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大川
萬維讀者網 > 加國移民 > 帖子
移民生涯: 象理想主義的鳥兒一樣活着
送交者: 容若 2006年01月04日00:04:53 於 [加國移民] 發送悄悄話

象理想主義的鳥兒一樣活着

作者: 容若

移民生涯中,聽到最多的一個詞是“適應”。人們稱讚那些隨遇而安、能較快轉換角色、調整心理落差的人們為“適應能力強”,這無疑是一個褒義詞。而我,在看到若干移民前懷抱“青雲之志”的朋友們,現在從事着與他們的智慧、能力、興趣及所受教育不相匹配,甚至相去甚遠的低薪工作時,我對這樣的“適應”並不認為值得高興,這起碼不是每一個移民一開始的異國理想。如同一隻關在籠中的鳥兒,儘管生活得舒適、安全,但我卻為它的生命意義感到悲哀。


有着較高教育背景、在母國處於社會中上層生活水準及社會地位的移民朋友,開始的打工,不過是為了謀生的需要,人們安慰自己:這只是臨時的權宜之計,是短期內生存的必需。但年復一年,這樣的處境似乎改進不大。無論是專業工作的“高才低用”,還是非專業工作的簡單乏味,都不能使人們看到事業發展的良好前景,能實現的只是生存狀態的務實改善、子女教育的聊以自慰等等。漸漸的,不少人忘了他們移民的初衷,正值人生事業高峰的他們,專業的進取、舞台的拓展好象變成了多餘的、無暇也不願考慮的事情。他們接受了找工不易、融入困難的殘酷現實,並學會把它看成生活的常態。他們安於現狀,適時地把內心“懷才不遇”的焦慮轉化為享受簡單生活中一點一滴的快樂,並越來越相信這才是體悟到了生活的本真樂趣。一句話,他們“打工打上了癮”,簡單的社會較低階層生活已足以令他們滿意,工作之餘與同族群的朋友相聚,飲酒談笑,更易使他們“醉里不知身是客”,忘了在新家園裡十分邊緣化的身份和地位,當然更不會為此做什麼改進與努力。


與適應性強的人們相比,一些移民朋友有着相反的心態,好象總是與新環境格格不入,他們很難接受如此巨大的落差。在經濟的窘迫與找工的屢試屢敗面前,自尊再三再四地飽受挫折,他們看清楚了眼前的厄運和未來暗淡的前景,大部分人選擇了回流,少數人鬱郁不快地活着,其中個別人,甚至會在偶然的刺激下,放棄生活的全部夢想,提前結束了生命的旅程。他們就象一些不幸被捕獲關在籠中的鳥兒,因懷念天空、不能施展技能而絕食速死一樣,由於對生活的悲觀絕望,他們把外在的客觀環境異化為內心的極大壓力,對自己完全失去了自信與自愛。


我一直懷有敬意的,是象理想主義的鳥兒一樣的移民朋友,他們與上述兩類人都不同。同樣是在成年之後來到異鄉,面臨語言文化的障礙,他們在艱難求生存的前幾年,所遇到的困難和苦惱,與所有的移民沒有區別。為了生活,他們起早送報、深夜加班,一點一點地掙着可憐的薪水,養活妻兒老少。他們有過傍惶猶豫,每年都要為自己鼓勁加油,他們的辛苦勞作猶如漫漫長夜,看不到盡頭。支撐他們堅持下來並最後取得成功的,只是心中那一點點理想主義的火花。他們不知何時會有轉機,但他們相信只要向着心中的目標努力,就會離夢想近一點、更近一點。有如籠中的困鳥,它所能撲騰的空間其實十分有限,但卻並不妨礙每天艱難的撲翼練習,把翅膀訓練得日益有力,儘可能地保持着原有的飛翔技能,準備着有朝一日能重返藍天,在廣闊的天地里可以自如地施展博擊風暴的激情。


我們周圍的生活中,這樣的理想主義鳥兒太少,所以,一經有幸見識,印象就會十分深刻。比如UBC美術教授顧雄先生,在艱苦的各類打工中堅持心中的藝術追求和創作,同時用長達九年的時間攻破語言障礙,最後重新回到高校美術教學及藝術創作的舞台。他堅信如果當初選擇了街頭繪畫和家教的“easy”之途,養家固然不成問題,但卻永遠斷送了藝術生命;相反,儘管是在餐廳收垃圾、在洗衣店燙衣服,只要不忘心中之夢並矢志努力,就會有一天實現移民抱負,展示自己原有藝術才華,同時吸納新知,融會貫通,實現“更上一層樓”的願望。


當我們看到鳥兒在天空中划過,自由地撲翼,頑強地博擊,也許要羨慕上帝為它創造了遼闊的天空。而實際上,天空是否遼闊,其實全是由自己造就的。安於現狀本身並不錯,但無力飛高卻不能抱怨上帝沒有提供遼闊的天空。我們在各自的命運中選擇適應或是改變,選擇努力還是放棄,都是我們自己的事,與環境無關。在理想主義的鳥兒面前,我感到的是慚愧,它們是我學習的榜樣。自然,象理想主義的鳥兒一樣活着,也就成了我新的一年的願望。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5: 滑雪安全手則
2003: 移加日記:初到渥太華--工作第一天
2003: 如何經營特許連鎖式生意
2002: 親屬移民加拿大被拒簽後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