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阿飛的劍
萬維讀者網 > 茗香茶語 > 帖子
老錢:莫斯科的航空航天博物館
送交者: 老錢 2019年09月22日11:33:30 於 [茗香茶語] 發送悄悄話

老錢塗鴉集1老錢塗鴉集(bkq)老錢的塗鴉集

老錢:華燈初上莫斯科 老錢:莫斯科的一個藝術博物館


老錢:莫斯科的航空航天博物館



航天展覽館,記錄着蘇聯的最輝煌的時期。遙遠地就能看到那個,一衝上雲霄的,高大的金屬紀念碑,見圖一。越高越細,在其頂端是一個宇宙飛船。真是刺破青天鍔未殘。它象徵着,蘇聯,也象徵着人類征服宇宙的能力,意志和成就。

親家告訴我,這個紀念碑外表是完全用鈦合金覆蓋的。我觀察了一下。這個一衝而起的弧線型雕塑,或者說鈦合金的尖塔,橫截面是一個對稱的梯形。整體就是一個越高越細的弧形的四面體。正面是四路鈦合金連接而成。後面是八路。兩側各有十五路。共四十四條。每一路從上到下,估計有六十塊拼接起來。接縫精確,流暢。可以說一衝而起,把人們的視線凝聚向上,直衝雲霄上九天的氣勢。又可以說是,從尖端傾瀉而下,真有直流飛下三千尺的磅礴,象徵着火箭推動器的飛速強大的尾氣。再細看一下,每一塊又是由多塊拼接起來。這樣估計下來,大約由一萬片鈦合金板拼接起來的。
對於航空航天事業,鈦合金,重量輕且高強度,耐腐蝕,是最好的材料。但是,當人類才發現,並冶煉出鈦合金的時候,那時的困難是,正因為鈦這種金屬的這些優異性能,所以非常的難加工,難焊接,難以連接組合,從而難以應用。
我告訴親家,在鈦合金的應用發展的過程中,有我父親的貢獻。

上世紀四十年代末期,父親在Iowa大學做研究生時,因為他在鈦合金工藝研究上的貢獻/成果,成為四十年代美國機械學刊某期的封面人物。我在家裡看到過這張十六開左右的大照片,裝幀在一個漂亮鄭重的,像獎狀文憑似的,深色絳紫色的非常莊重的文件夾子裡。那時我還年幼,根本不懂英文。從思想改造運動起,這就成為他為美帝國主義研製飛機導彈的罪狀。一有運動,就要翻出來批判。批判也就是說說而已,父親內心仍然以為驕傲,晚輩仍然為之敬重。到了史無前例的所謂“文化大革命”,真是史無前例了,這張照片就終於在文革中燒掉了。

照片是在漆黑的背景中,父親帶着面罩,手持焊槍,俯身,火花四濺,照亮了工作檯和工件,也照亮了父親帶着面罩的身形輪廓。父親成功地完成了鈦合金的第一次焊接。
來美後,我一直,直至最近,在尋找這張照片,這一期雜誌。。。


一進大門迎面而來的是,普羅米修斯的塑像,

他為人類盜火獻身而受苦受難,才使得人類開智啟蒙。其實就是象徵着無數的智者聖賢,我們感謝他們在人類發展道路上的貢獻。





博物館大廳。





上面是實物和模型。以下都是宇航服,宇航倉等等。





離開博物館之前,才注意到正門內牆上的塑像。





我[backcolor= transparent]認真觀看了文字解釋。從左到右,依次過來是:哥白尼,布魯諾,伽利略,開普勒,牛頓,羅蒙索夫,艾恩斯坦。他們是對近代科學突飛猛進做出傑出貢獻人物的傑出代表。

走出博物館以後,再回到直上雲霄的鈦合金紀念塔下,仔細觀看塔前,以及周邊的更多的塑像。

坐在紀念碑前的塑像是蘇聯火箭設計的總設計師。是蘇聯的火箭之父齊奧爾可夫斯基。也是現代航天學和火箭理論的奠基人。著名的齊奧爾科夫斯基公式為火箭分級技術的發明提供了理論依據



周圍一圈的雕塑里,左起第一人,就是蘇聯第一個上天的宇航員,加加林的頭像。




讓我們永遠,滿懷敬仰地,緬懷這些,在人類探索宇宙,探索自然,探索真理的先賢前輩大師們



[color=#333333 ]老錢塗鴉集[color=#333333 ]1[color=#333333 ]
[color=#8d0000 ]老錢塗鴉集[color=#8d0000 ](bkq)[color=#ff0000 ]
[color=#ff0000 ]老錢的塗鴉集[color=#ff0000 ]


(本文到此結束)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8: 看來這裡坐地上不走的巫婆發威了,明明
2018: 瑞典遊客案,桂大使答問尼羅河點讚
2017: 中國科技會大幅超越美國嗎?
2017: 去清華訪問,旁邊樓就是施一公的
2016: 我的車,傷痕和小西瓜。。。
2016: 英國迷冬冬來看看,赫赫不要臉的盎格魯
2015: 看到大媽們手舉紅旗歡迎習大彭嘛,美國
2015: 老豆子:74年上海成功研發轉子發動機
2014: 土豆姐姐 :優生的概念
2014: 這個以親身經歷討論國妞和白妞的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