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大川
万维读者网 > 加国移民 > 帖子
同性恋和双性恋的再思考
送交者: 南泥湾 2006年02月02日20:59:22 于 [加国移民] 发送悄悄话

作者:南泥湾, 2006年2月02日

人的性行为是十分复杂的现象,往往受许多因素影响。动物尤其是哺乳动物的性行为直接由生物性决定,所以正常很少有同行交配现象。人的性行为除了受生物性还有社会环境等影响。提及同性恋和双性恋,不能不谈人类的性倾向。以下一和二大部分以及繁体部分摘自别处。

一.性倾向(性取向)
性倾向 (sexual orientation) 是对一个人的持久情感,浪漫,喜爱或性吸引。性倾向是有别于性生理构造,性别认同(心理上对男性或女性的认同),和社会性别角色(遵从文化上对男性和女性行为规范的认知)。

性倾向的范围很广泛,包括绝对异性恋、绝对同性恋以及不同程度的双性恋。双性恋者会对同性和异性都觉得有感情,爱慕和性吸引。同性恋者有时候会被叫做gay(用于男或女同性恋者),或 lesbian(女同性恋者)。

心理医师,精神病医师和其他精神健康专业人士都同意同性恋不是一种疾病,心理失调或情绪问题。35 年的客观紧密科学研究已经表明同性恋并不跟心理失调,或情绪和社会问题有任何联系。 在过去,由于精神健康专业人士和社会中的偏见,同性恋曾经一度被认为是一种精神病。以前的研究只是局限于在接受心理辅导的同性恋和双性恋者,所以令到研究的结果也有偏倚。当研究人员开始考察并没有接受心理辅导的人的数据材料后,同性恋是精神疾病的看法就迅速地被证明是不正确的。

在 1973 年,美国精神病协会(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确认这些新的、设计更完善的研究的重要发现,并将同性恋正式排除在心理和情绪失调病的诊断手册之外。两年之后,美国心理协会(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通过一个决议,支持美国精神病协会的行动。自此之后的近三十年中,两个协会都敦促所有精神健康专业人士协助消除认为同性恋是精神疾病的偏见。

同性恋和双性恋人士可以成为好的家长。家长的性倾向是不会支配或决定他们孩子的性倾向的。比较由同/双性恋家长抚养的孩子和由异性恋家长抚养的孩子的研究表明,这两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四个重要方面上都没有区别。这四个重要方面包括:智力、心理适应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和在朋友中的受欢迎程度。 没有研究可以表明同性恋者比异性恋者更有可能侵犯儿童。

二同性恋和双性恋的定义和种类

同性恋定义:
符合以下4个判断指标(Gadpaille,1989)即为同性恋:1)他(她)有一种自己无法抑制,想要与同性有亲密行为的想法,包括想与同性亲吻、愛抚,乃至互相自慰、口交、肛交。 2)情感和欲望的对象只限于同性,对异性沒有兴趣。3)渴望同性的书信、文字、谈話,殷切希望与同性互动,甚至为之神魂顛倒。4)多半经常会感觉孤独、较強的抑郁,部分尚有罪惡感、羞恥感。

双性恋(bisexuality ) 是指:能同时被同性及异性喚起性欲,与相同和不同性別者均发生性行為,也都能有性高潮。

二.性倾向的形成原因
对于一个人的性倾向的根源,存在着不同的理论。但当今大部分的科学家都同意性倾向很可能是很多复杂的环境、认知和生理因素相互影响的结果。对于大部份人来说,性倾向是在一个人的早期就已经形成了。最近的研究有相当的证据表明生理因素,包括基因和天生的荷尔蒙(inborn hormone),对性倾向的形成是十分重要的。总的来说,性倾向的成因是有很多的,而这些成因对每一个人来说都是不一样的。

1.中枢神经系統的性別特定分化与众不同,決定性取向的脑部中枢有了问题。
人脑是最复杂的人体器官,现在认为许多功能有脑子的特定区域决定。例如人的记忆与海马回有关,由个电影表现的是一个人海马回损伤后几个月可以看同一张报纸,对他来说内容都是新的,看过记不住。又如人的情绪与边缘系统有关,纹状体神经细胞的死亡造成帕金森氏病,早先的西哈努克亲王就是不停地 晃头和抖手。

现代科学发现:吗啡、可卡因和摇头丸等毒品的成瘾与大脑的奖赏系统和“快感中心”有关,作用于脑子相应区域,产生持久的非正常的快感和迷幻感觉,导致成瘾。大麻稍温和些。但一旦成瘾,如不用药物治疗,复发率100%。性行为的“快感中心”中心还未完全确定,但原理有些类似,只不过时间较短,不会造成病理危害。

決定性取向的腦部中樞位置还不知道,相信也是某个或几个特定区域决定。

2.环境因素

以下原因使男性成為同性戀者:1)缺乏對父親的性別認同(sexidentify),而對母親過分依賴。2) 母親表現出對其他女性的不信任,而把這種情緒移轉給兒子。 3)周圍有太多的女性,如:母親、姊姊、姑姑、阿姨等,使該男孩的思想言行都傾向於女性化,而習慣於女性的行為模式。 4)父親希望生個女兒但生的卻是兒子,因此有意無意地把他教養成女孩。 5)一個經常被父親輕視責罵、被貶損了男子氣慨的兒子。 6)雙親對性都有恐懼感,對性有強烈排斥;在這種家庭裡成長,使孩子對性產生了歪曲約觀念,因此成長後不易適應異性戀的生活。 7)做母親的過分寵愛兒子,造成母子間異常的情感連結太強,使做兒子的相信:世界上沒有任何人比得上他的母親,足以成為他的配偶。

