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
萬維讀者網 > 美國移民 > 帖子
移民美國:說說我的美國工作生活
送交者: 雪千果 2013年03月28日01:28:16 於 [美國移民] 發送悄悄話

  說說這些年自己在美國的生活經歷。我不誇大其詞說它的好或壞,只是實話實說,和國內外的做個交流吧。

  我來美國已經六年了。當初是“外嫁一族”。反外嫁的別在這裡拍磚。我不跟你談什麼愛國不愛國的。非戰爭年代,愛國這個詞對我來說沒有什麼太大的意義。所以這個話題在這個帖子裡面談。我也不想談當初和老公的什麼浪漫史。總之結婚生子,象所有的人一樣,就這樣過着。

  過來美國的第一件事是工作。我也有個本科的中文專業。當初在國內的時候中文就不好,不知道自己怎麼被漏到中文專業的。稀里糊塗混了四年,出來根本就沒有用它吃飯。在國內做翻譯做了一年多,然後就移民到美國了。到了這裡才發現,華人很少,基本上中文專業沒有用處。找工作着實讓我碰了很大的釘子。後來我乾脆是有什麼做什麼。就算是體力活都可以。不過就算這樣,工作也仍然是很難找。我偶爾的給人家做做兼職翻譯,賺點小錢。後來終於在一家賣相機鏡片的小公司找了一個做信用卡的工作。一個小時10塊5毛,還是個兼職。做了兩個月,終於我也忍受不了那個更年期老闆的脾氣,辭職了。心想沒有一技之長總也不是個法子。

  於是我回到學校讀了一年半的medical assistant.出來之後誰想工作是很多,但是個個都要幾年的工作經驗。或許是因為我這個人比較沒有耐心,我花了兩個月的時間終於找到了一份工作。在一個規模差不多十幾個醫生的診所做medical assistant.但是只做兩個星期就被一個女同事背後使壞,我和老闆當時互炒,不歡而散。一個月後,我又在一家眼科醫生的診所找到了一份工作。那個診所很大。我們有12個醫生。我雖然學的medical assistant,不過眼科跟primary care有很大的區別。要有基本的眼科病理知識,要會refraction。一般和MD做的時候,病人的眼鏡度數就是我們這些ophthalmic technician決定的。跟OD做的時候,事情就比較少。總之我很喜歡這份工作,雖然工資不算高,但是學到很多東西。而且自己有自己的收入,每個月還可以給父母寄回去幾百塊錢。

  我記得當時我到walmart去積欠的時候,那裡的那個櫃檯服務人員是個印尼華人。雖然是華人,不過她看不起華人。也許因為她是印尼人的原因吧。說實話,我覺得馬來西亞和印尼的華人地位很尷尬。我們國內的華人跟他們論祖宗,他們卻看不起中國人。但是在馬來西亞和印尼,這些人卻被一些二流社會的人看不起。又何苦呢?言歸正傳,這個女人看見我張口就問“你在哪個餐館做工”? 我當時穿的是medical uniform的那種衣服。而且我的工作徽章還沒拿下來呢。有點基本常識的,只要在當地看過醫生的人,看見我那身衣服也知道我至少會是個LNA,這個女人張口問我在哪個餐館工作,我不知道她是故意的還是真的無知。難道每一個中國人都是在餐館工作的麼?我說我是在眼科醫生手下做護士的。當然我們這個職業職稱不叫nurse,叫ophthalmic technician.從那以後我每次再去那家walmart寄錢她也很客氣了。

  這份工作讓我對醫療這方面更有興趣。我做了一年半,終於決定辭職再回學校讀physician assitant,或者optomotrist.趁自己還年輕,還有衝勁兒。

  讀書的日子很苦,不過我在讀medical assistant的時候除了一門keyboard課程得了一個B之外,其餘的全部是A.這裡我要提一提我那寒酸的本科學歷。申請physician assistant或者optometrist專業的,首先要有個至少本科的專業。我的那個本科雖然成績很差,不過好歹也算個本科了。我把成績單給這裡的一家認證公司計算認證後,本來在國內的160個學分,只相當於美國的126個學分。這其中我不知道他們是怎麼算的。真的是我們國內的學分這麼沒有分量麼?費解.不過就算成績難看,它至少也是個本科。問題是我的本科GPA只有2.09。而我申請的這個專業要3.0.那也就是說我現在修的所有課程要個個是A才有機會進這兩個專業。

