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選結果 象徵意義重大
政治分析師指出,17日的省選雖是執政的自由黨獲勝,但是無論誰勝誰敗,這一次省選都具有顯著的政治象徵意義。
1972年,社信黨省長班奈特(W.A.C. Bennett)敗在新民主黨對手前夕曾警告:「社會主義者的時代來了。」
當年,執政了20年的社信黨被白瑞特(Dave Barrett)的新民主黨迫下台,自此卑詩省政治生態呈現極化30年。
儘管卑詩自由黨省長金寶爾在選戰期間,亦曾給新民主黨貼上「大工會」卷標,但就從來沒有以「社會主義者」來稱呼對手。
事實上,現在的新民主黨也不像班奈特時代的新民主黨。舉例說,詹嘉路目前所領導的新民主黨,從沒說過上台後會逆轉金寶爾政府的減稅政策,也沒再提大幅增加預算開支的構想。
卑詩大學(UBC)政治科學家塔波認為,兩大黨的「政策重疊」其實相當大。他說:「一名首度前來溫哥華、對卑詩政治歷史不了解的外國觀察家會認為,自由黨和新民主黨沒有什麼差別。」
另一名政治科學家、維多利亞大學教授羅夫說,卑詩的政治風向似乎有所改變。
羅夫指出,詹嘉路甚至聲明,前朝的新民主黨省府,根本未能平衡重要的企業與勞工關係。羅夫說,詹嘉路很明顯要「扶正」選民對新民主黨的舊形象,使新民主黨成為一個走中間路線的黨。
羅夫又指出,金寶爾省長顯得比以前更務實,少了一些僵硬的政黨意識形態。羅夫說,當他閱讀卑詩自由黨2005年競選政綱時,還以為自己手上拿着的是新民主黨的政綱。
塔波又表示,這次相對缺乏口水和火花的選戰表明,選民已接受和支持一種新的選舉文化標準,逾越這些規範的政黨或政治人物將會自吃惡果。
西門菲沙大學政治科學專家艾芮克森則有另一番見解。她認為現在和過去的政黨支持基礎不一樣,現在的選票票源比較集中於城市,以前側重郊區,同時選民對政黨的忠誠度也大不如以往。
塔波說,卑詩省過去充滿個人攻擊、意識形態對比鮮明,而且在加拿大各省中最為突出的「荒狂政治」(wacky politics)時代可能已告終。
(世界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