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阿飛的劍
萬維讀者網 > 茗香茶語 > 帖子
《進博會》與《廣交會》
送交者: 雲鄉客 2018年11月17日12:20:59 於 [茗香茶語] 發送悄悄話

2018 年 11 月 5 日至 11 月 10 日在上海舉行的第一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剛結束了。綜合各方資料顯示,這個博覽會主要提供貨物貿易展和服務貿易展。前者包括智能及高端裝備、消費電子及家電、服裝服飾及日用消費品、汽車、食品及農產品、醫療器械及醫藥保健等6個領域;後者則設置新興技術、服務外包、創意設計、文化教育、旅遊服務等內容。

這一屆的進博會包括展會(國家貿易投資綜合展、企業商業展)和虹橋國際經貿論壇兩個部分組成。其中國家展共有82個國家、3個國際組織參展,設立71個展台,展覽面積約3萬平方米;企業展共有130多個國家的3000多家企業簽約參展,分7個展區、展覽面積27萬平方米。 

我這個退休年輕老年人(按世界衛生組織新的年齡分段算)無緣參與這個高大上的博覽會,但是它引起了我對年輕時曾經多次參加的“廣交會”的回憶。現今的年輕人對於“廣交會”大概沒有什麼認識,但在六十年代到八十年代,“廣交會”可算是一年兩度的商貿盛事。

“廣交會”的官方名稱是《中國出口商品交易會》,從 1957 年的第一屆開始就一直在廣州市舉辦。“廣交會”每年分春、秋兩次舉行,春季“廣交會”會期是 4 月 15 - 5 月 15 ;秋季“廣交會”會期是 10 月 15 - 11 月 15 。九十年代後好像縮短到20 天。 我從 1974 年春季開始參加“廣交會”,那是第 35 屆,連續參加了十六年,直至轉行到其他行業。

七十年代的“廣交會”,會址在海珠廣場。會期當天,廣場附近彩旗飄揚,交通管制,廣州市民在警戒線外圍觀來自港澳、海外的外商。那時國內民眾的着裝基本上還是藍、白、黑的主調,看着那些來自境外的奇裝異色,免不了評頭品足,嘖嘖稱奇。開幕當天,相關的政府官員發表例行講話,晚上設宴款待都是例行公事。那時,參加“廣交會”的以港、澳、東南亞華商為主體,兼有部分歐洲、南美的外商。當其時也,大會只有一個接待辦公室,負責為到會的客商辦理到會登記,發放入場證 - 粉紅色的絹條(廣州市民戲稱為“魚尾簽”)以及安排住宿。後來,接待辦公室因應訪華客商的增加,也擴展到了三個,歐美亞非拉客商由“一辦”接待,東亞、東南亞等客商由“二辦”接待,來自港澳的客商由“三辦”接待。

隨着赴華參加“廣交會”的外商人數的上升,原有的場館不敷應用,於是在舊“體育館”,如今的“廣州體育大廈”旁邊興建了一組建築物作為“中國出口商品交易會”的固定會場及展館。新的場館面積很大,設有多個不同的展區和洽談區,譬如糧油食品館、五金交電館、五礦化工館、機械館等等。剛開始的時候,外商們個個手裡拿着場館平面圖尋尋覓覓,在各個不同的洽談區之間穿梭。每個展區的布局大致相同,除了一間一間業務洽談室之外,寬闊的過道上還放得有小方桌和椅子,可供客商在等候洽談時休憩。在“統購統銷”的年代,洽談室里桌上都放着“中華牌”香煙,供客商和外貿業務員免費享用。但是,抽煙的客商往往會把從境外自帶的香煙與業務員分享。“四人幫”倒台以前,外貿業務員與客商之間都比較拘謹,洽談業務的時候,不管外商是幾個人,總要有兩個以上的外貿業務員才符合規定。

會期雖然有一個月,實際洽談業務的時間並不多。以我當時經營的糧油食品和土特產品範圍來說,頭兩三天都是雙方初步接觸,交流一下市場信息,遞交訂貨單。說到“訂貨單”這一節,業外人可能不清楚,原來客商提交“訂貨單”的時候,官方的商品價格並未確定,客商所提交的不過是他們的需求。各個專業公司把客商的訂貨單收集齊備,幾天后就會訂出各類商品的價格,從那個時間點起,業務洽談才正式開始。因此,大多數港澳客商在遞交了訂貨單之後都會返回港澳,待“開盤”之後再回來。參加“廣交會”的頭幾年,我是少數幾乎每屆“廣州會”都從會期的頭一天開始呆到所有合同簽完才返回香港的人。我的策略是這樣的,利用等待“開盤”那幾天的空檔,儘量接觸行業內各個出口單位的業務員,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雖然那時業務員都很謹慎,由於我了解國情,不會給他們惹禍,語言交流也沒有障礙,所以他們也樂於和我交流。

