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阿飛的劍
萬維讀者網 > 茗香茶語 > 帖子
懶得正經:也談真理與存在
送交者: 懶得正經 2014年09月21日15:09:46 於 [茗香茶語] 發送悄悄話

也談真理與存在


似乎人人都會說什麼是真理,而反過來至於說真理是什麼,則往往會眾說紛紜莫衷一是。

那麼,究竟真理是什麼呢?

所謂的唯物論者們,動輒偷換概念。特別是把 存在 塞進真理的範疇,稱其為客觀真理。以致繆種誤傳,影響了好幾代國人的正常思維。

真理與存在有什麼區別呢?

首先,真理只存在於意識之中。假如宇宙中沒有存在任何有智慧的生命體,宇宙萬物就只有存在,而沒有真理。因為宇宙可以假定為無限的,而有智慧的生命體的存在卻是有限的。宇宙存在只有通過生命體的認知而進入意識。並在意識中產生意義,而後再由意義決定了真理的真值。

就是說,兩者的區別在於:真理的本體,由意義而決定,由意識而產生。而存在的本體,游離於意識之外,但可由認知進入意識,然後由意識產生意義,從而最終決定真理。

如此來區別真理和存在,就在根本上能定義真理究竟是什麼。

真理就是意識中任何意義系統的自恰性,以及這些意義系統對所認知的存在的實證性。邏輯系統、數學體系、甚至自然語言,是這些意義系統的最常見的代表。

因為真理是二值的,這些意義系統也必須是二值的。只有這樣,它們才可能使得這些系統的自恰性和實證性得到保障。

下面是引自本人以前的一篇論壇小文,可以用來進一步闡明存在、意識、認知、意義乃至真理的關係(有寫字句做了調整):

讓我們籠統地粗線條地把從西方近代直至當代主要的哲學思潮流向作個概括,看看能總結出有什麼思維主線(consistent theme),以有助於我們對真理的理解。

根據有些人的理解和劃分,西方哲學思潮走向的粗線條,是從經院哲學、到存在主義、到結構主義、到邏輯實證主義,直至當今的分析經驗哲學(ie. B.Russell: Modern analytical empiricism)。BTW,邏輯實證主義與分析哲學對當代科學和驗證科學一直起着決定性的影響。那麼,是什麼,使得這些哲學流派能一路走來,起到類似於一脈相承的作用呢?

西方的經院哲學,即對以存在為本質的本體論,和對本體認識作研究的認識論,構成了西方的經典玄學的主體。直到黑格爾的《精神現象學》及《邏輯學》,古典經院哲學可以說是達到了頂峰。黑格爾一反以往將存在和認識、本體與精神之間相對關係的探索,也是他對後世人類思想的最大影響(偶的看法),就是把他的所謂的絕對理念或絕對精神,作為哲學的唯一研究對象和內容。

請注意,這就是說,黑格爾把真理僅僅是圈定在認識中了。存在或本體,開始被他排除廖(即真理只存在於意識之中)。

而隨之的存在主義,更是進一步認為,世界和存在的本身,是不帶有任何意義的。只有意識,才賦予了存在和世界客體的意義。所以對於存在主義者來說,意識決定意義,而意義決定了真理。其它一切都是毫無意義和荒唐滴(即真理只被意義所決定)。

作為存在主義的天然繼承者結構主義,進一步認為人類認識,並不是自由意志,而是有約束的。結構主義認為,人類認識的意義和真值,決定於與其它認識之間的相互關係。

比如一塊小石子,把它作為棋盤上的馬來用。它成為馬並不是它本身是馬棋子,而是由這塊石子在棋盤上與其它棋子的關係決定的。因此,結構主義(ie. J. Piaget) 區別entity和structure,entity的意義由它與其它的entity之間的關係而決定。被賦予意義的entity就成為了structure(即意義被所認知的對象間的關系所決定)。

這就是說,意識中的結構決定意義,意義決定真理。

邏輯實證主義的初衷是把數學、語言、以至思維,通通都reduce到邏輯形式的公理系統上(ie. L.Wittgenstein: Philosophy of Mathematics, Philosophy of Language, Philosophy of Mind)。他們進一步提出劃分,意識中的有意義或無意義(cognitive meaningfulness vs cognitive meaningless)。他們不僅關心entity之間的關係,還進一步深入到entity內部的構成,認為要一直可分到atom為止。

他們區別a priori和a posteriori的認識。認為先驗的真理是隨公理系統而來(tautology),a posteriori的真理卻取決於偶發場景和事件(contingency)。而偶發場景和事件把那些可驗證的認識經歷(verifiable empirical experience)帶進了邏輯實證主義的理論框架(即真理的自恰性和實證性)。

簡而言之,邏輯實證主義發展了黑格爾的絕對理念、存在主義的意識決定意義、結構主義的認知間相互關係,即結構,決定意義。邏輯實證主義旨在建立一個集大成的、包含數學、語言、意義、思維、真理的、可驗證的、可推導的、清晰的公理元系統。

作為邏輯實證主義的後期人物,羅素更進一步把邏輯實證主義發展到分析哲學(analytic philosophy, or in his own words: analytical empiricism),一個以觀察和實驗為依據的、基於數理邏輯為演繹體系的(empirical-deductive)哲學流派。這個邏輯實證主義和後期的分析哲學,深刻滴影響了現代科學和現代思潮。現代數學早就公理化了,現代物理走得也是公理化的路。其它驗證科學,都在走這條路。

上面囉囉嗦嗦一大通,到底說了啥呢?

偶是說,有一條主線,一直貫通下來,就是下面幾點:

1。真理來自於絕對理念,存在本身是非理性的;(黑格爾)
2。真理來自於意義,而意義只存在於意識之中。因此,只有意識到的才會是理性的、有意義的、真實的;(薩特的意識就是本體,ie. his description of consciousness as ontology)
3。意義與本體無關,意義由結構,即entity之間的關係決定。(皮雅傑:Le Structuralisme)
4。認識中有意義的才有真理,認識中不可證偽的都是無意義的,沒有真值,因而不合理(not rational)。(維特根斯坦:verifiability principle or criterion of cognitive meaningfulness)
5。羅素只是發展了以上的認識,把它進一步公理化,嚴格化了。

最後,必須說一下,邏輯實證主義,或分析經驗哲學,本身帶有巨大的內在缺陷。一是不完備性,二是邏輯悖論。但它並不失之為人類對真理的無限逼近的最可靠思維方式。

願國人們遠離那些搗漿糊似的、以其昏昏並也使人昏昏的、傳統的思維方式吧。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3: 中國乙肝患者兩個億,如果不是象我這樣
2013: 我還是覺得網上的爭論不要弄到網下
2012: 我發現牛肉片有關的菜要做好,還是很要
2012: 從SB到祖宗,看五味的變遷。
2011: 從昨晚Y拿出那份偽造篡改的法庭傳票,
2011: 好吧,我給大家總結一哈Y的官司步驟
2010: 中國外交的根本出路何在?
2010: 方舟子被打案告破
2009: 唯一:倫敦:到此一游
2009: 書記也應該拍賣晚餐約會,赫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