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MBY 是 “not in my back yard (不要在我的後院)”的縮寫。說直白一點,是房地產的擁有者針對政府或開發商,要他們“不要在我的後院搞事”的一種態度。這種態度反映了擁有住房的居民反對在靠近自己居住地附近的某些開發項目,如住低收入房開發,無家可歸收容所,焚化爐,污水處理系統,水力壓裂法系統,核廢料儲存庫等等,以及對嚴格土地使用規定的支持。他們認為,如果這些設施建得更遠些,他們會容忍或支持它。這樣的居民被稱為Nimbys,他們的觀點被稱為Nimbysm(避鄰主義)。與這種觀點相反的觀點被稱為 YIMBY (yes in my backyard) – “來我的後院搞事吧” – 有這種人嗎?
NIMBY 這個詞和概念最早出現在 1980年美國弗吉尼亞的一篇報紙文章中,後被牛津英語詞典引用。慢慢地,這個詞的含義變得苛刻起來,被人們用來描繪為有助於種族隔離,經濟不平等,限制經濟適用房的整體規劃等等的傾向。
最近幾年,隨着美國長期的房屋供應短缺,利率低,遠程工作需求增加,導致房價飆升。擁有一處房產,越來越成為一件不容易的和值得十分珍惜的事情,成為普通人生活的重中之重。另外,旨在消弭貧富差距的低收入廉租房,及針對無家可歸的群體的住房計劃,公共交通設施的缺乏,風能太陽能等再生能源的工程的啟動,對人們已有的居住環境都會產生影響。房主對來之不易的已有房產不顧一切地維護,阻止其房價潛在下降的心態,與政府的發展規劃及被排除在房地產擁有者之外的低收入群體的願望發生衝突,使NIMBY又被推到輿論的漩渦中。
最近,筆者附近的小區就因為Costco要那裡建造一個分店而引發居民抗議,一系列的群體行動使這個分店最終沒有建成。風力發電設施和太陽能發電場與居民的爭端也時時有聞。問題是,為NIMBY而抗爭的不光是老一代的居民,年輕的首次購房者也成了其主力,他們是房地產需求增長的主要驅動力。因而有人用這個詞來形容這種思潮:千禧一代的避鄰主義(The Millennial Nimbyzm)。
避鄰主義思潮再起,和兩個事實有關:1. 人們更關心自己所擁有的的生活環境,因為它更加來之不易,而且更容易喪失,2. 政府對土地使用和小區劃條例的管理有放鬆的趨勢。
我們在媒體中看到,NIMBY通常是以一個貶義詞的形式出現在報道和評論中的,似乎這些人都是些見不慣社會發展的自私自利者。如果認真追隨那些反對和批判NIMBY的人,你會發現他們大多數是以撈選票為己任的政治家,以及沒有涉及到自身利益的理想主義者。對於前者,如果要說他們的政治利益超過其他利益也許並不一定妥當,因為一般來說他們的居住環境是大大超過常人,NIMBYS所針對的情況在此時此刻不會對他們造成影響,而且他們有能力在受到影響時另徙他處。對後者,就像在其他鬧哄哄的意識形態領域一樣,他們的觀點到底多大程度能反映社會問題的真實性和妥善的解決辦法,以及他們是否真的具有某種社會責任心,都很難說。
對占美國人口美國65%的擁房者來說,沒有人願意自己一生辛苦換來的最重要資產以任何方式貶值,對35% 的租房者來說,也不會花錢去住在一個有問題的社區。這不是一個自私不自私的問題,這是一個選擇和選擇能力的問題。美國社會是個魚龍混雜的地方,且不說永遠,至少在現階段不可能每個人都能享有同樣的生活環境。房價一度是把不同層次的生活環境隔開的因素,這雖然不是一個絕對公平的因素,但至少是一個大多數人認同的因素。什麼是“美國夢”?“我要努力工作,以後到一個好的地區去居住”,這就是“美國夢”,這個夢正在破碎。現在流行的是,“我要好好地當窮人,爭取搬到一個高檔小區的低收入公寓裡去”,這是什麼夢?這是近年來很多人的一種心聲。在筆者的小區,一套2居室住房租金每月$3000左右,而政府在那裡建造的同樣水平的低收入廉租房每月租金只要$1500左右。得到了這種住房的人便永遠不願搬走,而且都成了Nimbys。很多州的住房建造法規都嚴格要求,所有新建住宅區必須建造一定數量的低收入廉租房。
Nimbys是階級固化的擁護者嗎?我相信大多數人並不是,正相反,他們是“美國夢”的踐行者。筆者附近一個平均房價高於一百五十萬美元的小區,75%居民是華人,我知道他們中絕大部分人都是兩手空空來美國,辛辛苦苦,有些走的是念書,工作的路,有些則是直接在餐館工作,作裝修工或其他藍領工作,然後勤儉節約,存錢買房。減低貧富差距毫無疑問是民主政府當政的重要課題,問題是採取什麼政策和措施。是鼓勵勤勞致富,還是比窮得益?
從國家層面上來說,政府對國民的居住環境應負重要責任。美國是個國土遼闊,資源豐富的國家,完全有能力把那些影響居住質量的設施,如焚化爐,污水處理系統,水力壓裂法系統,核廢料儲存庫等等建造在不影響居民居住環境的地方。為什麼做不到?為什麼建築小區劃的規定有放鬆的趨勢?其原因很大部分是政客的操弄,和資本遊說政客的結果。在風能,太陽能新型能源設施大幅度興起的今天,這種情況會更加明顯。
不管輿論如何批判,NIMBY 有它的立足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