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朋友很好奇地問我:你和你婆婆的關係真像你寫的那麼融洽嗎?我認真地回答:確實如此。
婆婆和我,彼此在各自的世界裡生活了幾十年,突然間要在一個屋檐下共同生活,其融洽的基石自然是雙方的修養與品德。“相敬如賓”用在我們的關係上蠻合適。比如她有時會忘記事(年紀大都會有),我便寬慰她“沒事,沒事,沒什麼關係”。比如我有時說錯話,做的事不如她所預料的,她也會客氣地說“沒關係,改一下就可以了”。兩個人都不會把芥蒂放心上。
她上了年紀,若不是為了移民監,她何苦要和你在一個屋檐下,回重慶要怎麼快活就怎麼快活,對不對。在這裡幫你做飯,接孩子,收拾屋子,洗衣服(雖然這些你都可以做),你是不是應當懷着感恩的心,凡人,誰能無過,彼此寬容些。
所以和婆婆在一起偶爾還能親密一下,手放在她肩上,說說笑笑。
在這個家庭里,只有領導回來,我們才會出現風雲突變。每每他回家之前,我和婆婆一定進入一級警戒狀態。趕緊檢查爐頭有沒有達標,吸油煙罩趕緊換個新的,廁所一定要再額外做一次,樓上樓下,特別是犄角旮旯都一定要小心再小心。至於沙發下面,冰箱下面,若是不至閃腰或搬得動,那是一定要做的。否則,領導回家不止是臭臉那麼簡單,也不僅僅對我臭臉這麼簡單。我經常說:這個家庭最不和諧因素,其實,就是領導。
這樣講領導肯定會生氣。因為他不認為自己“破壞安定團結”。比如某天,他舉止不文明,我告誡他,注意自己行為素養。他一回頭對婆婆說“你媳婦說你沒教好兒子”。你說,這不是挑事嗎?!再比如,他出門忘記帶手機,他會第一時間責問你“你為什麼不提醒我?!”,而不是自我檢討一下自己怎麼疏忽了。一個家庭里有這樣一個攪屎棍會不會讓你生活得很累?
一個單位里,會不會也有一個特別能攪活的人。到處挑是非,傳閒話,不承擔自己的責任,遇到事就找別人頂上。讓本來平靜的日子攪得沉渣泛起。讓每個人都生活在情緒的“霧霾”下。
一個社會裡,會不會也有一些特別喜歡攪活的人。看人看事不看正面積極的,永遠盯着或挖着不足的那面恣意做文章。比如柴靜的〖穹頂之下〗,正面者看到積極改善環境,負面者看到個人私生活。比如移民們自發團結起來做某事,正面者看到大家的愛心熱心,負面者想到“又有人撈一筆”或“有人博出位”。
細想起來,從家到國,這樣的人是無可避免的。雖說每個人都可以有自己的立場,角度,觀點。但,從善意的角度推已及人應當是一個人最基本的修養吧。總愛找別人茬(從不反省自己),說好聽的是指出對方的不足以達到更加完美,說難聽點就是“找事”。
在自己尚且做不到完美時,可否用一份良善的心態與人相處呢?人若犯錯時,都是希望得到別人的諒解的,何不在別人犯錯時,首先給對方一個包容與理解的笑容。〖聖經〗上說:你想別人怎麼對待你,你先怎樣對對待別人。希望這話,能放在心上時刻銘記。
51周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