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失败,职业政客无一例外一定会面对镜头道歉,反省并呼吁改革。似乎所有人都认同这种观点。我不以为然。分析失败的原因是理所当然的。但是我的结论正好相反。民主社会倾向于拔高公众的投票行为。假设公众中每个人都会做出理性而且符合自身利益的选择。其实不然。公平地说,有一半的几率就不错了。
例如选前的某歌星台独新闻事件,据说影响了上百万的投票结果。这百万公众基本是无脑的。他们可能因为海角七亿投票给马英九,也自然会因为一个无聊的新闻投给反对党。从中得到的教训是下一次,制造一个类似涉及钱权性的新闻就行了。设想一个优良的政策来吸引这些选民基本上是缘木求鱼。
更重要的是,人性喜新厌旧。民主政治的政党更替满足了这一愿望。凭借优良政策永续执政的愿望在民主社会是不实际的。不存在这种永远正确的政策,也不存在永远错误的反对党。公众的非理性是无法用固定的政策去迎合的。而追逐这种非理性而调整政策,无异于刻舟求剑。
民进党蔡英文在失败一次后赢得大选,她做了什么深刻反省和改变了吗?没有。公众的钟摆投票才是她成功的主因。同样的,如果国民党反省后改成民进党第二党,哪还有什么反对党的存在意义?
最后,如果说一个人犯错后有心改正还是合理的,那么一个党失败后却不容易改变。这不是有信心就能成功的。新国民党主席即使有心也不会成就大的改变。唯一的改变是时间。等到八年后公众又厌烦了民进党贪污官僚时,就又可以换国民党上台贪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