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查花
我問一個朋友,這個“著名僑領”是一個榮譽稱號,還是一個官職?她想了想,實在找不到一個準確的定義。如果是榮譽稱號或官職的話,一定應該有個上級主管單位,起碼得有個命名的機構吧。但是,想了半天,這各種僑團組織,應該是獨立申請的,無主管、無利潤、無政治目的“三無”機構。所以,這個著名僑領來得真有些蹊蹺。
在中國要想混上一個“著名”的什麼什麼,至少要十幾年的奮鬥,或者需要貸些金錢往上猛砸、猛吹,也說不準能不能弄上個“著名”。加拿大不愧是民主自由國家,一切奮鬥歷程都可以簡化,只要寫份章程,找個英文好的譯成英文,幾十塊錢,立馬變成貴族。於是名片上就多了一個閃亮的頭銜,難怪中國的一個哥們講:從加拿大回來的,都很厲害,動不動都是全國性組織的頭頭哇。
我想他要是真的來了加拿大,憑着他的三寸不爛之舌和革命精神,當個國家級的頭頭也是小菜一碟。不過,也不能盲目樂觀。為什麼呢?縱觀名稱資源,顯然已經貧乏了。這加拿大政府也不控制一下群眾團體註冊的名稱,跟文化大革命的時候差不多,你想叫啥就叫啥,全面滿足小闖將的虛榮欲望,象“全加”呀,“北美”呀、“華人”哪,這些大包大攬的名稱已經沒有了,實在想不出還有什麼能統帥這些機構的名詞了。恐怕只有太陽系、宇宙之類的,不過以這些詞命名的團體,多半也是該去看心理醫生的主了。所以說,不是他無能,而是老弟兄們
太狡猾了,知道商標註冊的厲害,知道知識產權是受保護的。有識之士,現在註冊幾個大的名字,說不定以後還可以買錢呢,不怕註冊不到,就怕你想不到。
而沒有組團意願的僑民們,本想兩耳不聞窗外事,但不知不覺地已經被很多人代表很多次了,雖然你人不知鬼不覺的。只要到了一些關鍵的節日和場合,這些“著名的僑領”,雖說沒有專車,沒有工資(臆想,不足為據),但還會意氣風發,底氣十足地說:我代表旅加全體華人,向尊敬的………
每當我聽到這樣話語的時候,真的不知道應該高興還是別的什麼。不說我們可不可以隨便地被代表,只是想我們真的需要上百家華人社團來代表着幾十萬移民嗎?而這麼多的社團,到底是為了大家而存在,還是為了幾個首要頭目而存在?是為大家帶來利益,還是為幾個創辦者帶來真正的利益,或政治或貿易。當然為了促進交流和友誼,這樣空洞和無法驗證的宗旨,每個協會都會提及。但最主要的我想都沒有寫進自己的章程,那就是為回中國做事情,或辦事情方便一點。哪怕是一個空頭的光杆司令,只要經常花錢買票參加一些餐會,總會和一些頭頭腦腦混張合影,說不定哪天就上了報紙,免費與否都好,反正都是鉛印的,雖然沒有照片清楚,但也算社區小範圍的認可。吃得多了,照得多了,也就功成名就,著名僑領的頭銜隨時會空降在自己的頭上。到時候,到中國轉一圈,中英文的名片一發,大話說上兩句:“到了加拿大給我個電話……”(明知他們也來不了,來了也算外逃,還敢找誰?),還是有不少小官僚會買帳的,花天酒地,小小腐敗一把,那種成就感,就算在加拿大天天忍氣吞聲,跟在別人後面喝杯被敬的可樂(自己買單),也算值了。
我真的希望各位著名僑領,能在百忙之中寫一份自己的工作總結和介紹一下自己的身世,參加了多少酒席應該也算成就之一和主要工作吧,說說著名的和僑領的來歷,讓我們這些覺悟低下的人學習一下,也算增加一些敬仰之意,也算對得起“著名”和“僑領”兩個詞。不然的話,實在不願意被你們天天所代表。雖然你們的確沒有讓我們出錢出力,但是感情被代表了,也是同樣痛苦的事情呀。
如果僅僅是給自己帶來一些眼前利益的話,或者為了給社區帶來一些茶餘飯後話題的話,還是不要再做著名僑領了吧。起碼保護一下我們這些凡人,對社團的一份崇敬之情,為我們保留一份乾淨的土地吧。如果也像孩子一樣,每天打打鬧鬧,動不動就哭哭笑笑,把感情誇張地寫在臉上,說出話來不是南極就是北極的,老讓別人說 “國人哪”,是不是也挺彆扭的。
我還是真的想知道“著名僑領”,是怎麼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