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
萬維讀者網 > 美國移民 > 帖子
聊園一五八期 食在北京 稻糠
送交者: 園丁 2013年12月17日11:37:38 於 [美國移民] 發送悄悄話

食在北京

稻糠

遊客到北京第一要吃的是"北京烤鴨",你肯定知道"全聚德"。"全聚德"在北京有三家本店:和平門店、前門店、王府井店。如果你是大款或公款,不多言,如果是驢友就千萬不要去,咱吃個鴨子何必多花幾倍的錢?(這三家店不僅菜價高,而且不服務收服務費)以稻糠轉戰的經驗,70元左右一套的烤鴨比較有保證。長安街北京站口交通部的後面是北京市政協的一個院子,院內有一家烤鴨店(從另一個方面反映了政協吃吃喝喝的功能),是中等價位烤鴨的不錯選擇(78元)。

現在在北京吃烤鴨稀鬆地很,遍布北京大街小巷的家常菜烤鴨店還有不到40元的(38還管送!),30-40元左右的烤鴨除非你證實過,否則對於好不容易來趟北京的遊客來說就別圖便宜壞了興致,鴨子這東西脂肪高,減肥班的老師都喜歡,鴨子不好,弄出來皮黑脂肪韌,噁心。

相對可靠些的牌子有家常的"天外天"(亞運村、翠微大廈、西外、東內等很多),價廉物美。再上些檔次的烤鴨就數大名鼎鼎的"鴨王"(建國門外大街賽特西側)和"九華山"(西三環)了。據說江主席吃的烤鴨是"九華山"特供,有點誇張了。"便宜坊"的烤鴨據說也不錯,可惜稻糠沒有親自試過。如果你非要吃"全聚德",那推薦去"全聚德"的品牌連鎖店(北京大概有十幾家),價格就下來了一大塊。白石橋的"全聚德"味道很不錯,而寬街的"全聚德"就差了許多(不像麥當勞和肯德基這麼統一有保證)。

除了烤鴨,北京的特色好象就剩下小吃了。老北京的特色小吃都是些不值錢的東西,勞苦百姓和破落旗人的愛好,多為牛羊肉和動物內臟,如:涮羊肉、爆肚、滷煮火燒等。

北京街頭許多飯館的玻璃上都寫着大紅字的"涮"(shuan四聲)你要是以為北京在大掃除刷來刷去就現眼了。涮肉館秋冬季節個個生意興隆,熱氣騰騰,晚上吃一頓,保證你第二天中午還不餓。吃涮羊肉最正宗的是"東來順",王府井擴建後,本店搬到了東安商場5層。"東來順"的羊肉是手切的,鮮嫩爽口,不象許多店是機器刨出來的凍羊肉,人均消費50元,算是物有所值。

我有一個朋友平時不吃羊肉,但去"東來順"從不反對。"東來順"也有分號,但比較後還是覺得東安商場的本店最好。外地來朋友稻糠一定會帶他去。白塔寺涮肉一條街和"能人居"也是傳統的吃涮肉的選地。幾乎每個北京人都有自己習慣並覺得好的涮肉店(比"東來順"實惠的),還不重複,作者在宣武區白紙坊東街15號(經濟日報社對面)"鑫隆四季涮肉"吃了幾次,覺得很不錯,店裡還掛着一副店主和郎木寺活佛的合影。

烤肉在北京也很多,和平門一條街當初整街排隊等位字,火的不得了(現在已經不行)。不管你是騎自行車還是開奔馳來的,全窩在滿是煙熏火燎的屋裡吃的紅光滿面不亦樂乎。烤肉多是韓式,有碳火上翻篦子的,也有平底烤鍋的,"御香苑"是北京較有名也較有規模的韓國燒烤店(連鎖)。一次在廣安門南站的"御香苑"問服務員:"你們老闆是韓國人嗎?"小姐答:"我們老闆是北京郊區順義的。"--真誠實,沒裝大尾巴狼。

