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多倫多4年找房的體會(3) zt |
送交者: excel 2003年12月08日20:37:47 於 [加國移民] 發送悄悄話 |
3. 經驗公式二: 選Mortgage: 3年VS4年 VS 5年 三年的mortgage利率低, 四年的高, 但是我們預計利率在三年後要上漲, 假定要漲x. 現 貸款額都是21萬. option-1: 第一個三年, 利率為4.5%, 第二個三年利率為4.5%+x (假定renew能得到相同 option-2: 前四年, 利率為4.8%, 後兩年為4.25%+x (假定renew能得到相同的discount 比較這六年, 那麼這個x為多少時, option-2的負擔比option-1的低呢? 這個x 是否存在 經過計算, 這個x是存在的. 大致x = 1%. 即當三年後利率漲1%以上時, 4+2比3+3合算. 但是, 假如到了renew時沒有得到相同的discount rate呢? 假定第一次的discount rate 5年也可以算出來. 我還計算了利率差0.1%時, cashback應該是多少等等. 這些都是我出給學精算的LP的題目 4. 經驗公式三: 25萬, 7.35% ? 萬, 5%: 利率低和房價高, 誰厲害? 和幾年前比, 房價是漲了, 可是利息也低了, 這一進一出, 到底是買房變容易了還是變難 這是我算的一個興趣題. 不象上一個題有實用價值. 對於25萬的房價, 如果利息是7.35%, 則相當於大約27.8萬的房子拿 4.5%的利息. 大致為 這個結果非常粗, 只考慮了3年. 應該加個係數, 因為房價漲影響25年, 這個係數留給DX們自己去考慮吧. 5. townhouse和house比負擔 很多人都以為townhouse便宜, 所以現在townhouse比較熱銷. 這沒有錯, 但是, 以Markham某好區的townhouse和其semi-detach比, 有人說, 付了管理費, 卻得到了服務. 這也沒錯, 所以, 286000這個數是不到的. 比較准 我個人始終認為, 樓宇所雇用的長期固定的管理, 其開支肯定大大超過根據需要臨時請的 亂想一下, 221元/月=2652/年. 我的house如果每年拿出這筆預算, 都夠請人打理的了. 可能由於這個原因, 新建的許多townhouse改用freehold了. 6. 房價和地稅, 什麼比例合適 在前面我談到過, 地稅可以作為一個參考值來估計這個房子實際值多少錢. 比如兩棟房子 目前的地稅是2002年的, 還是按照老的方法估計出來的. 即主要考慮房子的大小, 地的大 我的經驗公式: 300000的房, 2500元地稅還算正常(假定房子的condition一般). 根據現在的地稅計算法, 多倫多周邊城市的地稅明顯高出一截. 比如滑鐵盧, 2500元地稅 北約克許多房子地稅不到2000, 竟叫價29萬. 這些房, 幾年前只有19萬. 我認為這些房風
house的實際成本是大大小於我們的想象的. 現在2200尺的新房賣30萬, 很遠的地, 一小 對於舊房, 舊到一定程度, 房子都折舊完了, 剩下的只是地價了. 所以地大是保值的重要 我並未仔細地調查房子的成本. 但是, 可以從一些信息中看出來. 比如, 某偏遠省, 一棟類似的房子只賣10萬. 房子的建築成本並無如此之大的差異. 所差 又比如有人在多倫多買了老房子, 然後推了重蓋, 好象也就是幾萬元. 定做尚且如此, 現 至於地價, 差別不小. 我看到有一篇”集資建房”的貼子, 現在新房就算40*100的lot, 不過368平米, 地價126K. 但是要考慮到這樣的小塊地的單價和房地產公司一下子批到幾百英畝的地的單價有很大區 8. 誰把房賣給我們 我們都知道近年狂漲是因為有大量的生力軍加入房市, 一般認為, 新移民是主力之一, 我 我經常聽說, 某某區原來住的是什麼人, 華人(有的是印巴人)逐漸搬入, 慢慢地區就變了 那麼, 是什麼人把房子賣出, 他們又搬哪裡去了呢? 1) 老人 這是一股正常的趨勢. 老人賣house, 換到apartment/condo. 2) 因故要長期離開多倫多的人 比如回流的人. 去美國的人(多少還是有), 丟了工作去別的城市發展的人. 3) 猶太人 這就不好說了. 我的印象中, 猶太人的總體理財能力比華人高一個檔次, 我們要跟風, 就 聽到一個rumor, 洋人(不光是猶太人)把房賣了, 然後住在公寓裡, 等跌價. 利息漲了怎 4) 賣舊換新, 賣小換新的人 這部分人也不少. 我周圍三年前買了Richmount Hill 22萬樓花的人, 30萬賣出, 還有租了幾年賺夠了的人.
