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靠衣装,佛靠金装”,在国内,衣是衣食住行之首。不论手头再紧,行头是马虎不得的。所以过去形容上海穷人是:“不怕火烧,就怕跌跤”。破房子烧了不打紧,可是摔一跤,就可能摔掉半个家当。米在上海工作的时候,也不得不跟着时装潮流翻行头,否则同事大姐们也不放过你,“侬各件好不要穿了,今年不行了!” 记得满大街从皮猎装改到皮夹克,再改到皮裙,也就是几年功夫。都说中国衣服便宜,但是turn-over 快,花费在衣服上的精力和钞票一点也不少。
国外就随意多了,随便一件衣服,春夏秋冬几年都是它。西装领带,也就每年公司圣诞节晚会用一下。国外的不修边幅,就是一个派。米在读书的时候,旁听系里应聘聘教授的最后一轮答辩,先是两个西装笔挺的老先生答辩,身手不凡,各有千秋。没想到最后跳出来一个美国小伙,牛仔裤,花衬衫,其貌不扬,讲起话来中气十足。有位老教授有点不客气的问,“ --- 这个难题你是怎样解决的?” 小伙头一扬说,“我没有解决这个问题,Nobody can do now”。 哇,真牛!教授位置直接就给他了。人家文章NATURE, SCINCE的发表,穿什么衣服还重要吗? 这种重里轻外的风气,正对咱们中国穷学者的胃口,我们也是衣服松松垮垮的到处晃悠。也有整过头的,有位老哥周末喜欢到处乱逛,服装走的是“极度休闲”路线,手里还喜欢拎一个黑塑料袋,放一瓶水解渴。有一天他走累了,就坐在路边休息。有几个外国老太太路过,默默地在他打开的塑料袋里放硬币。天上没有掉下来个林妹妹,怎么掉美金了?这老哥目瞪口呆了半天才回过味,把我当乞丐了,什么眼神!
这放荡不羁的服装风格,回国就麻烦。第一次回国办事,米为了旅途舒适,穿的休闲了一些。出机场就看见两个人举着米的名字,黑色西装笔挺,衬衫雪白,看得出头发都打了蜡。赶紧上前自我介绍,两个人毫不掩饰的上下打量米的衣服。如果不是国际出口,可能就得检查护照了。首先自我介绍的是办公室主任,后面一位年龄比较大,我猜办公室主任后面一定是领导,赶紧热情的去握手,原来他是司机。米真的觉得失礼。在中国,衣服从来就有象征意义。服装可以分辨皇家和平民,分辨出高低贵贱,也代表你的态度和诚意。教训呀!衣服真的需要入乡随俗呀。
国内在特定场合对服装实际上是很执着的。你看人大会议上,少数民族代表的服装绝对有民族特色,这些服装代表了各自的身份,并不是意味着他们出厅堂,下厨房也是这么艳丽。在国内和领导见面,你一定会被再三提醒,请注意着装,言外之意就是要突出你的身份特征。即使不西装领带。也要奇装异服。当然也不能乱了本分。如果你从法国来,穿条向日葵颜色的苏格兰裤子,就能反映法兰西的浪漫。从美国来穿夏威夷衬衫可以,穿一套日本和服就是找打了。在国外,你代表中国人的形象,回国,你就得代表外国的形象了,尽管你可能永远不再去那个国家。
实际上,衣服穿衣出些特点也很好。否则跌进十几个亿的人堆中,怎么样能保留一些海归的优越感呢?在国内,穿的普普通通,就不要介意人家把你吆来喝去。穿的挺括,也有意想不到的好处。米又一次在上海等车,突感内急,发现周围唯一可能有卫生间的地方就是旁边的五星级酒店,看看身上为了公干穿的正装,鼓起勇气就往里面走,就看门卫熟练的指挥人流,有的挡住检查证件,有的直接左门请入,米是直接被请入右门。一进去,就有几位美女款款致意,又有几位帅哥托着美酒佳肴等米挑选。米放眼一看,大厅里面中外嘉宾济济一堂,原来是希腊文艺界举办的招待会。米赶紧用英文问卫生间的位置,一,表示和外国有点渊源,二,确实是当务之急。进的卫生间,就看见一位绅士,西装笔挺还打着蝴蝶结,摸摸索索的不知道在干什么。米事毕后去洗手,他抢先一步把我的水龙头打开。米不知道为什么这么多水龙头他不用,偏偏和我抢?想想自己的身份,也就不和他计较,另外打开一个。他也不急,耐心的等我洗完,递上纸巾,还说PLEASE!原来是洗手间服务员。瞧,都是这衣服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