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大川
萬維讀者網 > 加國移民 > 帖子
木然:等你在下周末----多倫多見證理想
送交者: 木然 2005年06月08日17:57:20 於 [加國移民] 發送悄悄話

等你在下周末:多倫多見證理想

木然

筆者在寫作開始,曾想給“夾Band一個準確的中文定義,但推敲來推敲去,始終找不到一個準確的詞兒,比“夾Band”要更有力量。這恐怕是許冠傑的原因,長頭髮,喇叭褲,一把吉他,歌神在七十年代,就是一副“一班 Good Friend ,我地夾 Band”的Band仔形象,當然還有那首《潮流興夾Band》。

“夾Band”應該是很多年前的事情,假如今日你身處香港,你對朋友說:“潮流興夾Band”,一定會引來“噓”聲陣陣,因為講夾BAND,豈是“依家” (現在)的事呢,香港人講起夾Band,可以從許冠傑講起,然後是溫拿五虎,再之後就是Beyond、太極、達明一派、草蜢一路走來。

經歷過七、八十年代的年輕人,就算沒有親身夾過Band,但一定亦曾有過為Band狂熱的日子,當然,那是在過去,是在香港。

但如今在多倫多,一隊來自中國、香港、泰國以及加拿大本土華裔青年組成的Band隊――SPARK搖滾樂隊,將於6月11日在北約克1133 Leslie Street的韓國文化交流中心(Korean Canadian Cultural Association ),據SPARK樂隊創立人、樂隊主音歌手以及詞曲作者Blur Wu介紹,這次晚會是繼去年三次舉辦音樂會後的新嘗試。晚會現在定名為“Summer Spark(激夏)大型搖滾音樂會”,顧名思義,就是與一般的音樂會有所不同,台上台下都是這場音樂會的表演者,加上樂隊邀請了本地出色的年輕華裔創作女歌手木蘭(Moulann),美少女歌手宇琨為演出嘉賓,還有活力四射的約克女生三人演唱組以及街舞組合共同演出,相信,2005年這個夏季之夜,將會給所有參加晚會的朋友,留下鮮明的記憶。”

**為了音樂,他們走到一起來

Blur Wu中文名叫吳寧東,2002年從廣州移民多倫多,之前是廣州活躍的地下樂隊組織者,在國內曾在電台,唱片公司,琴行擔任策劃工作,擁有超過10年演唱會策劃經驗。

Blur告訴筆者,剛移民加拿大的時候,感到很“悶”,每天除了打工,基本沒有任何娛樂生活。他還記得自己第一份工是在大統華,那時他是早期的第一批員工。操粵語的Blur後來遇到一班香港人,這使他如魚找到了水。“至今我很感激那班朋友,在我最沉悶的時候,他們用音樂向我召喚。”

貝司手阿Paul來自中國四川,他現在是電子工程師。與Blur一樣,阿Paul有着很多年的“夾Band”史。“八十年代初,那時大學剛畢業,我曾萌發過將這當成職業,跑過成都,也跑過杭州,跌跌撞撞一番之後,發現靠音樂吃飯很難。印象最深的,是每天晚上騎着自行車,從城市的這個角落到另個角落去演出,一晚上伴奏好幾次《愛你一萬年》”。

阿Paul移民加拿大後,在香港人組織的一次聚會中與Blur相遇,這兩個人後來創立了SPARK搖滾樂隊。可以這樣說,沒有他們,就沒有6月11日的“激夏之夜。”

長得很酷的Jack,一副墨鏡,很具鍵盤手的風範。他畢業於上海師大音樂學院,有20年古典鋼琴科班基礎,專長即興伴奏和器樂編配,在國內曾在多家製作公司擔任配器製作,同時也在上海的各大酒吧擔任樂隊鍵盤手。“剛來加拿大,覺得一下子失去了音樂,那種滋味確實不好受,後來遇到了Blur他們,一下子感覺天空晴朗了,生活有意思多了。”

Jack目前正在苦讀英文,目標是進入約克大學繼續深造。

與Jack相反的,是Richard的秀氣與靦腆。這位從小熱愛音樂,立志要做一個錄音師的結他好手,喜歡寫歌作曲的他,在舞台上,卻是一派王者風範。

Tommy是樂隊的鼓手,他畢業於約克大學音樂系,主修爵士鼓,他出沒在許多西人Band,對於不同風格的音樂形式,他可謂駕輕就熟。

就讀於懷爾遜大學通訊衛星專業的漂亮女孩宇琨今年只有19歲,她自幼隨父母移民加國,對於能加入SPARK搖滾樂隊演唱,她說這是件很開心的事情。明星夢是許多年輕女孩所熱切盼望的。宇琨說:“我不會將唱歌當職業,但是,我會將唱歌當着生活來享受。”

