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阿飛的劍
萬維讀者網 > 茗香茶語 > 帖子
逆耳忠言:中秋寄語—卻道天涼好個秋
送交者: 逆耳忠言 2005年09月18日11:10:43 於 [茗香茶語] 發送悄悄話

北京今年的天氣特別怪,該熱不熱,該冷不冷————進入五月卻寒風料峭,中秋節前幾天還是濕熱難當。據氣象部門說,這種古怪的天氣是五十年不遇。好在中秋節前下了一場及時雨,暑熱一掃而空,使人們的精神為之一爽,在涼風習習中迎來了中秋佳節。

依慣例,人們在花好月圓的中秋之夜總有點兒感慨要發。有觀賞當空明月抒發思古幽情的,有思念遠方親人黯然神傷的,更有縱情詩酒不負年華的......林林總總,不一而足。在這方面,東坡學士的一首《水調歌頭》“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確實可以算得上是中秋詞的極品,至今無人超越的了。雖然沒人試圖在中秋詞的寫作上超越東坡學士,但人們的中秋感懷的興頭卻絲毫不因為不能在中秋詞的寫作上超越東坡學士而稍減。不才如本人,每逢中秋節不論是感懷也好、應景也罷,總是能寫出像模像樣的一篇東西,別人欣賞不欣賞暫且不論,自己卻是敝帚自珍,挺拿着當回事的。然而今年的中秋之夜我卻寫不出什麽東西了,這倒不是我沒得可寫,而是我幾次拿起筆都因為不想寫而作罷。

原因何在呢?思來想去,理不出個頭緒來。正好案頭有本《稼軒長短句》,信手翻來,一首《醜奴兒》躍然紙上:“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 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這不禁使我眼前一亮,若將辛棄疾這首詞中的消沉情緒去掉,這難道不正是我在中秋之夜心中有話要說卻幾次拿起筆都不想寫的原因所在嗎?

說起來,人們學習知識的過程其實就像一位科學界元老所說的那樣是“由書本越讀越厚到書本越讀越薄”的過程,那些浩如煙海的厚厚的書本在真正學有所成的學者眼裡隨着學術造詣漸趨爐火純青會變得越來越薄,最後變成只是薄薄的幾頁紙而已,登峰造極者甚至會像古代哲學家老子所說的“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那樣不能用語言表述了。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道理是相通的,一個人領悟的道理越多,社會現象在他眼裡就越簡單,他就越覺得無話可說。也許我對這個世界的客觀規律的認識和對其整體的把握幾十年如一日的求索導致了思想境界的升華,這使得我自然而然地覺得這個一般人看來錯綜複雜的世界原來如此簡單,以至於簡單得我都不想評說它。套用辛稼軒的那首《醜奴兒》,真可謂“少年不識世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胡謅。 而今識盡世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難道不是嗎?今年北京的中秋之夜真的很涼爽,人們在經歷了那種該熱不熱,該冷不冷的五十年不遇的怪天氣的煎熬之後,在中秋之夜能夠與宜人的清風明月為伴,這真是天大的造化啊。

唉,說不想寫什麽東西卻不知不覺地違背初衷揚揚灑灑地寫出了上述文字,但考慮到主張“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的半神半人的古代哲學家老子也違背初衷寫下了《道德經》五千言,我這個肉眼凡胎之人也就不必太自責了。呵呵


寫於乙酉年仲秋之夜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4: 夢裡春秋
2003: 秋又涼時(二)
2003: 暮雪孤城(四)
2002: 隨想幾則
2002: 茶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