小關路口原來有一家"吳瓊花"烤肉店,味美價廉,各種粥更是極佳,可惜不知現在搬遷到哪裡去了,是為一件憾事。中糧廣場地下的"壽福城"則是北京最高檔的韓式餐廳。烤肉季和烤肉苑是傳統的北京烤肉老字號,區別於韓式、日式和巴西烤肉,但已經被壓迫的勢微了。

爆肚是吃牛和羊的胃,是最能代表老北京民間的食品之一,清真。我們平時吃的"紅油百葉"的"百葉"就是爆肚的一種。牛和羊是反芻動物,按照胃的不同部位分成不同的名稱。爆羊肚細分為羊肚仁、散丹、肚領、蘑菇頭、肚板、食信、葫蘆等,牛肚則分百葉、牛肚仁、百葉尖、厚頭4中。因此吃爆肚不是簡單地說"來盤爆肚",而是要點不同的名稱才上菜。但上述分法並不是所有的店都按此標準,一般爆肚店只分7、8個品種就夠了。牛百葉和羊散丹是同一部位,也是最好嚼的一種(初吃必選),水爆完的各個部位蘸以芝麻醬、醬油、醋、香菜末、蔥花、香料等組成的調料,放到嘴裡咯吱咯吱響,那叫一個香。各家店的好壞全在選料和調料配方上,最著名的爆肚字號是"爆肚馮"。

東直門內"鬼街"的金生隆"爆肚馮"是最好的一家,三代爆肚,店主馮國明很有文化,店內環境幽雅,布置地很有舊京餘韻,東西也豐富味美。可是"爆肚馮"這個老字號前一段引發商標掙紛,"爆肚馮"的合法使用權判歸前門門框胡同的"爆肚馮",金生隆的"爆肚馮"招牌悲慘地把"馮"字遮蓋了起來.

再說門框胡同的"爆肚馮",隱藏在大柵欄附近的胡同里,環境就比金生隆的差許多。門框胡同是老北京的小吃集中地,曾風光一時,現在已隨前門商業區一同敗落。但要論老字號的老根,門框胡同肯定能打贏。在門框胡同"爆肚馮"的號召下,一些老字號重回根據地,現在門框胡同有四家值得品嘗的老字號:"爆肚馮"、"小腸陳"、老月盛齋的"醬牛肉""燒羊肉"、瑞賓樓的"褡褳火燒"。上個月,驢壇水手在北京開二大。稻糠帶幾個上海、浙江的驢友去,發現"爆肚馮"的小料太咸,吃的感覺比以前差許。

"小腸陳"就是滷煮火燒,一口大鍋,開張前得先煮三個小時,老湯里泡着豬小腸、肺、豬肉、燒餅,沒到胡同口就聞着香,餓不餓都忍不住來二兩(一兩指一塊餅的,二兩指兩塊餅的),便宜,4塊8一兩,二兩加3毛錢。悉尼奧運會期間,稻糠在那裡碰上一個來京旅遊卻悶在賓館看奧運直播的小伙子,小伙子邊吃滷煮邊興奮地向稻糠匯報奧運戰況,並說:"我天天來吃,又便宜又給勁。"這是對滷煮火燒最貼切的評價。

老月盛齋的"燒羊肉"、"醬牛肉"是爆肚的馮老闆從牛街(北京傳統回民聚居區)給發掘拉來的,現在也多了些品種,如各種面和羊雜碎湯、炒菜等等。"褡褳火燒"則是一家國營飯館在其發源地重操舊業。有驢友曾專門問過稻糠"褡褳火燒"是什麼東西,其實就是外型像"褡褳"的麵皮包着不同餡的大個"煎餃子"(可比煎餃子、鍋貼好吃多了),最好的是豬肉大蔥餡。有次陪外地驢友去"爆肚馮"吃飯前到隔壁外賣了一些,想帶進去佐餐,差點惹出民族糾紛,忘了"爆肚馮"是清真,只好帶到"小腸陳"處大嚼一頓。北京的南城有許多回民,從牛街下來一直到櫻桃園、南菜園,沿途清真飯館不斷。除了涮羊肉、烤肉、拉麵、拉條子等大家都明白的餐食以外,"羊蠍子"館可能是最讓外地人不知所云的。"羊蠍子"也是不蹬大雅的東西,就是拆了肉的羊架,掛在肉鋪里外型很像一隻大蠍子。吃"羊蠍子"很過癮,10幾塊就能買一小盆,連啃骨頭帶喝湯,吃完喝飽桌子上一堆碎骨頭,好象比端上來的時候還多(全拆散了,關節寸斷!)。

