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大川
萬維讀者網 > 加國移民 > 帖子
我們有的,缺的和可以身體力行的
送交者: Mona Feng 2004年07月12日17:18:29 於 [加國移民] 發送悄悄話

我們有的,我們缺的和我們可以身體力行的 ——從跳樓自殺事件說起

● Mona Feng

  數日前,多倫多一位耿姓大陸新移民跳樓自殺事件引發華裔社會對新移民問題的關注。一些中文媒體都作了報道,本文不再羅嗦。據在7月6日當天的一份中文日報上讀到圖片報道稱,這位放棄生命的同胞在失業後的一年裡,曾接到來自其他城市實驗室的工作OFFER,但均以不願離開SCARBOROUGH為由沒去而滯留家中。消息是否確實已經不重要。死者已去,生者仍痛,尤其是對兩位如此年幼便被迫喪父的孩子,這一生的開始,便是對她們的極大不公平。我們不能同意自殺者的選擇,但在沒能預防事件的發生的情況下,我們只能接受他作為獨立個體的意志,在嚴重精神壓抑下的選擇,並望以此為戒。

  不過如果把這件事定性是反抗加拿大對華人的忽視甚歧視之“以死明志”,是否有些誤導,而且對大多數仍然在艱苦奮鬥的新移民來講是一種精神上的潑冷水,是迴避實質性地解決問題,而不是正面的積極的反思,後者才是本文想說的。

  早5-10年出國的移民中,多數都經歷過比現今移民更為艱苦卓絕的處境,那時不僅是經濟上的困境,信息的短缺,當地社會支持系統的薄弱,國內經濟的負擔,更有留學身份和就業的限制,前景比目前有了身份才落地的大部分新移民渺茫許多。可即使面對比目前更艱苦的挑戰,大多數人還是走過來了,而且少有自哀自怨,更多的是踏實走路。不僅如此,正是因為有前人鋪路,如今無論是信息,身份和就業的限制和社會的扶助系統都要比以前進步很多。在這種情況下,本文認為跳樓自殺事件帶給我們重要的提示是,作為華人社區里每個成年個體,面對自己心甘情願自動選擇的移民之路,我們應以什麽心態去面對新的困難,我們缺的是那些東西,我們又該身體力行些什麽,怎樣才可能為我們自己及我們的後代創造更美好的明天?

  先來看我們有的。這幾年大多數技術移民教育程度上都有相當好的學校教育經歷和資歷,語言上再差也好歹是過了面試的,何況還有ESL,LINK什麽的免費課,比在國內花錢去學還不一定是地道英語強了不少。經濟上也都不是雙手空空來移民的,象當年懷揣20-30美金就別妻離子走上闖蕩北美留學之路的幾乎沒有。信息方面,很多人來加之前,通過互聯網等已經對抵加後的該辦的有關系列程序,甚至如何申請有關學校,政府資助都了解得非常清楚。身體方面都是通過體檢了的,而且平均年齡都在而立之年左右,不僅如此,隨着中國的經濟發展,這一代新移民中大部分不少還有國內家庭親友的經濟支持而不是肩負欠債或有重大家庭經濟負擔。

  這些條件倘若放在多年前或現在特想換個環境和方式生活又沒門兒出國的人面前,他定會說“兄弟(或大姐),您愁個啥呢,您青山都有了,不就是重起個爐灶嘛,要換了俺,中!這世上沒有邁不過去的坎兒,俺還想小試牛刀呢。”

  那麽,我們這些自謂是精英的人們是不是缺了點什麽呢?

  當然,每個人有每個人的具體情況,缺什麽肯定每個人有所不同。不過,總體大致來看缺什麽得先要問我們來加拿大是干什麽來的?是來挖黃金的?等天上掉餡餅的?還是來嘗試當爆發戶的?如果是,就此打住,請老兄不必往下再讀。

  如果是來重新創業開創新生活的,不管號稱為自己還是為孩子,那麽我們就都該意識到,移民如同風險投資也如同創業,想要利益就得承受風險,承受風險,則即要有心也要有力更要有膽,否則就無法接受面臨的挑戰和失敗的可能。

  膽是什麽?我個人認為膽不僅僅是對能力的自信(CONFIDENCE),更寶貴的是基於對自己內在價值〔SELFWORTH〕的認知上的肯定,這是不因環境,境遇,遭際和外界他人評價更不是以工資多少頭銜大小而改變的SELFWORTH。是人生之本。