關於2005年“Summer Spark(激夏)大型搖滾音樂會”,有一個人不得不談,這就是木蘭。

三歲移民隨父母從台灣移民加國的木蘭告訴筆者:“我是夾在東西文化的夾縫中成長起來的,15歲以前,我從來沒有聽過流行音樂。

“我的父親出生在日本,他在台灣長大,我媽媽是台灣人,我自小在很傳統的音樂訓練里長大。記得是15歲那年,第一次和台灣的朋友去唱卡拉OK,齊秦的《不讓我的眼淚陪我過夜》一下子吸引了我,從此以後,我發現在我的音樂靈感中,其實存在着很普遍的中國元素在內。”

作為是次晚會的演出嘉賓,木蘭將會自彈自唱多首創作歌曲。這位畢業於約克大學音樂系的音樂人,具有很好的音樂理解力,無論是唱功,還是創造能力,她在好多個西人Band隊中客串,獲得相當出色的評價。

在五月第一個周末的夜晚,剛剛排練完畢的SPARK樂隊成員圍坐在火鍋旁,向筆者講述着他們的故事,他們的話語中除了有興奮和期待外,最重要的,是開心。

**夾Band是種文化

夾band文化,首先體現在兩種不同的元素組合,其一是音樂,其二是個人潛能的發揮,兩者缺一不可。當然,夾band最需要的是舞台,以及觀眾。

夾band在香港起步較早,除了香港得天獨厚地承受着海外文化與傳統文化的衝擊外,另一個最重要的原因,是在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由許冠傑牽頭的,開創粵語流行音樂潮流運動,給香港歌壇注入了一股新潮流,新空氣。夾Band,這種原本屬於高雅的藝術形式,已成為草根階層宣泄情感,聯絡友情的聯繫。正如許冠傑的歌里所唱的:“成隊Band 依家High左跳上架 Van,旺角唱到北角再落九龍城,你地個個要合作,咪撂臭雞蛋猛定,同隊Band個個握手,我地朋友做成……”是七十年代香港夾Band文化的最好體現。

當然,七十年代的夾Band文化里,並非只有許冠傑一人風騷,組建於1969年的Loosers(失敗者),在香港夾Band文化里占有相當重要的地位,該樂隊於1973年重組,定名為Wynners,這就是大名鼎鼎的溫拿樂隊,其中以譚詠麟(主音)及鍾鎮濤(主音兼電子鍵琴手)、彭健新(電結他)、葉智強(低音電結他)和陳友(鼓手)作樂隊的最終班底,於1974到1978年間,共出了10張大碟,一時間紅遍整個東南亞。1978年,鍾鎮濤轉向台灣發展,溫拿遂解散,而溫拿五虎,今天仍舊是娛樂圈舉足輕重的大哥級人物。

講到夾Band,不得不提BEYOND。BEYOND在香港樂隊中的成就僅次於達明一派,成立於1985年的達明一派,可以說是香港華語歌壇上最傑出的組合,基本上是由劉以達作曲,黃耀明演唱,達明的歌曲追求意境和社會意味,在香港頂尖的詞作者和先鋒人士的幫助下,演繹了至今仍被人譽為前衛的音樂。當然,嚴格來說,達明一派只屬於組合的範疇,成立於1983年的BEYOND樂隊,其成員也幾度易人,直至最終由黃家駒(主音及吉他手),黃家強(貝斯手),黃貫中(吉他手),葉世榮(鼓手)組成了固定的樂隊。樂隊起先一直在地下活動,直到1989年才一舉成名並打入主流樂壇,1993年,黃家駒在日本演出中意外死忘,1999年,BEYOND三人組隨之解散。

以筆者的認識,BEYOND樂隊在香港夾Band文化中,起到了承前啟後的作用。在Band的音樂作品中,一改以往頹廢而沒落的風氣,高昂的理想精神,真正體現夾Band文化所表現的文化精神。

正如我們前面所說的,六、七十年代,香港流行音樂風氣的轉變,正是由一班夾Band的朋友帶動,再經過許冠傑的鼓動,推波助瀾,走向頂尖。但可惜的是,在香港的大眾文化中,這種值得尊敬的“音樂”元素未得到應有的尊重,很多Band隊最終淪落為夜總會的伴奏樂隊,而到了八十年代,偶像歌手的出現,樂隊更成為偶像身後的配角。