在作者家的附近就有一家原名叫"XXX羊蠍子"館的(X是三個羊字按"品"字型組合,重複三遍。收錢的說念"shan山山山",稻糠原猜想念"咩咩咩"呢,哈哈)。現在這家店改名叫"納林套海羊蠍子館",這幾個字還蠻文化的,不俗,但不知所以啊,詢問店員,人家解釋說那個X字工商登記的時候電腦里打不出來(稻糠一年前就知道打不出來了!),就讓改就改了。聽說哈爾濱還有一家清真餐廳的名字更絕,是三個羊三個牛三個魚組成的,應該念"膻笨鮮"嘍,不知道工商局的怎麼跟他急。為什麼叫納林套海?作者其實不想解釋,一解釋就俗了。納林套海是地名,是老闆當年在內蒙古插隊的地方。作者作想,着納林套海要是人名,肯定就和老闆有點意思了……得,別琢磨了,吃吧。

夏天這個店裡啃"羊蠍子"的從店內擴展到半個馬路(外加一盤蘸"王志和"臭豆腐的炸饅頭片)。一些非清真的家常菜館也有"羊蠍子"的賣,常常在向外的玻璃上就寫着,但在高檔些的店就很少見了。西便門橋北側有一家"羊蠍子李",算是吃羊蠍子比較正宗的字號,但叫"羊蠍子李"的好象別處也看到過,不知道這裡面的淵源如何了。

北京的清真食品是北京特色飲食中的重要部分(包括"驢打滾"、"艾窩窩"等年糕系列、白塔寺的"茶湯李"等),"東來順"(東安商場)、"南來順"(大觀園西側)、"白魁老號"(東四北口)、"鴻賓樓"(月壇西)都是著名的傳統清真大店,回民結婚請酒常選這些地方。你千萬不要以為回民的飲食沒什麼好吃的,更不能以為回民就少了許多口福。作者木認識一位不吃牛肉的回民,這個……就確實有點損失了。多說一句"南來順",一次陪朋友去吃涮羊肉,那裡的涮羊肉居然改成一人一個的酒精小火鍋了,這常吃涮羊肉的都知道,除了選肉還必須是木炭大銅爐,酒精小火鍋是衛生些,但這種"改良"就是"改死"了,生生讓史湘雲變成林黛玉。

北京地大人雜,南來北往的人也帶來了各地飲食,幾乎什麼口味的店都有。稻糠還有一條秘密的經驗傳給眾驢友,各地(大的論省,小的論地市)駐京辦事處是吃地方特色菜的佳選,如果你無意閒逛看見一家辦事處一定打聽一下有無飯店食堂。三里河的新疆辦事處和大佛寺內蒙古辦事處的羊肉都是極品(內蒙古辦事處的手抓羊肉是衣食住行的松雲斑竹推薦的,不好吃你們找他)。

北京還有一家著名的新疆風味餐廳"西域食府",王府井店在燈市口松鶴大酒店對面,中關村店在當代商城對面。牛街北口新開了一家"吐魯番",陽蔥頭頂的建築,很顯眼。前邊提到的政協烤鴨店的隔壁還有一家內蒙古莜麵美食城,大廳里都是蒙古包,挺好玩,有烤全羊和歌舞表演。莜麵是燕麥做的,色黑髮粘,稻糠第一次在承德吃的時候就不太習慣。如果你好這一口,西單民族文化宮後面還有一家門帘古樸的飯店,大木門,進去就是個石磨,牆上寫着"村規"、陝西土語的發音和解釋等等,挺鄉土(價錢可不鄉土),是陝西某駐京辦開的,特色也是各種莜麵。一版提到過一家在西二環白紙坊橋東南的"京閩賓館",是福建福安市駐京辦開的,在那裡能吃到北京少見的福安(福建)餐食,以各種湯為特點。現在需要特別強調的是,這個賓館已經沒有了。

