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语的大声与小声辩
简 生
七、八年前,在温哥华的大街上,要是听到几句国语(普通话),感到特亲切,和对方三言两语就搭上茬了:北方人,南方人?来了多长时间了?……只差点就“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了。
可如今这光景大不相同了。近几年大陆新移民来加国的人数猛增,菜店、购物中心、停车场……,但见人头涌动中的是黑发,南腔北调中讲的是国语,一不小心就听见国语。讲国语怎么了?讲国语碍着谁了?一点没错,国语应该讲,而且应该大讲特讲!让国语在华人族群中代代相传,让中华语言在多元文化中熠熠生辉。但问题是有些大陆新移民或留学生讲国语的方式、地点、和音量,有时真让人接受不了。也许是由于文化背景的关系,他们往往在某些需要安静的地方,譬如诊所、银行、办事机构等地讲起国语来,大声武气,高声喧哗,旁若无人,全然不顾及在这方面善于保持“低调”和斯文的加拿大文化。笔者就曾在诊所候诊室里见到过这样一位国人,竟然用手机和对方大侃当天上市的北美“股经”,侃到得意之处,音量失控,如入无人之境地,惹得候诊室的人都投来抱怨的眼光,以至护士小姐不得不礼貌地请此君出去打。何必呢?即便是你的英语已经好到怕忘掉国语的地步,也不至于非要到该安静的地方来操练国语吧。在诸如此类的场合,为了中国文化的面子,国语,能不能该小声时就小声?
而反观在华人参政议政方面,国语的声音似乎又显得那么的“谦虚和微弱”。以前几个月的联邦大选为例,笔者曾问过周围几位讲国语的移民朋友,是否准备去投票,投哪一个党的票?……大多数都低声答道:“不感兴趣”。看来还在受中国原有的政治文化观念的影响,认为多自己一票(多一个声音),和少自己一票(少一个声音)无所谓。其实这不仅仅是感不感兴趣的问题,而是一个有无参政意识的问题。在加拿大,参与政治的动机和关注的方式是和中国大陆不一样的。在这里,民众的声音可以通过各种媒体传达出来,也可通过选区议员反映上去,一旦形成一种声势和群体意志,大则可影响到政府某项施政议案的表决;小到可改变某一社区的绿化环境;甚至可严厉批评当政者的错误决策;或在下一届选举中把自己不喜欢的政党选下去。就拿与新移民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海外资历认证”来说吧,目前之所以引起政府有关部门的重视,在某种程度上讲,也是广大新移民“不平则鸣”的结果。再如:招工就业的咨询培训、医疗保健制度的改革、“安注屋”有无必要再增建……等等一系列社会问题,都有待于我们用更多更大的声音去表达,去诉求、去争取。而如果对发生在你生活中关乎国计民生的事件,无论是对还是错,都保持沉默无声,有时会被看作是一种认可或赞许,或甚至弱智的表现。
我们是来加拿大当新移民,而不是来当新愚民的。在争取有利的权益,尽早改善新移民的生存状况方面,国语,能不能该大声时就大声!
(原文载《大华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