  同志們,我在這個帖子裡只說自己的經歷和感受。不提倡不反對什麼。誰愛嫁誰愛娶哪過的,我沒意見。

  在美國6年,最深的感觸是“這是一群永遠都溫不熱的冷血動物”。我們華人那種“為朋友兩肋插刀”的觀念對於他們這些美國人來說簡直是不可思議。他們說“不管你愛誰,先要愛自己”。想想有的時候這個理論似乎也不錯。要自己過的好才會有能力愛別人的麼。不過這個理論發揮的極端就變成了現在的美國社會:人與人之間,別管他們說的親爹親媽親姐妹,還是best friends,都是以自我為中心的。多富有的兒女,在父母老的時候一樣進養老院。你別以為這些老人喜歡進養老院。這裡的老人家說“幾十年前,一個房子裡還住着三代人呢。現在去兒子家都要先打聲招呼”。我有個病人跟我說“孩子很多,大了都走了。父母老的時候住在養老院他們是不會常來看你的。等他們來的時候就是我們kick the bucket的時候。我想這個kick the bucket是我們說的那種快要死的時候來分家產啊。我讀書工作的時候認識很多人, 其中我也幫過很多人,不管是物質上還是精神上的,我以為是朋友的就都會盡力幫。但是,等到自己需要幫忙的時候基本上沒有什麼人會真心幫你的。而且見面的時候是客客氣氣的,覺得象是朋友的,基本上人走了茶就涼了。

  所以我這個人在美國6年沒有朋友。 也覺得特別孤獨寂寞。很想念《好想好想談戀愛》裡面那種閨密。可惜的是唯一一個可以算上是閨密的竟是我當年辦簽證的時候在廣州認識的一個深圳的女孩子。她移民到了加州,我住在東海岸。只能電話聯絡。好在我們有什麼事都會跟彼此說,出個主意。

  另外一個問題就是“抗抑鬱藥”的問題。我在眼科工作的時候,每個病人來都要先過一遍藥單子。我發現大約50%人都吃不同劑量的抗抑鬱藥。英文他們叫“antidepressant".為什麼他們會抑鬱呢?因為沒錢交醫療保險,沒錢交房貸,沒錢送孩子去托兒所,沒時間給自己娛樂,有事沒處說。我不用那些醫療或者專業術語去描述,都是白話文。因為在我看來,如果不是人性的自私和人際關係的冷淡,很多問題根本家人和朋友都可以幫忙解決,不至於造成抑鬱症。他們抑鬱了,第一個步驟去看醫生或者therapist.Therapist在我們中文看來類似於心理醫生,但是在美國跟心理醫生有很大區別。因為他們可以給你提供意見但不可以開處方藥。抑鬱,其實白話文就是心情不好。心情不好的時候,我們可能會找親戚朋友去發泄一下。他們有錢出錢有力出力,很多問題可以在發展到真正的“抑鬱症”前解決的。但是這裡不行。取朋友代之的是那些所謂的therapist.花錢跟他們聊天去吧,或許你能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再不行,問題就升級到吃"抗抑鬱藥“了。昨天我在醫院見習的時候,看過一個抑鬱症病人。這個病人的抑鬱症在我看來根本就是壓力造成的,而他的壓力來源於他老婆的抑鬱症。比如她不做家務,不帶孩子,整天睡覺。於是他的耐性也被耗光了。變的越來越脾氣暴躁,血壓升高。於是醫生給他開了Ativan.這是一個極有可能會造成病人上癮的一種抗抑鬱藥。只能短期吃,而且不能每天吃。我在想”他的問題根本出在他老婆。你光治標不治本。那藥吃完了,他老婆還是這樣。他不是照樣鬱悶麼?”

  當然,也不是說所有的問題都可以靠親戚朋友家人解決的。有的人莫名其妙的有抑鬱了,說不出原因。比如產後抑鬱,季節性抑鬱症的人。這些人的確是需要藥物來治療的。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2: 陳樹慶:論中國公民身份管理機關的錯位
2009: 享受距離(附圖)
2009: 我的韓國鄰居 (對移民生活的體驗和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