新街口"西安飯莊"是北京吃"羊肉泡饃"的好地方,阜成門內靠近白塔寺還有一家陝西的"葫蘆頭泡饃",很正宗的。一次稻糠和朋友去"葫蘆頭泡饃",朋友一句話差點讓作者噴飯,說的是"葫蘆頭就是肛門。"__這話一想就不對,要是肛門那就稀缺了,價錢肯定不是十幾塊能打住的,但想想那構造功能也差不多。從此,稻糠再沒去嘗過,有四五年了吧。

川菜不能不提,四川人在飲食上的創造和貢獻"怎麼宣傳都不為過"。有驢友問"陳川粵",就在阜成門華聯商場附近,作者沒吃過(隔壁金都假日飯店的自助餐中午38,冰淇淋管夠,倒真不錯),不過稻糠的一位四川同事常去,應該不會差。

建國門長安大戲院東口往北走再東拐有家四川駐京辦事處,那裡的川菜很本色,價錢也便宜,適合3、5個人的規模去吃(桌子小),"口水雞"、"水煮翠魚"、"泡菜"都不錯。官園青年宮電影院隔壁的"巴國布衣"(怪才魏明倫寫的店志,價貴,一盤烤鴨皮樣的東西賣出外面一隻烤鴨的錢)、賽特附近的"渝信酒家"、"市長之家"(惠新東街)附近的"千翔閣"都是川菜的好品牌。長椿街地鐵口南和北三環的"鄉老坎"也是特色川菜,有些別家沒有的菜品,作者很喜歡裡面的"全家福",每去必點(這裡好象經常有網友聚會喔)。長椿街地鐵口往北走一小站地,叫南鬧市口,那裡也有家不錯的館子叫"瓦缸大酒樓",酸罈子很有味道,裝菜的瓶瓶罐罐也與別處不同。

提到"水煮魚", 嘴裡就開始咽口水,那過癮__又辣又麻,嘴唇像夢露。"水煮魚"是前年開始在北京能吃辣的人群中流行開的,有幾家專營"水煮魚"的店很有名。原來國展附近西壩河重慶飯店旁側的"水煮魚"現在遷到西邊遠方飯店的"紅金魚"了,靜安中心路口往西路南又開了一家"水煮魚"分店,長虹橋和安慧橋的"辣婆婆"也是極響的水煮魚招牌。

風水輪流轉,今年冬天水煮魚已經讓位給"香辣蟹"了。這種香辣蟹是配合火鍋的吃法,每斤蟹有58元的,也有48元的,甚至38的也有。香辣蟹的口味像是來自四川,北京一家香辣蟹館宣稱大師傅是老闆三下四川請來的。另一家火得不行的館子(高梁橋的"蟹老宋")則說自己是湖北原味,說香辣蟹原名"楚香蟹",因其先麻後辣,最後留香,才被俗稱為"香辣蟹"的,香辣蟹是從湖北走向四川重慶然後打向上海北京甚至全國的。"楚香蟹"說得頭頭是道,但作者還是覺得奇怪,一是聽四川的朋友說成都3年前就有香辣蟹了,沒聽說有湖北什麼事;二是香辣蟹現在都號稱是緬甸蟹、越南蟹,湖北自然不可能用外國蟹來成就自己的特色菜,當然四川也不可能。稻糠不知道這香辣蟹到底是何淵源變遷,嗨,管它呢,只要好吃,英雄不問出處。亞運村北辰東路的"秦記香辣蟹"蟹每斤58,個大,是作者吃過最好的一家。

