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上海姑娘说,每个人至少要来一次温哥华 |
送交者: 无边雨丝 2017年03月02日01:23:00 于 [加国移民] 发送悄悄话 |
温哥华港湾(BCbay.com)专栏作者芷语: 每个人都有异乡梦,有时候出走并不是因为家乡有多么多么不好。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人生这么短,换个地方生活如何? 然而出走说容易,其实也有许多艰辛。许多移民来加,头两年的适应期最难过,文化的冲击、经济的困窘、挥不散的乡愁……这个时候也最容易怀疑当初出走的决定。不过,一个上海姑娘却在英文媒体“The Source”发声:每个人至少要来温哥华一次。 小N,90后上海妹子,来温一年半,就读UBC。 同许多人一样,小N将出国留学视为人生转折,感受新城市的风土人情,小姑娘不由得将两座城市进行对比。 小N向老外读者介绍上海:“虽然两座城市有许多区别,但有一点共通之处:文化的多元性。” 跟温哥华一样,上海作为一个国际化的大都市,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同时也拥抱了多元文化。“老外”去上海生活,不用担心无法融入主流文化,上海有很多西式的社区及生活方式。也跟温哥华一样,在上海,你可以听到各种各样的语言。 小N在上海生活的前22年,见每个人每天都匆匆忙忙地奔波,疲于工作,无暇关心周遭,以为这大概就是城市该有的样子。然而温哥华刷新了她的城市观,让她在这里有许多快乐时光。 小N举了一个很小的例子——她在上海坐地铁时丢过一次钱包,也报了警,但等了半年没有任何回复。而来温哥华三个月时,她也在一个建筑工地附近丢过钱包,正在她万分沮丧、认为钱包肯定也找不回来时,有人在脸书上给她留言表示捡到她的钱包请她过去拿。小N至今还在手机里保留着那条留言,记住这份温哥华温情。 我相信,丢钱包被找回的绝不只有小N。朋友Elvis就经历过一次。那时他刚下飞机,小包里有近万加元的现金、银行卡和许多重要证件。马上就要开学,这意味着他不仅不能按时报到,连吃饭生活都成问题。结果,就在他愁肠百结的时候,一个白人老太太联系上了他,并亲自开车给送了回来。 另一件让小N“爱上”温哥华的事是国殇日。小N来温经历过的第一个11月11日,没有人疯狂剁手网购,几乎每个人都在胸前别上一朵象征战士鲜血的红色罂粟花。教授在课堂上提到,胜利广场这天将有游行,小N于是特别乘坐巴士前往。 途中,一位下车的女子没有留意她佩戴的小红花已不小心掉落,巴士司机马上停车,叫住了她,并下车捡起小红花,为她戴好,两人相视一笑,而车上“被耽误时间”的乘客没有一人有怨言,反而都是满脸微笑。 小N说,那一刻她的感觉非常复杂:因为在上海生活20多年,见惯了行色匆匆以及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路人,“这事如果发生在上海,车上的乘客肯定会等得不耐烦。” 就是这样那样的小瞬间,让小N爱上了温哥华。现在,她依然会以上海的繁荣为荣:叹为观止的天际线、五彩缤纷的夜生活……但她以为,温哥华的这些友好温暖的小瞬间,使这座城市成为她心里那个可以称为“家”的地方;她感慨:每个人都至少要来温哥华一次。 ———————————————————————————————————— 如果你也觉得至少要来一次温哥华,理由会是什么? 在悉尼出入超市要验随身包,温哥华不要;温哥华同时有雪山海滩;温哥华带孩子推车去公园,大部分时间推车随便放…… @西门公子 这里四季分明,景色优美,有雪山,有大海;冬可滑雪夏可划船,春秋则登高望远。北方的孩子可以感受南方的潮湿又不至于体会回潮天的沤闷;南方的孩子可以感受北方的冰雪又不至于冻死…… @花栗鼠 城市颜值太高了。出生成长于内陆城市,生活在山海相依的温哥华是完全不同的体验! @Amabel 温哥华长大的男人会取悦女人,会分担很多家务,女人心里感觉好啊。 还有手机没电了跟温哥华的人借用电话,一次成功。 @Oliver 前几天下雪发现我家小公园里面有狗便便,打电话举报,政府派人过来清理并打电话表示感谢,说会加大对宠物管理的宣传和巡逻。 @Sophia 带娃轻松方便啊,不用一直一直三步以内跟着,过马路放心多了。 @Kelly 卫生间咯。每次在国内上厕所我都要鼓起勇气才能去…… @jingwang 在公共场所遇到什么困难,很多人会主动提供帮助;给孩子尊重的感觉,从小养成独立人格。 @Monica 滑雪。公园。空气。暖和。 @Kathleen 个人觉得温哥华算不上一生当中至少要来一次的地方,因为它没有惊艳到有非来不可的理由,但是,这里是让我来了就不想走的地方。多元文化、包容、食物、风景,比起香港的繁华便利,这里的简单舒服让我更欢喜。 |
|
|
|
实用资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