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
萬維讀者網 > 我愛我車 > 帖子
中國汽車市場就像個殖民地
送交者: 毛澤東思想評論 2009年03月05日06:55:50 於 [我愛我車] 發送悄悄話

來源:搜狐汽車

“抄底”這個詞應該在中國汽車界徹底埋葬!

  引子:金融危機已經使美國汽車三巨頭越來越深陷泥潭,2月20日下午的最新消息,通用旗下薩博申請從母公司通用剝離,同時申請破產…為此前盛傳國內汽車企業要“抄底”海外知名品牌的新聞再次增添了註腳。

  同時,有評論認為,汽車振興規劃的出台,加大了對國產自主品牌汽車的支持和保護力度,汽車下鄉等一系列優惠政策的實施,將為自主品牌創造一個最利於他們崛起的2009年,對此,賈新光、鍾師兩位專家持保留意見…

  [主持人]:在金融危機的背景下,美國三大岌岌可危,薩博已經破產,一些觀點認為中國汽車應該去國際市場抄底,收購一些國際知名品牌;但恰好這個時候,上汽又與韓國雙龍鬧得不可開交,兩位老師如何看?

  [鍾師]:上汽雙龍事件是深刻的教訓。從09年開始,我覺得“抄底”這個詞徹底應該埋葬,以後不要再炒作這種事情,中國的車企在自己的自主品牌都做不好的情況下,再去抄底,底倒沒抄到,自己也折在裡面了,以後這種事情不要再想了,十年以後、二十年以後再重新考慮這個事情還有一點可能,眼前把自己的品牌做好就不錯了。

  [主持人]:上汽買了一個,做得還不錯。

  [鍾師]:那是很小的買賣,幾千萬的買賣。屬於小項目,不屬於併購,比較簡單,就是購買一些東西,不複雜,規模也比較小。

  [賈新光]:汽車工業在全球走了一圈,從歐洲走向美國,美國走向日本,然後回到歐洲,把中國等於繞過去了,等於在亞洲沒挺多長時間,回到歐洲去,歐洲有什麼優勢呢,就是造型和平台,然後和工藝、品牌,都是非常深厚的。中國沒有任何優勢,中國就是一個市場大

  [鍾師]:中國汽車市場,如果按政治學的比喻,有點像殖民地,誰都可以來,一堆殖民主義者到這兒來開墾,拓寬疆域,你還得進貢。

  我們看歷史發展很有意思,每次的經濟危機,總是有一些車抓住了機會。這次金融危機,本來中國還能得到很多機會,但估計中國汽車很難抓住。

  90年代是中國汽車工業最後的機會

  [鍾師]:70年代兩次石油危機,日本人開始衝出亞洲走向全球,誕生了幾個大的車企,至少世界九巨頭裡面他有仨,然後在八十年代或者九十年代現代也擠進去了。而目前這次金融危機以後,中國能不被牽連就不錯了,別說崛起。所以挺可惜的。如果這次機會中國再沒有抓住的話,等全球經濟都恢復以後,這些汽車巨頭全部變成更加強,瘦身以後生命力更強。這樣的話,我們再去全球市場跟他們拼的話,可能那個困難更大。本來他正虛弱的時候,你一把竄去去好機會,可惜啊。

  [賈新光]:回過頭來看,實際上原來國家有一個官員說,其實90年代是中國汽車工業最後的機會,入市之前。什麼意思呢?因為我們那時候給人要8年保護期,後來人就給3年嘛。但是我們從八幾年談,一直談到2001年才入嘛,所以這個時間可以搞兩代產品。

  [鍾師]:我們現在反思歷史,覺得失去了很大的機會,整個90年代是中國汽車騰飛最好的起步的機會,但是這個平台恰恰那個時候產業政策出來,對自主品牌基本上採取全面封閉的姿態,基本上連合資企業頂多就開了一點小門,讓合資企業誕生,真正的本土品牌審批非常困難,像奇瑞根本就不批准。如果他們這些企業有那麼四五個本土的,在90年代出生,把時間能搶回來,這樣壽命又增加四五年的話,現在可能局面更好。現在機會來了,但是我們企業的體能不行、個頭不行、體質也不行,所以那麼大的全球機會來的時候,而且全球真正需要價廉物美的車的時候,這個時候有可能韓國人在這個機會當中得到了更多的好處,中國的企業恰恰在這次全球性的經濟危機沒撈到好處,自己在本土市場又被跨國公司基本上瓜分的大頭都拿到。所以現在反思,我看90年代的產業政策,實際上對本土企業實際上是打壓的,當然連合資企業也稍微打壓一點。