四川火鍋已無當年之勇,好這一口的人常去鬼街。正式些的一般會去"金山城"(大北窯中服大廈、新世界、奧體中心等)、"皇城老媽"(大北窯南路東、長椿街路西).但"皇城老媽"努力樹立川菜第一火鍋品牌,東西就隨環境管理廣告貴了許多。"譚魚頭"(東直門內、亞運村等)是一匹黑馬,在麻辣火鍋勢衰時帶起了一批魚頭火鍋的興旺,但現在由於加盟雙方的糾紛,北京許多"譚魚頭"改換門廳叫"李老爹"了,原來的東西倒都還在又新添了些。

魚頭火鍋是川西張大鬍子帶出來的,傳說其妻體胖,不堪廚房勞作,張大鬍子的手藝實際來自於其內人的族傳秘方。"譚魚頭"據說得到過張大鬍子的親傳,也有說法是新津張大鬍子才是正根的。點單時要明白:全魚頭是魚頭帶段脖子,半魚頭就是半條魚,淨魚頭則是只有魚頭,魚頭下鍋8到10分鐘吃最鮮嫩上乘。但身處"鬼街"的"譚魚頭"一般晚上11點就打佯了,夜行驢需注意。牡丹環島西路南的"孫鯰魚"也是嗜魚者的樂園。

說到吃魚,隆重推薦一家"三和鮮自家菜",地方很難找,在永安里賽特東邊的第一個十字路口往南100米再往東200米,沒有人帶自己絕對發現不了(西苑飯店南門東側100米也有一家)。"自家菜"就是自成一統,其實也是融合了北京菜、川菜、上海菜、湖南菜等等各種口味,最叫賣的是一魚三吃的"麻辣鯰魚"和"紅燜羊肉"。滬江小排和炸過的雪裡蕻葉子配筍尖都是好看又好吃的小菜。

西單的"天府豆花莊"是四川小吃匯聚的老字號,西單改建後搬到了西單文化廣場的地下,許多人以為它沒有了,其實規模比原來還大了不少,東西還是比較地道的,小吃嘛,玩的。相比,王府井的東安夜市其實沒什麼意思,雖然各種地方小吃開大會,但都不正宗,而且不便宜,滿足一下外地遊客一網打盡的願望。也就是都吃到了,沒什麼感覺,跟沒吃一樣。

以辣計,前三家是四川、湖北、湖南,有個什麼不怕辣,怕不辣,辣不怕說法的,稻糠也給辣糊塗了。湖南菜在北京也很多,傳統老店是"馬凱"(鼓樓南、長椿街地鐵東北口),但"馬凱"現在屬於"華天飲食集團",大一統了,特色味已不足,感覺比較"面",同類的還有阜成門外國賓賓館附近的"曲園",端上來的盤子邊上都掛着特一、特二級廚師的名字,挺唬人的。東單人藝小劇場附近的"湯王"、和平里的"將軍府"都是吃湖南菜的主要選擇。方莊的"洞庭水魚"更是美味與營養的絕佳組合__滿屋子的王八。

湖北菜就是阜成門的"魚米楚鄉"和開了N家的"九頭鳥"。"九頭鳥"的本店在航天橋附近,北太平莊分店(橋東南)、安定門分店交通方便,環境和菜品都不錯,推薦菜有"排骨燉藕"、"燉雞湯"、"素鴨"、"糯米填藕"、"炸泥鰍"、"沔陽三蒸",主食吃"豆皮"。那個做假帳的藍田集團在長城飯店後面還開了家"藍田酒店",一進門就跟進了作案現場一樣,好象以包間為主,小姐跟着你上樓,一邊快走一邊用耳麥安排,服務員還忑多,都偏着頭:"收到,明白"。進了這地方就得明白要出血,不過藍田啤酒免費。