所以不知不覺地, 30年以上房子成了我找房的重點, 兼顧其它.
1) 買”喜歡”, 不買”值” 好象每個人都經歷過這個感覺, 房子越看越貴; 一看有人競爭, 就不知不覺把價調高了; 有個朋友給了我最重要的忠告: 看房絕不能因為它值而買, 首先要看自己是否喜歡, 然後 這句話足以打消大部分的購買衝動. 看到一個房子, 只需要問自己一個問題, “我喜歡這個房子嗎? 如果喜歡, 喜歡到什麼程 2) 底線 其次, 決不追高搶offer. 有multi-offer的場合, 通常氣氛使得你不由自主地去追高. 這 什麼叫底線? 發現許多人並沒有真正的底線概念, 所以經常改變底線. 底線就是最後的界 我當時的理想線是28萬, 控制線是29萬, 底線是30萬. (我設這個線是根據我自己總結的 寧可錯過一千, 堅信一定有合適的其它房子. 相信賣房的人也不容易. 看誰能堅持到底. 3) 正確理解和代理的利益關係 我見過一些朋友的代理, 他們名為買方代理, 但我發現他們主要的工作就是一件事, 即勸 代理只有一點和買家是一致的, 即都想買到房. 可是多久買到, 什麼價買到, 買到什麼房 代理只是我們的參謀, 對他們的建議要批判地吸收. 聽了代理從他自身利益出發的建議而
終於到了最後一節, 我沒有想到寫了這麼多. 剛剛看到一篇文章說GTA新屋銷售數比去年同期下降36%. 我對流行觀念的反思, 主要是想尋找大家的盲點. 跟着流行走, 可能會隨着大勢升值. 但 其實我們盲點挺多的. 因為我們常常想當然, 而不去作具體的調查. 比如上次, 我看到一 很多網友們在評論中認為我的位置太偏. 那什麼位置不偏呢? 大概19街 & Young是不算偏 關鍵在於對”中間”的定義. Young肯定不能作為中間, 因為在華人看來, 實際地來說, 多倫多工作市場的機會排名為: downtown, Markham, Missisauga, 這都是開個玩笑. 不過我的感覺人們腦子裡的人云亦云的成見太多, 不妨多用自己的腦子 盲點就是成見造成的. 回顧一下找房的過程, 其實短得出乎我自己的意料之外. 我本來確想年底,乃至明年才買, 覺得那時房價會低一些. 但一些買了房的朋友建議說, 第一步的目標是選區. 我怎麼挑區呢? GTA這麼大. 我很簡單, 挑自己住過的區, 挑朋友住過, 或正住着的區. 這樣, 我對這些區就有了第一手的資料. 比如區的居民, 交通, 購物, 治安, 學校, 環境 第二步, 選概念 在這麼多區中, 每個區都有其特色和概念. 選擇適合自己的概念. 我最早放棄的就是”新房”: 我實在無法忍受漫長的等待, 然後住在工地里好幾年. 其次放棄的是”北約克”和”Richmount Hill”的房. 太熱門, 太貴. 而且, 根據我的地 再後放棄了“以房養房”: 因為我發現現任房主要預收我三年的租金. 把“以房養房”放棄後, 就把自己購房的底線降了下來. 學區, 最後還是考慮了. 但避免了名校區. 除非沒有price-in. 所以當時把Finch & Brimley南面的小區當作第一重點. 因為, Albert Cambell是好學校, 不過, 後來那個區一直沒有房子出售. 當我最終放棄了以房養房後, 發現選擇的範圍就很大了. Markham是目前價格比較理智的 Old Unionville是個好區, 不過價格不低. Raymerville是個好區(比不上Unionville), 但價格好. 