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上海姑娘說,每個人至少要來一次溫哥華 |
送交者: 無邊雨絲 2017年03月02日01:23:00 於 [加國移民] 發送悄悄話 |
溫哥華港灣(BCbay.com)專欄作者芷語: 每個人都有異鄉夢,有時候出走並不是因為家鄉有多麼多麼不好。世界這麼大,我想去看看。人生這麼短,換個地方生活如何? 然而出走說容易,其實也有許多艱辛。許多移民來加,頭兩年的適應期最難過,文化的衝擊、經濟的困窘、揮不散的鄉愁……這個時候也最容易懷疑當初出走的決定。不過,一個上海姑娘卻在英文媒體“The Source”發聲:每個人至少要來溫哥華一次。 小N,90後上海妹子,來溫一年半,就讀UBC。 同許多人一樣,小N將出國留學視為人生轉折,感受新城市的風土人情,小姑娘不由得將兩座城市進行對比。 小N向老外讀者介紹上海:“雖然兩座城市有許多區別,但有一點共通之處:文化的多元性。” 跟溫哥華一樣,上海作為一個國際化的大都市,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同時也擁抱了多元文化。“老外”去上海生活,不用擔心無法融入主流文化,上海有很多西式的社區及生活方式。也跟溫哥華一樣,在上海,你可以聽到各種各樣的語言。 小N在上海生活的前22年,見每個人每天都匆匆忙忙地奔波,疲於工作,無暇關心周遭,以為這大概就是城市該有的樣子。然而溫哥華刷新了她的城市觀,讓她在這裡有許多快樂時光。 小N舉了一個很小的例子——她在上海坐地鐵時丟過一次錢包,也報了警,但等了半年沒有任何回復。而來溫哥華三個月時,她也在一個建築工地附近丟過錢包,正在她萬分沮喪、認為錢包肯定也找不回來時,有人在臉書上給她留言表示撿到她的錢包請她過去拿。小N至今還在手機裡保留着那條留言,記住這份溫哥華溫情。 我相信,丟錢包被找回的絕不只有小N。朋友Elvis就經歷過一次。那時他剛下飛機,小包里有近萬加元的現金、銀行卡和許多重要證件。馬上就要開學,這意味着他不僅不能按時報到,連吃飯生活都成問題。結果,就在他愁腸百結的時候,一個白人老太太聯繫上了他,並親自開車給送了回來。 另一件讓小N“愛上”溫哥華的事是國殤日。小N來溫經歷過的第一個11月11日,沒有人瘋狂剁手網購,幾乎每個人都在胸前別上一朵象徵戰士鮮血的紅色罌粟花。教授在課堂上提到,勝利廣場這天將有遊行,小N於是特別乘坐巴士前往。 途中,一位下車的女子沒有留意她佩戴的小紅花已不小心掉落,巴士司機馬上停車,叫住了她,並下車撿起小紅花,為她戴好,兩人相視一笑,而車上“被耽誤時間”的乘客沒有一人有怨言,反而都是滿臉微笑。 小N說,那一刻她的感覺非常複雜:因為在上海生活20多年,見慣了行色匆匆以及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路人,“這事如果發生在上海,車上的乘客肯定會等得不耐煩。” 就是這樣那樣的小瞬間,讓小N愛上了溫哥華。現在,她依然會以上海的繁榮為榮:嘆為觀止的天際線、五彩繽紛的夜生活……但她以為,溫哥華的這些友好溫暖的小瞬間,使這座城市成為她心裡那個可以稱為“家”的地方;她感慨:每個人都至少要來溫哥華一次。 ———————————————————————————————————— 如果你也覺得至少要來一次溫哥華,理由會是什麼? 在悉尼出入超市要驗隨身包,溫哥華不要;溫哥華同時有雪山海灘;溫哥華帶孩子推車去公園,大部分時間推車隨便放…… @西門公子 這裡四季分明,景色優美,有雪山,有大海;冬可滑雪夏可划船,春秋則登高望遠。北方的孩子可以感受南方的潮濕又不至於體會回潮天的漚悶;南方的孩子可以感受北方的冰雪又不至於凍死…… @花栗鼠 城市顏值太高了。出生成長於內陸城市,生活在山海相依的溫哥華是完全不同的體驗! @Amabel 溫哥華長大的男人會取悅女人,會分擔很多家務,女人心裡感覺好啊。 還有手機沒電了跟溫哥華的人借用電話,一次成功。 @Oliver 前幾天下雪發現我家小公園裡面有狗便便,打電話舉報,政府派人過來清理並打電話表示感謝,說會加大對寵物管理的宣傳和巡邏。 @Sophia 帶娃輕鬆方便啊,不用一直一直三步以內跟着,過馬路放心多了。 @Kelly 衛生間咯。每次在國內上廁所我都要鼓起勇氣才能去…… @jingwang 在公共場所遇到什麼困難,很多人會主動提供幫助;給孩子尊重的感覺,從小養成獨立人格。 @Monica 滑雪。公園。空氣。暖和。 @Kathleen 個人覺得溫哥華算不上一生當中至少要來一次的地方,因為它沒有驚艷到有非來不可的理由,但是,這裡是讓我來了就不想走的地方。多元文化、包容、食物、風景,比起香港的繁華便利,這裡的簡單舒服讓我更歡喜。 |
|
|
|
實用資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