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技术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阿飞的剑
万维读者网 > 茗香茶语 > 帖子
《进博会》与《广交会》
送交者: 云乡客 2018年11月17日12:20:59 于 [茗香茶语] 发送悄悄话

2018 年 11 月 5 日至 11 月 10 日在上海举行的第一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刚结束了。综合各方资料显示,这个博览会主要提供货物贸易展和服务贸易展。前者包括智能及高端装备、消费电子及家电、服装服饰及日用消费品、汽车、食品及农产品、医疗器械及医药保健等6个领域;后者则设置新兴技术、服务外包、创意设计、文化教育、旅游服务等内容。

这一届的进博会包括展会(国家贸易投资综合展、企业商业展)和虹桥国际经贸论坛两个部分组成。其中国家展共有82个国家、3个国际组织参展,设立71个展台,展览面积约3万平方米;企业展共有130多个国家的3000多家企业签约参展,分7个展区、展览面积27万平方米。 

我这个退休年轻老年人(按世界卫生组织新的年龄分段算)无缘参与这个高大上的博览会,但是它引起了我对年轻时曾经多次参加的“广交会”的回忆。现今的年轻人对于“广交会”大概没有什么认识,但在六十年代到八十年代,“广交会”可算是一年两度的商贸盛事。

“广交会”的官方名称是《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从 1957 年的第一届开始就一直在广州市举办。“广交会”每年分春、秋两次举行,春季“广交会”会期是 4 月 15 - 5 月 15 ;秋季“广交会”会期是 10 月 15 - 11 月 15 。九十年代后好像缩短到20 天。 我从 1974 年春季开始参加“广交会”,那是第 35 届,连续参加了十六年,直至转行到其他行业。

七十年代的“广交会”,会址在海珠广场。会期当天,广场附近彩旗飘扬,交通管制,广州市民在警戒线外围观来自港澳、海外的外商。那时国内民众的着装基本上还是蓝、白、黑的主调,看着那些来自境外的奇装异色,免不了评头品足,啧啧称奇。开幕当天,相关的政府官员发表例行讲话,晚上设宴款待都是例行公事。那时,参加“广交会”的以港、澳、东南亚华商为主体,兼有部分欧洲、南美的外商。当其时也,大会只有一个接待办公室,负责为到会的客商办理到会登记,发放入场证 - 粉红色的绢条(广州市民戏称为“鱼尾签”)以及安排住宿。后来,接待办公室因应访华客商的增加,也扩展到了三个,欧美亚非拉客商由“一办”接待,东亚、东南亚等客商由“二办”接待,来自港澳的客商由“三办”接待。

随着赴华参加“广交会”的外商人数的上升,原有的场馆不敷应用,于是在旧“体育馆”,如今的“广州体育大厦”旁边兴建了一组建筑物作为“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的固定会场及展馆。新的场馆面积很大,设有多个不同的展区和洽谈区,譬如粮油食品馆、五金交电馆、五矿化工馆、机械馆等等。刚开始的时候,外商们个个手里拿着场馆平面图寻寻觅觅,在各个不同的洽谈区之间穿梭。每个展区的布局大致相同,除了一间一间业务洽谈室之外,宽阔的过道上还放得有小方桌和椅子,可供客商在等候洽谈时休憩。在“统购统销”的年代,洽谈室里桌上都放着“中华牌”香烟,供客商和外贸业务员免费享用。但是,抽烟的客商往往会把从境外自带的香烟与业务员分享。“四人帮”倒台以前,外贸业务员与客商之间都比较拘谨,洽谈业务的时候,不管外商是几个人,总要有两个以上的外贸业务员才符合规定。

会期虽然有一个月,实际洽谈业务的时间并不多。以我当时经营的粮油食品和土特产品范围来说,头两三天都是双方初步接触,交流一下市场信息,递交订货单。说到“订货单”这一节,业外人可能不清楚,原来客商提交“订货单”的时候,官方的商品价格并未确定,客商所提交的不过是他们的需求。各个专业公司把客商的订货单收集齐备,几天后就会订出各类商品的价格,从那个时间点起,业务洽谈才正式开始。因此,大多数港澳客商在递交了订货单之后都会返回港澳,待“开盘”之后再回来。参加“广交会”的头几年,我是少数几乎每届“广州会”都从会期的头一天开始呆到所有合同签完才返回香港的人。我的策略是这样的,利用等待“开盘”那几天的空档,尽量接触行业内各个出口单位的业务员,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虽然那时业务员都很谨慎,由于我了解国情,不会给他们惹祸,语言交流也没有障碍,所以他们也乐于和我交流。