北航對面的大排擋里原來有一家經營貴州凱里"酸湯魚"的小店,店主夫婦帶一個小孩從凱里來,稻糠曾不遠幾十里(北京太大)去過幾次,後來發現可能是為了適應大眾口味,一些獨特的刺激性調料被減量或替代了,味不如前,現在好象都拆掉了,要想吃"酸湯魚"只能去鬼街了,從東往西走,第二家"酸湯魚"的味道好一些。小關吉林飯店附近的"黃果樹酸湯鵝"屬同一品種,口味辣里含酸,比較特別。開胃。

雲南菜平時吃的人不多,民院附近有個雲南籍老師的家屬開的小門臉,麗江駐北京的一個朋友說不錯。在四環紅領巾橋西南新開了家"茶馬古道",老闆是一畫家,裝修的很有藝術氣氛,也常有名流光顧,按稻糠那麗江朋友的話說:"太宰了,我們在雲南吃飯很便宜的。"一看這納西族的男人商業頭腦就不夠,呵呵,讓一個漢人在北京大賺雲南菜的錢。

東四北大街322號的"孔乙己酒店"(紹興菜)雖然就在路邊但很低調,黑色木柵門,經過都不容易注意到,進門卻別有天地,迎面是魯迅先生的頭像雕塑,下面是一些相關的書籍,餐具和廳堂布置體現的是江南水鄉的調調,菜譜是毛筆手寫體,點菜都是一種享受。"孔乙己"的新店在什剎海後海南岸,臨水憑風閣窗看竹,小資地很。

吃淮揚菜,北京有"國宴"(長城飯店南側小馬路進去,路口再左拐),當年周總理的廚師在那裡掛名指導,老爺子自己不動刀了,天天喝茶打麻將,碰到貴賓或者老闆的熟人朋友出來露個臉,滿口的淮陰腔。景山後面,地安門大街41號"景苑食府"也是純正淮揚菜,"沙河魚頭"乃北京一絕。

介紹了半天外地菜品,把推老北京特點的餐館倒是冷落了,除了前邊提到的涮羊肉、爆肚等小吃,北京專門賣炸醬麵和京味文化的館子也很多,店員都是小二打扮,一看進客人了,一起吆喊,不習慣的能被嚇着。地壇東門的"壇根院食坊"是京派餐廳的極致,紅燈高掛,小路上有拉洋車的(免費呦),門口站一面善的老爺子,穿着大褂,抱拳相迎。"壇根院"每天晚上7點半都有京劇、雜耍、相聲等曲藝表演,來這裡主要是看個熱鬧,體驗氣氛,為什麼說半天才提到它,是因為這些飯館(包括類似的"老舍茶館"、"大宅門")東西確實沒啥好吃的。來的都不光是為了吃。

中國人愛吃麵,驢行在外,能吃上一碗熱面足以溫暖全身心。除去民族情緒外,稻糠印象比較好的有長椿街的"面愛面"和北太平莊的"八番面屋"(北太平莊橋西南過街橋,對面是製片廠),日式,有肉有菜有蛋有湯,看着就有營養有胃口,十幾塊錢一大碗,骨湯麵、大醬面、涼麵……,還有特別要推薦的是"鍋貼",薄皮透明,香軟可口。一碗麵,一鍋貼,一小菜,足矣。但是稻糠前幾個月再去"八番面屋"的時候,發現鍋貼皮厚了,面也大不如前。

最後提一家"不見不散",對,就是那家與電影同名並有股東關係的"不見不散"港式茶餐廳(北京站口恒基中心二層)。24小時營業,環境幽雅舒適,會友約人、等火車最好不過(不管吃不吃都有免費的茶水)。各種港式快餐品種豐富,而且特別推薦的招牌菜就幾十種,嘗不過來。喜歡辣的朋友一定要單獨向服務生要辣椒醬,它那種辣椒醬是蝦蓉的,佐餐很好,但你不要他不給。香港人精着呢,可咱這驢嘴吃天下的老饕也不是剩油的燈啊。

"拉燈、拉燈……"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2: 恭祝各位網友明天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