  作者本人由於先從事學術後媒體而後諮詢工作的關係,接觸過不多也不少所謂名人(不過本人不屬於因為接近,結識或採訪名人就把自己當名人的人),不管他們是學者型的還是商業巨人,其實,當你離他們很近處時,你會不難地發現,他們也是凡人,甚至比你我這種半罐水的人更加凡人。只是有一點他們和普通人不同,那就是他們比更普通的人對自己的期望值更高,且總是持之以恆,不畏艱難地接近自己的目標,這是因為他們有他們的不同與普通人的SELFWORTH的認知和抱負,這使他們相對鶴立雞群。這裡只說不同,沒有好壞之論。何況普通也沒什麽不好,只要活得其所,搞清楚為誰而活。

  再有就是心態。就我接觸的一些西方各族真正優秀傑出的人(與財富沒有直接相關性),發現他們比大多數半罐水或沒有水的人要友善,親和,公平和包容得多,也更對生命(而不僅僅是擁有的財富)本身有珍惜和感激之心,反饋社會方面也較用心良苦。我曾經在公開和私下問過不少人一個同樣的問題:對你來講,什麽是成功?其中有一位紳士的回答讓我記憶尤新:“Success means resourceful and able to share.”中國多年的社會動盪,許多人的良心已蕩然無存,試看,中國的海內外即使富得流油的人有幾個真心想過捐點錢給弱勢得什麼都沒有的農民孩子,讓他們得以擁有最基本的尊嚴和教育?

  對於我們自己,如果有了對生命一視同仁的價值觀,你也不會輕視自己,不管你是高是矮是胖是瘦是老是幼,或在哪兒幹活,幹什麼活兒住什麼房子說什麼母語拿什麼鈔票!Eleanor Roosevelt曾經說過:“No one can make you fell in ferior without your consent.”

  回到具體的學什麽,借用中國前幾年風行的書“窮爸爸,富爸爸”裡面的一句話:“如果你想發財,最聰明的辦法就是學習那些富人是如何斂財如何投資的”。那麽,如果我們想更成功也好,生活得更好也罷,是不是可以向比你我更接近你我心目中的成功標準的那些人學習呢?

  俗話說,冰凍一尺,非一日之寒。西方人對東方人肯定在某些地方存有偏見,反之亦然,但是他們的批評也不是毫無根據。我們中國的城市人對農村人就沒有偏見嗎?如果我們真想改變處境,我們先得從我們自己已有共識的一些基本問題開始自省,包括心態,包括改變我們或部分人身上的一些不說是惡習也算是陋習的特點,比如贓,亂,吵,比如不尊守規矩又想享受文明,比如明哲保身沒有正義感卻又容易情緒衝動喜歡作秀,比如說口口聲聲要孩子繼承中國文化傳統卻自己都不信不行忠誠,仁義,廉恥,比如誇誇其談有不低教育卻連起碼的禮貌教養都沒有,比如說知道華裔仍然還處於陪別人玩政治,卻又無心從細節積累形成整體價值集團,比如熱衷窩裡鬥又抱怨中國人有這麼多人口卻不受主流重視,比如抱怨主流媒體不理采我們的時候,卻又不學習檢討一下中文媒體的與西方媒體的行業標準差異有多大,比如……

  還有很多,如果不怕良藥苦口,只需自身審視。

  而這些,都是我們可以身體力行去改變的,而且你我有責。

  大陸以前什麼時候都是只要有人振臂一呼,什麼什麼人人有責,大家一哄而上,運動完了,往往大家都你看我,我看你,情緒過了,秀也作完了,結果是人人無責,不僅老樣,還養成了對集體撒謊的認同,習慣和麻木。是人都有情緒宣泄的需要,但倘若一個民族或族裔凡事僅停留在情緒宣泄的的心智,則是大悲。願我們不要把這些惡習帶到移民之國,否則,我們留給後代的比不留給他們任何印跡還糟糕。

  過去中國經濟落後,大凡早期出國的人都經歷過簽證官難看的臉色,那時,我們不必為自己的大陸身份而氣短;現今,中國經濟起飛,我們也沒理由氣粗。因為中國離文明的國度還有相當距離,還任重道遠着。我們所需要的是什麼?我們所需要的是自尊,是每一個個體對自己的selfworth和selfdiscipline的認知,因為融入主流,並不是要求我們放棄中國人的優秀的文化價值,但是要我們尊重加拿大的遊戲規則。你要不尊守,沒問題,不遠的一天別人也就不跟你玩兒了。當然,你我是可以打道回府溜回大陸,那些從小在這裡長大的華裔孩子們就只有替你我擦屁股。

  這是我們出國移民的初衷麼?

  無論你我個人成功與失敗,我們改變不了一個永恆的事實——出生於中國大陸。希望我們幫助這個團體更有榮譽地活得更好。願我們的後代,能象猶太民族,安格魯.薩克遜或其他民族的後代,提到自己的族裔,有的只是滿滿的驕傲,而不是被迫含羞。

( 大中報)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3: 福利國家的幸福和憂患(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