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
萬維讀者網 > 我愛我車 > 帖子
專家稱高溫不會致苯超標 但仍然需要警惕
送交者: 靜晴 2012年08月26日23:58:02 於 [我愛我車] 發送悄悄話

    最近一段時間,微博上一直在流傳一種“汽車空調致癌說”,稱車內材質在暴曬後會釋放有毒物質“苯”,產生毒素而使人致癌。這條微博消息一經發出很快獲得數萬次轉發評論。那麼,汽車空調真的能致癌嗎?

    微博里的“致癌”傳言

    “汽車在長時間暴曬後,進入車內應先打開車窗通風幾分鐘,然後再打開空調,因為汽車的儀錶盤、沙發、空氣濾清器在暴曬後會釋放‘苯’,產生毒素而致癌。”近日,一篇名為《汽車的空調致癌必讀》的微博在網絡上被瘋狂轉載。

    上述微博還指出,苯每平方米的可接受水平為50毫克。若停車在室內又窗戶緊閉,則產生400~800毫克的苯。若停在戶外太陽下溫度超過15.5℃,苯就上升到2000~4000毫克,超出允許量的40倍。

    由於近年來私家車的擁有量日益增加,而且天氣炎熱,汽車空調的使用率極高。因此,這條微博出現後,引起眾人關注,也讓不少人恐慌。

    中國測試技術研究院市室環境監測站為此特地做了一次檢測,測試結果發現經暴曬後汽車內苯的含量非常微小,並未超過3月1日正式實施的《乘用車內空氣質量評價指南》所規定的量。

    “致癌”之說並非空穴來風

    雖然經證實“汽車空調致癌”是流言,但“致癌”之說並非空穴來風。

    目前,生產一部汽車需要用到包括金屬、木材、橡膠、塑料、玻璃等材料。在汽車內飾部分,使用最多的材料是塑料和皮革,其中也包括大量的黏合劑。這些黏合劑大多數含有氯丁橡膠、聚氨酯等化學物質,這些物質或多或少地都會對人體健康有危害,因為如果汽車長時間在太陽下暴曬,車內的黏合劑或塑料中所含的化學物質就會因高溫的原因而散發出來,產生諸如苯、甲醛等對人體有害的物質,這也是為什麼很多新車會有比較濃重的味道的原因。

    甲醛是一種破壞生物細胞蛋白質的原生質毒物,世界衛生組織確認甲醛為致畸、致癌物質,長期接觸將導致基因突變。

    中國測試技術研究院市室環境監測站檢測結果顯示,雖然經暴曬後的汽車內苯的含量微小,但是甲醛的含量卻嚴重超標。測驗結果顯示密閉後的新汽車甲醛含量高達0.22㎎/m3,駕駛了3年的汽車內甲醛含量也達到了0.14㎎/m3。而《乘用車內空氣質量評價指南》規定甲醛的濃度不得超過0.10㎎/m3。

    車內空氣污染需謹慎

    某車內空氣質量研究人員稱,車內的內飾組件因為材質的不同會散發出不同的氣體。儀錶盤、汽車頂棚甚至沙發里的海綿都會釋放出苯系物,空調風道里附着的化學物質也會被釋放出來,車外燃油燃燒的尾氣等也會通過細小的縫隙、空調等進入車內。

    儘管“汽車空調致癌之說”有誇大和虛假的成分,也沒有科學證據支持暴曬後的車內空氣中的苯或者甲醛的含量足以導致癌症,但其中給予的危險警醒不能不令人提高警惕。

    有消息說汽車生產廠家選用黏合劑的時候已開始採用低毒或無毒物質,以儘可能減少車內有害物質的生成。但有多少汽車廠商會站在廣大消費者的立場上使用這種低毒或無毒物質,這樣做的效果到底如何,是否還會採取其他的方法來降低車內空氣污染,這些問題值得廣大消費者拭目以待。

    在目前的情況下,汽車人士建議,車輛長時間密閉暴曬後,市民進入車內最好先打開車窗通風,等有毒物質釋放出去後再開空調;同時,在車內放一些活性炭包也可以對有毒物質有一定的吸附作用。

    高溫不會致苯超標

    “國家對汽車也有個環保標準,汽車必須得經過檢測且達到合格才會出廠,這樣就不存在有害物質嚴重超標的問題。”某德系品牌王經理說,“在高溫下,汽車內橡膠、塑料的確有可能會揮發出甲醛和苯類,但遠遠不會達到致癌的標準。”

    王經理告訴記者,炎熱天氣進入車內應該先開窗後開空調,以此加速車內氣體交換使溫度更快下降,也有助於一部分有害氣體排出車外。同時,王經理提醒車主,在車內用空調時,不要只用內循環,偶爾,也要轉換一下外循環。除此之外,還要到車行去進行空調的保養,例如清潔濾網、出氣口等,並且要定期更換添加劑。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1: 4種不好的用車小習慣會導致電瓶迅速沒
2011: 大雨洗禮過後汽車養護要注意防“氣虛”
2010: 福特:不認為美經濟會出現雙底衰退
2010: (圖片) :一睹京藏高速堵車“盛況”
2009: 愛車美女的孤獨(組圖)
2009: 在美國考駕照:親歷美國的霸道、自以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