第三步, 選房型和年份 還是根據” 30萬趨近封頂說”, 為了買到合算的房子, 就得往接近30萬的價位去買, 而且又不能是從18-20萬剛漲上來的. 那麼幾年前24,5萬的房, 一般是獨立屋或較好的半 所以我本來不是十分反感townhouse, 而且特別喜歡Richmount Hill的townhouse, 但因為 年份麼?既然已經放棄新房, 當然也放棄了5-10年的房. 因為這個年份的房最貴. 15-20年的房普遍樣子難看, (不知為何, 既比不上新房, 也比不上30多年的老房). 鼻型 30-50年以上的房, 就要好好挑了. 有些區實在太舊. 挑選這類房, 小區環境好壞是價值 第四步, Preferences monitor了幾個重點區後, 在找區里具體的房時還有幾個preferences: 1) 買換手次數少的 容易得到較好的價錢. maintain也比較好. 十幾年前買的房(89年不算), 當時的房價極低 而我的房為什麼買得比鄰居的房子都便宜呢? 就是因為賣方代理很想早點結束這筆交易, 從中也可以看出, 代理和買賣雙方都不是利益一致的. 代理其實代表了交易過程中一個第 2) 不想買中國人的房 普遍的保養不好, 油煙, 院小, 花園很差, 再說, 最致命的問題是, “他幹嗎要搬走呢? 3) 買位置, 不買裝修 裝修好自然好, 但很可能price-in, 與其這樣, 不如找個裝修差的自己重搞更滿意. 而且 第五步 Paperwork 我的找房法可能比較怪, Paperwork比較多, 實地考察較少. 直到看我最後買下的房子前, 因為我所關注的區都是朋友住過的區或者自己住過的區, 我到他們家去過, 房型大致有數 但是在我靠condition篩選之前, 其它條件已經足以篩掉大部分, 我挑了幾個開車到周圍 Paperwork省掉了許多自己和代理的開銷. 有人老去看房, 覺得用代理的車去看房是一種 這樣導致了惡性循環, 代理不再把精力放在為客戶找到值的房子, 轉而不斷勸說客戶提高 通過我前面的分析和計算, 我對於哪個區, 哪類房, 大致什麼價位, 心裡已經比較清楚了 因為我計劃年底買, 所以我就在等讓我”眼睛一亮”的房子. 讓我眼睛一亮的房子很快出現了. 那是一個北約克的房子. 但要價很低, 298K. 四房的半 本想緩緩, 沒想到不到一周, 又一個讓我”眼睛一亮”的房子出來了. 就是我現在買到的 它處在一個華人看房的盲點區. 問了好多人, 都不知道這個區, 只知道馬路西面北面的新 它的要價就不高, 要價低的理由也相當合理, 花園打理得不好, 簡直是荒蕪; 裝修差,. 不過我拿到很好的價格還是有運氣的成分. 1) 它的門牌號碼是中國人不喜歡的, 所以來看過的25人中, 只有一個華人. 這也是一個 2) 那幾天多倫多處在SARS恐慌之中,沒人上街. 於是, 我成了唯一的offer. 以我理想線 第六步 請人批評 為了慎重, 還請了許多朋友一起去看, 提意見. 特別是請了一些買了新房, 和較新房的朋 批評完了, 發現我自己是最了解房子缺點的人. 朋友們的批評並沒有談出我不知道的缺點 請了驗房師驗完房, 和我想象的一樣, condition實際上非常好. 因為當時的房型用材很 後來又去看了很多次, 每次去都更喜歡她了. 如果從我第一次跟代理開始走進房子裡面看房來算, 一共就看了10個房左右(基本都是同 |
|
|
|
實用資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