  [賈新光]:90年代是把門關上,外資基本上不讓進來,內資也不讓發展。

  [鍾師]:就是企業做汽車就不許你隨便做。當然我們會有很多的美其名曰,不要重複建設,不要多投資,冠冕堂皇的,最後奇瑞出生的偏晚一點,吉利也是出生晚,長城實際上早就做好準備了,也始終讓他的轎車出不來。後來很多的轎車自主品牌,現在都氣息奄奄的,他們都錯過了井噴的時候,雖然做好準備了但是老不審批,企業要生產某些東西不讓他做,這樣等於一次一次錯過了。

  歐洲人不認產地在中國的本田

  [賈新光]:我們失去了這個時機,這個永遠補不回來了,我們再怎麼拼命干不行了。先說我們對自己要有一個清醒的判斷,舉兩個例子,第一個例子,本田在廣州出口加工區的廠子,本田中國的廠子,它的產品出到歐洲去,大概每年四萬輛,內部討論過能不能把那個擴大,說不行,歐洲人不認產地在中國的本田

  [主持人]:歐洲不太認本田在中國的產品,這個消息來源在哪?

  [賈新光]:他自己說的,他原來準備擴十萬,但是現在不打算馬上擴。再一個例子,這次巴菲特親自出面找王傳福,說你不要把汽車出口到美國,你就把電池拿來就行了,在當地找一個廠子干。其實就是委婉地說:美國人很挑剔的,不認中國的產品。這等於又給我們潑了冷水

  [賈新光]:再一個潑冷水的就是,我們雙龍這個事.連一個雙龍都玩不轉,別的都甭講了,才20多萬輛那麼一個廠子都玩不好.有人說韓國有工會,哪兒沒有工會嘛,就是中國工會不一樣,像通用收購大宇、現在大宇好好的,沒事。我覺得現在來看,將來的開發、工藝都在歐洲,美國是出尖端技術,日本是整合營銷的,所以中國就是中國製造,中國是製造基地。但是這個製造基地跟簡單裝配不一樣,全套製造,這個按東西我們也要想得開,比亞迪所有的手機零件都能做,就不做手機,將來汽車也是,我們可以把所有零件都做了,給全世界供,我們也發展的很好。

    自主品牌應少忽悠多務實

  [主持人]:現在東風也在出自主品牌,上汽、一汽都在接着做,如何看待他們的前景?

  [鍾師]:現在讓大家百花齊放,浪費沒有關係,就像90年代不讓這個做、不讓那個做,實際上耽誤了很長時間,現在你可以做,他也可以做,鼓勵大家做,哪怕扔很多錢,哪怕付很多學費,沒有關係,最後總有被淘汰了也沒關係,因為你不經過市場的洗禮,就不知道千里馬到底在哪,伯樂拍腦袋是拍不來的,讓馬從籠子裡放出去,跑一跑,後面的馬該殺就殺,留下了前面的就行了。

 [主持人]:兩位老師都認為中國自主品牌已經失去了最好的機會,但是菲亞特總裁馬爾喬內前不久說,未來世界6大企業有一家中國企業。我看到一些評論也說,合資品牌有一些地方沒辦法跟中國的自主品牌競爭,他們還是懼怕中國的自主品牌起來,因為中國有政府這隻看不見的手,會操縱一些東西,自主品牌後勁是很足的,兩位老師是怎麼看的?

  [賈新光]:就跟猴群似的,你看着一大群各干各的,有一個放哨,時不時叫一聲,這個他是習慣性的,讓你聽着,注意啊,別光埋頭吃。真正有情況,他先竄了,整個竄了。所以現在有人老預警,但是中國老給人預警的機會。那次我去底特律,問為什麼沒法國車展出,人家說法國不在這賣車,展什麼,但咱中國人不在這兒賣車,就非去那展車去,告訴世界“我們來了”。所以外國人就說,中國車又大舉進攻了。

  [鍾師]:我們喜歡沒事捅馬蜂窩,沒事打草驚蛇,人家是悄悄的進莊。

  [賈新光]:日本車進美國的時候,避開了正面,先從加利福尼亞那邊上,離底特律很遠的地方進入美國市場。第二個就是小型車,小型車美國不在乎。底特律那邊說,我們這兒看不到日本車啊,等底特律看到,已經晚了,反應不過來了。中國的自主品牌,一個車還沒有賣呢,旗先過去了。

  [鍾師]:自主品牌出口海外,還是太愛忽悠。應該務實些。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