前面反复提到外贸业务员与客商之间的交往拘谨、谨慎,年青人可能不太理解,其实那是与当时的社会整体气氛有密切关连,说一个我亲身经历的例子吧。话说某一次“广交会”期间,我与朋友在西濠二马路的“北京饭店”吃饭,离我们不远处有两个老外,拿着没有外文的菜单茫无头绪,服务员不会英文,也是手足无措。老外邻桌有几个香港人,主动帮忙介绍菜肴点了菜。进餐期间,两桌的客人互有交谈,气氛融洽。老外很快吃完,结账离开,老港人多,还在杯来杯往,方兴未艾。这时,两位不明身份的大汉走到那桌香港人的身边,很严肃地问他们对两个老外说了些什么?几个老港莫名其妙,其中一位年纪比较大的解释说只是评论了菜式,没说其它。那两位无名氏说了一句“不要乱讲话!”然后转身走了。虽然上面的例子并不常见,但也不是孤立的单一事件。然而随着国门越开越大,人们紧绷的神经渐渐放松了,发生上述事件的机会率也就小了。

“广交会”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外贸业务员,也有来自世界各地的客商,场馆内不时会发生一些有趣的事件。八十年代初的某一届“广交会”,有一天我正在洽谈室里与几个业务员胡侃,忽然听得外面一阵骚动,只见对面几间洽谈室有人挤在门边向大堂的过道张望。我们屋里的人也纷纷离座,看看外面发生了什么事,原来过道上走着一位挂着“来宾”条的女郎。那位女子金发碧眼,烫了一头大波浪卷发,身高有一米七几,穿上高跟鞋个头接近一米八。她的着装在海外相当普通,上身是一件紧身 T 恤衫,搭配一条及膝贴身筒裤,走起路来步子不大但是跌宕有致,因此吸引了人们的注意。没过多久,那些交易员纷纷被组长们叫回室内,场馆才恢复了平静。

一般人的印象中,日本的商社职员的着装都很规范甚至呆板,男的一律西服革履,女的则是职业套装。但是也有例外,经常参加“广交会”的某个日本商社的老板就是一个特例。到馆里洽谈业务的时候,他从来都不穿西服,总是便服加运动鞋或旅游鞋,只是他身后的两个职员仍然是西服笔挺,皮鞋擦得光可鉴人。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是,这位老兄穿了一条柠檬黄的长裤,上身是一件花衬衫,腰间挂着一个 Walkman ,头上卡着一付耳机,在场馆见昂首阔步。身后跟着的两个小伙子,个头都差不多,与他保持着一定距离,三个人走起路来就像一个移动的三角形,可算是相当吸睛的一景。

移动电话面世之前,“广交会”上最繁忙的一个地方是设在馆内的邮电服务中心。每天都有不少外商和外贸工作人员在那里排队打电话,发电传电报 Telex。第一代的移动电话“大水壶”上市之后,我也弄了一个,省去了到邮电服务中心轮候的麻烦。相熟的交易员遇到紧急情况,也会向我借用那个大水壶应急,倒也结了不少善缘。现如今,大城市里有些才上小学的小屁孩也会带着一个小巧的手机在身边。即便是边远小山村,要到邮电服务所打电话的地方怕也不多了。

想当年,“广交会”虽然说的是“进出口商品交易会”,感觉上主要还是卖、卖、卖。当今的《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摆明车马就是要买、买、买!不管是买买买还是卖卖卖,都必须有底气,卖卖卖的底气来自地大物博,有的是好东西;买买买的底气是“不差钱”,有需求,有市场。自八十年代起,外贸传统的经营方式有过多次变革,首先是各专业的“小交会”遍地开花,四时不断。随之而来还有不少地方自主经营的“走出去”,“请进来”。“广交会”虽然还在办,但在规模上与气势上都已经大不如前。“进博会”是一个新生事物,且让我们寄予厚望,看它走出一条金光大道。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17: 说实话, 我真不明白茶馆为什么封土豆
2017: 鸣罉,到《女厕》来放松吧。我的111马
2016: 转贴 ---- 这是那些你瞧不起的红脖子
2016: 慌兮兮和冬冬是中国人么?她们自己都不
2015: 虽然因果不虚,但是超度有用。原理见内
2015: 开始看琅琊, 既然西岸,直说这些韩剧
2014: 第一,网上说话要有起码的廉耻,不要说
2014: 亲爱的茶馆版主,那个网名争端你不能置
2013: 别迷信日本车
2013: 车的随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