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倫多有個華人“宅急送” |
送交者: 小野君 2009年09月20日19:00:05 於 [加國移民] 發送悄悄話 |
在加拿大多倫多的大街上,種類繁多的快遞車輛穿梭如織,DHL、FedEx、UPS、Purolator,還有Canada Post……但是大家可能想不到,在這個快遞公司市場中,還有一間華人開的快遞公司,出現在多倫多的大街小巷。
在市場幾乎被這麼多大型的跨國快遞公司占有的情況下,這家小小的快遞公司是如何生存下來的呢?作為華人,從事這一行又有怎樣的苦辣酸甜呢?帶着這樣的疑問,筆者走訪了喜之路快遞公司的張兆平先生。 幾度更換職業,越換越迷茫 在一個陽光明媚的早上,伴隨着Tim Hortons的咖啡香氣,筆者見到了只在電話中聯繫過的張先生。這是一個風趣幽默談吐非凡的中年男子。初次見面頗有些吃驚,因為在常人根深蒂固的觀念中,做“快遞”這一行的,必定黑黑瘦瘦、行色匆匆。看張先生一副儒雅的樣子,倒像是一個學者。攀談之下,得知張先生在大學時學的是理工專業,畢業後一直在中國國內從事銷售行業,5年前才攜全家移民加拿大。 落地加拿大之初的時候,張先生和所有人一樣,對職業的選擇和未來的生活很迷茫。在短暫地打過工之後,他通過專業教育,找到了一份家具設計的工作。然而在家具行業做了2年多之後,卻因為這個行業在北美的衰退,不得不找了另外一份機械設計的工作。才做了一年多,不巧趕上經濟衰退,又失業了。 偶然機會促成“喜之路”誕生 幾年來曲折的打工─上學─上班—失業的經歷,讓張先生對再找工作已經失去了興趣。畢竟作為少數族裔,語言上的障礙和文化上的差異,讓他在工作環境中找不到一種歸屬感,始終都覺得自己是個陌生人。也許在那個時候,張先生就已經萌生了自己開公司做老闆的想法。但是,做什麼好呢? 張先生有個朋友是在這裡開零件加工廠的。一個偶然的機會,這個朋友對張先生說了自己的苦惱,那就是有時候自己工廠里加工出來的零件需要及時送到客戶手中,但是現有快遞公司的收費非常昂貴,而且服務也不見得那麼快捷。朋友的一席話對張先生非常有啟發:“為什麼不成立一個類似國內的‘宅急送’那樣的快遞公司呢?” 心有所想,則事有所成。他和家人、朋友一合計,正規註冊了公司之後,“喜之路”就這樣誕生了。 憑藉質優價廉分得一杯羹 據張先生介紹,在開公司之前他們曾經做過市場調查,結果是目前加拿大的快遞業務,有85%已經被大型的快遞公司所占有了,而剩下的15%則被許許多多像喜之路這樣的小公司所填充。喜之路在成立之初,通過在報刊、媒體上做廣告,陸陸續續有了一些客戶,等這些客戶都穩定了之後,他們又通過客戶介紹客戶,找到了一些新的客戶群體。 能在這個已經趨於飽和的、成熟的市場上分一杯羹是十分不容易的事情。但是憑藉在國內做銷售市場時培養出來的良好的溝通技巧、熱情的服務態度和相對低廉的價格,喜之路快遞公司就這樣悄悄成長起來了。沒有張揚和浮誇,以頑強、穩健證實了自己的存在。目前公司已經有了一些固定的客戶群體,雖然艱辛,但是生意做得也是有聲有色。在談到公司今後發展的時候,張先生表示,如果可能的話,希望能夠向貨運、物流這個方向發展,但是還需要再觀察一下這個市場。 做生意相互體諒是關鍵 作為一家小快遞公司,和大型公司搶生意是非常不容易的,畢竟有很多客戶只願意將快遞業務交給有信譽、口碑好的公司來做。筆者問張先生在和客戶打交道的過程中有沒有碰到過特別難對付的事情,他沉吟了一會兒說:“特別難對付的客戶倒是沒有碰到過。因為我們的服務態度好,所以大多數的困難我們都能夠很好地應付。” 是的,作為快遞公司,平時遇到堵車、無法按時到達客戶那裡,或者無法按時將客戶的東西送達,都是很常見的事情。但是正因為他們能夠先行體諒客戶的需要,急客戶之所急,才能夠最大程度滿足客戶在時間上的需要。另外,小快遞公司的運營時間相對來說比較靈活,有時候甚至需要加班來完成客戶的訂單。張先生說自己做事要麼不做,做了就要做好。也許正是因為他的責任心和認真的態度,才為他贏得了客戶的信任吧。 寄語新移民,有信則達 作為一名在這片土地上生活了5年,經歷了打工—上學—上班—失業的移民,張先生也有很多感慨。他說,在經歷艱難和困苦的時候,他告訴自己一定不能待在家裡,一定要走出家門為自己創造機會。同時他也認為很多新移民在找工作的時候不必過於執著。他說:“來到加拿大,最大的好處就是可以做一些自己喜歡的事情,而不是強迫自己一定要做回原來的崗位。無論做什麼,只要適合自己,就是好差事。” 他說,人生,只要有信念,並為之付出努力,才會最終達到自己想要的境界,所謂:有信,則達。 作者:良 辰 |
|
|
|
實用資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