雅注》中,才把茶稱呼為“茶”:“樹小似梔子,冬生,葉可煮羹飲。今呼早取為荼,晚取為茗,或一曰荈,蜀人名之苦荼。”福田一郎認為:從那個時代開始,就有早茶和晚茶之分,很令人吃驚,而茶生長在雲南的內地,並不是那麼簡單就可以採集到的,使茶得以普及的,是六世紀陸羽寫作《茶經》之後的7世紀後半的唐代。當然福田一郎對茶的歷史的探究只是他的一家之言,還有許多學者有不同的看法。

福田一郎為了尋找日本茶的源流,曾訪問了西雙版納接近勐海的南糯山的哈尼族村莊,想找到處於野生狀態的茶樹。在當地的一名小學男教師的帶領下,他看到了野生茶樹,這種茶樹和雲南松混雜在一起自生,當地的人們也不按着季節去收穫樹上的茶葉,而是需要時就去採摘。在附近的人家,他們看到了人們把發酵的茶放在鍋里炒,使發酵停止,然後自製青茶。福田一郎經過觀察、研究並結合以往學者的研究成果認為:這就是遣唐使從中國帶到日本的那種茶,也就是在中國唐代人們經常飲用的青茶。在續嗣編著的《日本後記》(841年版)中,有如下的記載:“弘仁六年四月十五日,嵯峨天皇在滋賀的韓崎行幸,在崇福寺停留的時候,大僧都永忠獻上從中國帶來的煎茶,天皇喝了之後感到特別高興。”

7890.jpg

點茶

不僅是茶,日本人認為他們文化中有許多傳統都來源於中國的少數民族,如古代的走婚習慣,曾經存在過的對歌求婚的“歌墟”傳統,甚至他們認為中國少數民族的神話也和日本的《古事記》、《日本書紀》中的神話相通。

日本在上世紀70年代以後,所謂“常綠闊葉林文化論”在日本的文化人類學研究中產生了一定的影響,簡單地說,這種理論認為:構成日本生活文化基礎的幾個要素集中在以中國雲南為中心的東亞半月弧地帶,並從這一帶經過長江流域、台灣延伸到日本西南部的常綠闊葉林地區,這些相同的文化要素可能是從共同的發源地傳播的。因此許多日本學者和日本人對中國雲南的少數民族文化興趣盎然,經常去雲南進行“尋根之旅”,並樂此不疲。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7: 說十一年前和慌兮兮的第一次交流
2017: 談談老真,學術互動,和學術誠實
2016: 新車舊車與品味
2016: 市場經濟必然走向集權和控制
2015: 很久沒來了,環視一圈,感覺問題不少。
2015: 看見沒有,這才是真正的美女
2014: 皮膚同學,Cal是我們看的第一所公立學
2014: 這就是為什麼我認為隨便可能在國內當官
2013: 七月萱草百合令箭荷花再加大黃瓜(圖)
2013: 從小時候電影院懸掛的明星們的照片說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