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老在中國大陸是一種美德,成年兒女們常去父母家探望,攙扶着健康的父母外出散步;節日生日送上紅包。一旦長輩染疾,兒女們必穿梭似地環繞病床忙碌。長者也視這樣的被尊為福氣。
可在加拿大,尊老方式不同了。首先無論中英文都罕用“老人”這個詞,英文為Senior, 中文為耆英。而貿然攙扶老人過馬路,反會引起反感:難道我老了?
公車讓座也有技巧,看到老人馬上站起,是不禮貌的表現。正確的做法:儘量不坐專座。如果坐了,那麼停站之前密切注意候車中有否老人,在他們上車之前就站起。也可裝作下車的樣子悄悄讓出就是,不必大張旗鼓。
大多數人退休後像學生放假一樣,立刻投入以前沒時間享受的嗜好,或列出一大堆長期嚮往的項目。左鄰的西人戴維買了兩輛破車修理,興致勃勃地從雜誌上剪輯零件圖,計劃在五年內完成。我驚訝的不是車修復後的價格,而是戴維對待五年就像五天那麼充滿信心。而小輩請客老人,在加拿大也非天經地義。右舍的華裔老伯即將慶祝92歲生日,每次與兒子去喝廣東茶,都搶着買單。
老人們有自己的朋友和活動。上月做義工為溫哥華慈善機構開設的千人耆英百桌宴服務。從心底里敬重那些行動不便的高齡老人,即使需要工具幫助行走,還有這份年輕、樂觀、積極的心態參加聚會。
中西方在尊老以及老者自尊方面的文化差異,和社會福利制度也不無關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