前面反覆提到外貿業務員與客商之間的交往拘謹、謹慎,年青人可能不太理解,其實那是與當時的社會整體氣氛有密切關連,說一個我親身經歷的例子吧。話說某一次“廣交會”期間,我與朋友在西濠二馬路的“北京飯店”吃飯,離我們不遠處有兩個老外,拿着沒有外文的菜單茫無頭緒,服務員不會英文,也是手足無措。老外鄰桌有幾個香港人,主動幫忙介紹菜餚點了菜。進餐期間,兩桌的客人互有交談,氣氛融洽。老外很快吃完,結賬離開,老港人多,還在杯來杯往,方興未艾。這時,兩位不明身份的大漢走到那桌香港人的身邊,很嚴肅地問他們對兩個老外說了些什麼?幾個老港莫名其妙,其中一位年紀比較大的解釋說只是評論了菜式,沒說其它。那兩位無名氏說了一句“不要亂講話!”然後轉身走了。雖然上面的例子並不常見,但也不是孤立的單一事件。然而隨着國門越開越大,人們緊繃的神經漸漸放鬆了,發生上述事件的機會率也就小了。

“廣交會”有來自全國各地的外貿業務員,也有來自世界各地的客商,場館內不時會發生一些有趣的事件。八十年代初的某一屆“廣交會”,有一天我正在洽談室里與幾個業務員胡侃,忽然聽得外面一陣騷動,只見對面幾間洽談室有人擠在門邊向大堂的過道張望。我們屋裡的人也紛紛離座,看看外面發生了什麼事,原來過道上走着一位掛着“來賓”條的女郎。那位女子金髮碧眼,燙了一頭大波浪捲髮,身高有一米七幾,穿上高跟鞋個頭接近一米八。她的着裝在海外相當普通,上身是一件緊身 T 恤衫,搭配一條及膝貼身筒褲,走起路來步子不大但是跌宕有致,因此吸引了人們的注意。沒過多久,那些交易員紛紛被組長們叫回室內,場館才恢復了平靜。

一般人的印象中,日本的商社職員的着裝都很規範甚至呆板,男的一律西服革履,女的則是職業套裝。但是也有例外,經常參加“廣交會”的某個日本商社的老闆就是一個特例。到館裡洽談業務的時候,他從來都不穿西服,總是便服加運動鞋或旅遊鞋,只是他身後的兩個職員仍然是西服筆挺,皮鞋擦得光可鑑人。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是,這位老兄穿了一條檸檬黃的長褲,上身是一件花襯衫,腰間掛着一個 Walkman ,頭上卡着一付耳機,在場館見昂首闊步。身後跟着的兩個小伙子,個頭都差不多,與他保持着一定距離,三個人走起路來就像一個移動的三角形,可算是相當吸睛的一景。

移動電話面世之前,“廣交會”上最繁忙的一個地方是設在館內的郵電服務中心。每天都有不少外商和外貿工作人員在那裡排隊打電話,發電傳電報 Telex。第一代的移動電話“大水壺”上市之後,我也弄了一個,省去了到郵電服務中心輪候的麻煩。相熟的交易員遇到緊急情況,也會向我借用那個大水壺應急,倒也結了不少善緣。現如今,大城市裡有些才上小學的小屁孩也會帶着一個小巧的手機在身邊。即便是邊遠小山村,要到郵電服務所打電話的地方怕也不多了。

想當年,“廣交會”雖然說的是“進出口商品交易會”,感覺上主要還是賣、賣、賣。當今的《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擺明車馬就是要買、買、買!不管是買買買還是賣賣賣,都必須有底氣,賣賣賣的底氣來自地大物博,有的是好東西;買買買的底氣是“不差錢”,有需求,有市場。自八十年代起,外貿傳統的經營方式有過多次變革,首先是各專業的“小交會”遍地開花,四時不斷。隨之而來還有不少地方自主經營的“走出去”,“請進來”。“廣交會”雖然還在辦,但在規模上與氣勢上都已經大不如前。“進博會”是一個新生事物,且讓我們寄予厚望,看它走出一條金光大道。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7: 說實話, 我真不明白茶館為什麼封土豆
2017: 鳴罉,到《女廁》來放鬆吧。我的111馬
2016: 轉貼 ---- 這是那些你瞧不起的紅脖子
2016: 慌兮兮和冬冬是中國人麼?她們自己都不
2015: 雖然因果不虛,但是超度有用。原理見內
2015: 開始看琅琊, 既然西岸,直說這些韓劇
2014: 第一,網上說話要有起碼的廉恥,不要說
2014: 親愛的茶館版主,那個網名爭端你不能置
2013: 別迷信日本車
2013: 車的隨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