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技术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阿飞的剑
万维读者网 > 茗香茶语 > 帖子
黄梅戏溯源
送交者: 王谨 2006年07月14日10:52:15 于 [茗香茶语] 发送悄悄话

  6月2日,在第一个“文化遗产日”到来之际,中国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公布,在“传统戏剧”入选名单中,安徽省安庆市和湖北省黄梅县申报的黄梅戏均榜上有名。同一剧种为什么涉及两地,这是怎么回事?由此,我不禁产生对我国这个著名地方戏种追根溯源的冲动。
  上世纪50年代,黄梅戏因安徽省安庆市黄梅戏剧团演出的《天仙配》被搬上银幕而名噪海内外,黄梅戏由此也巩固了它在全国五大剧种中居其一的地位。然而黄梅戏到底起源于哪里?至今矶嗳瞬簧踔?/p>

  “黄梅戏,戏曲剧种,旧称黄梅调。流行于安徽、江西、湖北部分地区,源于湖北黄梅一带采茶歌。”这是《中国戏曲词典》的一段解释。

  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据考据,黄梅戏的起源最早可追溯到唐代。史料记载,早在唐代时期,黄梅采茶歌就很盛行,经宋代民歌的发展,元代杂剧的影响,逐渐形成民间戏曲雏形。至明清,黄梅县戏风更盛。清道光九年(1829年),大学者别霁林在《问花水榭诗集》中也描述了黄梅采茶歌的兴盛:“多云山上稻荪多,太白湖中渔出波。相约今年酬社主,村村齐唱采茶歌。”

  艺术尽管不一定都是商品,但有时可以成为谋生的手段。黄梅采茶歌怎么流传到安徽了呢?这是与黄梅灾民带着这一艺术形式逃荒谋生分不开的。黄梅地处长江北岸,相当一部分地势低于江岸,有“江行屋上,民处泊中”之说。清代乾隆、嘉庆、道光年间(1764—1847年),黄梅水灾不断,大批灾民涌向外地,以卖艺乞讨为生。从此黄梅采茶戏的小调、本戏,就以打莲厢、唱道情的艺术形式流传到邻近的皖西南、赣东北、鄂东北等3省50余县。清道光至咸丰年间曾任过皖南三县知县的江西乐平人何元炳所作《焦桐别墅诗稿·下河调(黄梅腔)》,就是黄梅采茶戏在皖南地区流行的真实写照:“拣得新茶绮绿窗,下河(注:黄梅县一地名)调子赛无双。如何不唱江南曲,都作黄梅县里腔。”

  生活锻造了艺术,艺术又丰富了生活。随着黄梅采茶调在安徽安庆地区的流行,当地民间戏曲艺人将这一剧种进行了加工和发展,黄梅戏逐渐成为安徽安庆地区艺术之花。与此同时,黄梅戏在它的原生地也茁壮成长,与“安庆黄梅”齐绽并芳。黄梅县戏剧团演出了一大批优秀黄梅戏剧目。1954年,毛泽东主席在武汉看黄梅县黄梅戏剧团的演出后风趣地说:“我这个湖南人,对你们黄梅的这个戏也有亲切感。”

  由此可见,黄梅戏是起源于湖北黄梅县,发展于安徽安庆地区。我考据黄梅戏的起源,不是为谁争“正宗”之位,而是想借此证明:中国优秀文化繁衍生息的巨大生命力,恰在于它有流传的广阔空间和不断融入创新要素的胸襟。正所谓:“黄梅”出黄梅(县)成其“黄梅”,安庆有“黄梅”更美“黄梅”!信然。

《人民日报》 ( 2006-06-24 第08版 )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05: 触目惊心---中国泄密带来的损失
2005: azalea:加州锵锵三人行
2004: 中国人如何写英文畅销书?
2004: 野 有 死 麕(6)
2003: 心情日记
2003: 我在北京当了两个月的“地老鼠”(33)
2002: 炊烟
2002: 师妹你醒醒(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