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
萬維讀者網 > 我愛我車 > 帖子
秋冬季開車防團霧防側滑注意及時除霧
送交者: 風舞煙 2012年10月30日19:26:33 於 [我愛我車] 發送悄悄話

  進入秋冬季節,由於晝夜溫差較大,多霧天氣增多,給行車帶來了諸多安全隱患。

  據高速交警介紹,團霧、薄冰、玻璃起霧等情況是秋冬季節行車的最大威脅。特別是高速公路,這種安全隱患帶來的危險會被無限放大。

  團霧“神出鬼沒”

  “團霧”的本質也是霧,是受局部地區微氣候環境的影響,在大霧數十米到上百米的局部範圍內,會突然出現霧氣更“濃”、能見度更低的霧。在團霧內會是一片朦朧的景象。由於秋冬季節夜間路面溫度較低,使得近地面的水汽凝結成水珠,再遇到空氣中的懸浮顆粒就形成了霧。如果附近環境中水汽足加上空氣中懸浮顆粒集中就可能在局部形成更大的霧,即團霧。

  知道了團霧形成的原因,我們就可以儘量避開團霧可能形成的區域。氣象局工作人員介紹,一般情況下近湖泊、路面低洼、雨後初晴等地段空氣中水汽較足,近工業區(工業粉塵多)、農民焚燒麥秸區、垃圾焚燒等路段空氣中懸浮顆粒密度較大。同時滿足上述兩種環境的路段,特別是清晨,形成團霧的概率最大。車主在高速公路上行駛還應警惕“象鼻形”霧氣(一般濃霧來臨前會有“濃-淡-濃”的反覆過程)。

  “萬一不小心進入團霧中心一定要記住‘三步走’。”駕駛客車多年的鄒師傅說,首先一定要記住打開“四燈”,即霧燈、防眩近光燈、示寬燈和雙跳燈。確保自己視線的情況下也提醒附近車輛你的位置。其次要減速行駛。按規定,當能見度小於200米時,車速不得超過60公里/小時;當能見度小於100米時,車速不得超過40公里/小時;當能見度小於50米時,車速不得超過20公里/小時。最後是儘可能快地找到出口駛離高速。

  高速交警補充,進入團霧區域千萬不可緊急停車或者隨意變道,否則極易引發追尾事故。

  低溫天氣急剎很危險

  秋冬季節溫度低到一定程度的時候,路面往往會結上一層薄冰或薄霜,影響輪胎的抓地力和汽車的制動性能。如果不慎進行急剎或者急速變道超車,車輛很容易發生側滑而引起翻車。

  “行駛至有冰路面時一定要保持直線行駛,不要頻繁變道。超車時要與被超車保持足夠的安全距離,超車後不要急於回到原來的車道,要與後車拉開足夠的距離再返回原道。”老司機鄒師傅向記者支招,萬一需要緊急制動,千萬不能踩急剎車,要用減擋的方式來進行制動。“剎車制動會引起輪胎打滑,通過減擋來讓發動機制動則不會,必要時還可以用手剎來制動。待速度減到一定程度後再用剎車點剎。”

  如果不幸遇到車輛側滑,正確操控方向盤可有效避免甩尾或原地掉頭。應順着側滑方向輕打方向盤,待車身回正後,再輕踩剎車減速(有ABS設備的則需將剎車踩到底),直到完全控制住車輛。

  玻璃起霧問題小麻煩大

  汽車玻璃上出現霧氣影響視線的情況相信大多數人都遇到過。大部分人都選擇用紙巾或干布擦乾淨,這在遇上紅燈時或者可行,如果是在行駛途中,特別是在不能停車的高速公路上,這樣做就很危險了。

  車窗玻璃起霧主要有兩個原因。首先是因為車內外存在一定的溫差,水汽就向玻璃表面聚集,形成霧氣;其次是車窗溫度低於露點溫度時,車窗表面就會形成結露。

  “玻璃起霧雖然問題不大,但卻很惹人煩,甚至可能引發交通事故。”曾經在除霧過程中出過交通事故的程先生說。

  “汽車除霧的方法還是蠻多的。”某4S店售後小胡說,最簡單的是開窗對流,將車窗開一條縫,讓空氣進行對流,車內外的溫度慢慢接近車外溫度,霧氣就會散去。但這種方法不適用於下雨、溫度低的天氣以及高速上。

  除了開窗對流外,開空調也可以去霧。開冷風和熱風都可以,冷風的目的是使內外溫度平衡,特點是見效快,但需一直開着,車內溫度也會驟降,車內人員往往受不了。熱風的目的是烘乾車內水分。特點是見效較慢,剛開熱空調的時候霧氣反而會更大,所以需要停車先除霧才能繼續行駛。但是效果比用冷空調要好,除完後基本不會再起霧。“高速上萬一突然車窗起霧了可以先用冷空調緊急除霧,待車行駛至停車帶再停車用熱空調除霧。”小胡說。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1: 冬季買車參考:車內禦寒配置盤點
2011: 駕駛途中剎車突然失靈 新手如何應急處
2008: 提醒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