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
萬維讀者網 > 我愛我車 > 帖子
豐田汽車何以在美國“失火”
送交者: 揭皇帝新裝 2009年10月07日00:18:40 於 [我愛我車] 發送悄悄話
月初,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發生森林大火。而總部也在這裡的豐田北美公司則早已受到炙烤。

7月24日,曾在豐田北美工作的律師迪米特斯·比勒(Dimitrios Biller)向加州中部地方法院遞交起訴書,認為這家全球最大的汽車製造商,隱瞞、銷毀和300餘起翻車致傷、致死有關的信息,以消匿其車輛在工程設計與安全測試中的違規行為,來逃避法律制裁。

《汽車商業評論》了解到,豐田公司曾懇請法庭,以保護私人隱私為由,將這份起訴書封存,在9月14日聽證會之前不要公布於眾。但8月底,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還是率先披露此事。

由此引發的後果是,在聽證會之前,美國地方法院又接到數起針對豐田北美的起訴,一些案件甚至是6年前的案子。

托德·崔希(Todd Tracy)說:“如果比勒的指控是有根據的,那麼過去數年裡針對豐田汽車事故案件,將都會被提請重新審理。”在崔希手裡,還有40個類似的案件。

按照崔希的說法,比勒不太可能冒險撒謊來指控豐田,“他手裡一定會有些證據的”。比勒在豐田北美的工作經歷,也使得這種猜測更接近真實。2003年4月15 日,比勒以調查豐田翻車事故國家管理委員會委員的身份加入豐田汽車公司,服務至2007年離職。事實上,比勒在豐田的工作,恰恰是他現在所針鋒相對的位置 ——他要向法庭和消費者解釋,汽車事故並非豐田產品缺陷。

從目前披露的案件細節來看,大多數是針對豐田一款SUV的側翻事故,同時引起車頂破損,有消費者懷疑是設計問題。豐田公司則回應,自己生產的車輛,都符合法規要求。

此言應該屬實。在美國國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中,每年抽檢的安全檢測項目包括前排司機和乘客座位的正面撞擊(Frontal Star Rating)、前後排側撞(Side Star Rating)、翻滾測試(Rollover Resistance Rating)。在美國,任何上市車輛都希望在這些測試中獲得較高分數,不然即使車輛價格低於競爭對手,消費者也會被高昂的保險費嚇跑。

因此,對豐田側翻事故的反思,就回到更原始的地方:是否應該為了滿足消費者需求,而犧牲車輛設計上的一些安全隱患,比如更高速度、更高底盤等。

美國HBO曾經製作過一部紀錄片,分析SUV車型的安全性。這類車型從設計原理上,就天然存在底盤高、易側翻的毛病,NHTSA曾提出增加輪距來降低側翻幾率,但被主機廠阻撓,很多年都無法實行。由此帶來的後果是,美國每年都會發生2000多起SUV側翻事故,死傷眾多。

這件事情直到前幾年才得到改變,福特將2004年款探險者SUV(Exploror)軸距延長5英寸。而令福特做出改變也有深層原因,由於探險者過去幾年側翻事故頻頻,福特和車輪提供商凡士通(Firestone)糾紛無數,互相指責是對方產品缺陷。最後的結果是,福特以增加乘員舒適度為名,修改軸距,而凡士通則從美國市場消失,被普利司通收購。

在廠商的宣傳以及社會快速發展過程中,消費者始終是充滿激情和幻想的,如果廠家一味考慮時尚和市場,而忽略可能會影響銷售的安全因素,比如SUV側翻,那麼這些廠家遲早會遭到重創。

1960 年代,通用的科維跑車存在設計缺陷,車子劇烈打滑並翻車。律師納德(Ralph Nader)在1959年4月的《國家》雜誌上發表《買不到的安全車》一文。隨後,他把這篇文章的觀點變成一本書——《任何速度都不安全:美國汽車設計埋下的危險》。他說,產品出現問題,其錯誤常常並不在倒霉的個別消費者身上,而在冷漠的控制市場的銷售商身上。

在納德的推動下,一系列汽車和交通安全的法規相繼誕生,全美高速公路和交通安全管理局也隨後成立。1966年9月,美國國會通過的《國家交通及機動車安全法》,規定汽車製造商有義務公開發表汽車召回的信息,進行免費修理,即汽車召回制度。

如今,處於大火煎烤中的豐田汽車,也正以創紀錄的召回數量,在北美和中國市場,付出快速發展帶來的代價。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