造成女同性戀的原因有所不同 :1)失去母親未必會造成同性戀,但不穩定的家庭環境、父母不和則會影響。 2)女性有情緒受創的經驗:例如被強姦,或被賣為雛妓,認為自己無法與男性相處、缺乏安全感,認為自己和男性相處會不勝任、不相信男人、或痛恨男女間的關係。此外,部分女權邉诱咭灿幸驍骋暷行远霈F同性戀行為的例子。 3)母親讓女兒有畏懼做女性的感覺,或父母強烈希望她是男性,並安排明顯的男性性別社會化經驗。

3.认知过程

一个人如何发展他的內在心理自我(intraPsychic),对其性取向和性認同有明显的影響。一個人的性別确定包括:性別认定(gender identity)、性別固定(gender stability)和性別一致性(gender consistency),同性恋者的主要問題是性別認定出現問題。由於生理的需求和亲子的互动,嬰兒至兒童期經由大人的接触、撫育和照顧,逐漸發展出對自己身体的基本态度,並培养出對自己性別取向的整合及整体认识。正常的情況是:他或她明瞭自己是一個独立的个体,也接納自己的性別,並扮演合適的性別角色行為,但同性恋者在這方面的發展有了障碍,不能符合一般人的期望,未能扮演与原來生理性別一致的社会角色(Gadpaille,1989)。

儿童青春期的同性間嬉戏在成長的發展階段,相当常見,依《金赛性学报告》,十五岁以前有百分之三十三的女性和百分之五十的男性有过同性間的性嬉戏,但其中只有一小部分在長大后成为同性恋者。

四.同性恋的无奈和目前争议问题

人类不可以选择自己成为同性恋者或异性恋者。 对于很多人来说,性倾向在青少年时期、当还没有任何性经验之前就已经形成了。虽然我们可以去选择是否遵循我们的感觉,但是心理学家并不认为性倾向是一个有意识的、可以自愿改变的选择。

美国精神病协会和美国心理协会早已认为同性恋和双性恋不是疾病,迟至今日,不同声音依然存在,争议问题 主要集中在:

1.1995年同性恋感染艾滋病是异性恋的4.5倍。感染上爱滋病毒的机率也可能跟一个人的性行为有关,而不是他/她的性倾向。也许可以通过安全的性行为和不吸毒来防止感染上爱滋病毒。但一个报告指出,由于HIV病毒集中在直肠周围淋巴,肛交造成粘膜破损也是另一个原因。

2.性偏好可能來自重复扮演自己小時受侵犯的经验,也可能学自电视等媒体所播映的性偏好行為。隨著年龄增長,人們会从社会化過程中評估那种方式较可能实现也较能被社会容許。对大部分人而言,性偏好的需求在社会压抑下,逐漸转变成一种性幻想,而学会用正常性行為來缓解性需求。

3.正常老鼠都是异性交配,有人发现突变老鼠的一个基因后,老鼠不停地试图与同性交配。提示动物的性别认定与基因有关,人基本也可能是。

4.由于同性恋不是使用天然的性器官(尤其男的),限于技术水平的限制,替代品或替代器官易破损。打个不恰当的比方,用鼻子喝水毕竟不如嘴巴喝水,用手走路也不如脚方便。

5.除了绝对异性恋、绝对同性恋外,相对异性恋和同性恋人数不少,可以在合适的环境下演变成双性恋,双性恋对其本人可能危害不大,但对家庭的配偶和孩子来说,打击是毁灭性的。中国男性吸烟率50%,绝对不吸烟和嗜好烟草也是少数,但环境影响造成高吸烟率是不可小觑的因素。

6.有不少的年輕人纵容自己尝試各种性行為,如換偶、群交、舌交等,同性間的性行為也是一种途徑,事实上,他們不一定就对同性的性行為非常有兴趣,问题是潘多拉德盒子,打开后有多少人有意志合上?吸毒有的人上瘾很快,但戒毒就相当难。

五.结语
评价一个行为是否合法及合乎伦理,有两个重要指标:一,是否对本人有害;二,是否危害社会现状和发展。人性和个人选择的尊重是社会的进步,两者发生冲突怎么办?以下有两个极端的例子:例如抽烟,吸烟者强调个人选择自由,只在限定区域抽不影响别人,但社会还是不容许做烟草广告。乱伦者如果声称不生孩子,是否可以合法?为什么不能合法?

我接受同性恋,审慎地认为,同性恋和双性恋应该不禁止,不提倡,社会不能造成纵容的风气。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05: 最熟悉的陌生人
2004: 飞鸟心情----旅加札记
2004: 追忆似水流年
2003: 懵懂的大学(之九) :关于如何追女孩
2003: 懵懂的大学(之十) :不愉快的周末
2002: 《重归伊萨卡》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