BEYOND的出現,代表着樂隊從陰暗的角落走到前台,成為音樂的主角。《再見理像》這首BEYOND早期的歌曲,被稱之為BEYOND樂隊的宣言。對此,黃家駒與黃貫中在1989年接受《結他 & Players》的訪問時說“《再見理想》是作為向香港舊一輩樂人的致敬之作。”

BEYOND相當清晰他們的追求以及定位,從1986年的《再見理想》至1993年的《海闊天空》,BEYOND 的“理想”從未放棄,這種視俗為仇的精神,正是夾Band文化的精髓。

當然,BEYOND的理想並非孤立,八十年代開始是個熱鬧的年代,在中國大陸,從原生代的“唐朝”、“黑豹”,到次生代的“指南針”、“輪迴”以及新生代的“花兒”、“羽·泉”,他們不僅是中國搖滾各個層面的代表,更重要的是帶動以及活躍了中國大陸眾多的不知名的樂隊,培養了一代又一代音樂人。

**2005見證:多倫多理想

假若我們將多倫多與香港放在同一層面去作類比的話,那麼,今日的多倫多,猶如八十年代初期的香港,SPARK搖滾樂隊所要做的,正是當年BEYOND所做的。

談到在多倫多組Band,Blur Wu坦言,華人Band隊由於受經費、舞台、演出機會等因素的制約,空間相對狹窄。

據Blur介紹:在多倫多,早在十多二十年前,就有香港人開始玩Band,相信是早期一些香港娛樂音樂界人士,或者是音樂愛好者,在八十年代中移民加國,他們原本有一定的積儲,經濟條件很好,所以玩得起,且水平相當高。

Blur說,他曾到過幾個香港朋友家裡,他們將地庫裝修起來,各種樂器齊全,設備相當專業,這不是簡單花幾萬元就可以搞出來的。

過往我們看過多倫多許多戲曲“發燒友”,他們將地庫裝修成活動室,每晚有不同的客源聚會,有師父演奏,唱戲者每唱一曲需交納數元,一晚下來,談不上賺多少錢,但起碼不會蝕本。

但玩Band的人就沒有這種幸運。因為夾Band最重要的,是舞台與觀眾,這不能與一般的戲曲愛好相比。這也是海外華人組Band難成氣候的原因。

“其實多倫多不乏有猛人。” Blur告訴筆者。“多倫多也有幾支Band技術相當不錯,像Dynasty(唐朝),Carry on等,水準都很高。Dynasty在很多時候承擔起香港一些二線演員來加拿大的演出,本地一些大公司開的Party,還有一些籌款晚會,都會邀請他們。只是,他們僅限於伴奏,沒有設主音歌手。”

而據筆者了解,除了Dynasty和Carry on,還有一支叫Blue Moon(藍月亮),是一把電子琴配兩把小號,主要活躍於一些舞會。

而實際上,在多倫多,玩Band的大陸人不多,這可能因為來自大陸“發燒友”,移民加國後,忙於解決生存,腳跟未穩,難以騰岀時間,營造高質素的精神生活。

如今,“SPARK搖滾樂隊”的出現,改變了這樣一個事實:這是一支由大陸人創立的樂隊,隊員來自中國大陸、香港、台灣,還有泰國,加拿大本土的年青人,是一支擁有主音樂手、演出嘉賓的真正的Band隊。

2005年6月11日傍晚7點30分,由“SPARK搖滾樂隊”主導的“Summer Spark(激夏)大型搖滾音樂會”,這是SPARK經過去年三次演出後,於今年再度出擊,而與以往相比,Summer Spark(激夏)大型搖滾音樂會所宣告的,是一個理想的實現,即在多倫多,我們終於有了自己的搖滾音樂會,有自己的樂隊,以及自己的主音歌手。

假如,讓筆者來當這場音樂會的導演,2005年這場音樂會,應該《再見理想》開始,因為無論條件是否已經具備,但我們應該有這樣的勇氣,就如1983年的BEYOND:

獨坐在路邊街角冷風吹醒
默默地伴着我的孤影
只想將結他緊抱訴出辛酸
就在這刻想起往事
心中一股衝勁勇闖
拋開那現實沒有顧慮
彷佛身邊擁有一切
看似與別人築起隔膜
幾許將烈酒斟滿那空杯中
借着那酒洗去悲傷
舊日的知心好友何日再會
但願共聚互訴往事
一起高呼rock n' roll……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4: 在加拿大一個中國知青的一天
2004: 溫哥華的小半天
2002: (ZT) 二三趣事-溫哥華
2002: (ZT) 回流前需要考慮的十一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