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技术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
万维读者网 > 我爱我车 > 帖子
汽车制造及其他的闲话
送交者: 吾丁 2010年04月15日00:54:34 于 [我爱我车] 发送悄悄话

汽车制造及其他的闲话

吾丁

 

我写了一篇中国的民营企业吉利并购瑞典的老牌子VOLVO的文章,提出李书福的战略一定是“买名牌,放弃国际市场”的推测,并指出,国际名牌一旦变成中国所有,前途不妙。

 

有好心的网友对我的观点提出批评,说要看到我们中国的进步,我们也搞了导弹人造卫星之类的,我们的人也很聪明什么什么的,还好心地告诫我:要给他们时间,他们需要时间!

 

说实在话,我很理解这种宽厚和体谅的心情,但是,事实总是让我乐观不起来,因此我把这个问题再次提出来,说一些感想。

 

作为一个企业家,按照经营之道,他必须考虑他的投资是不是有效,以及投资会产生多少回报。当然,如果有的是钱,甚至拿美金当柴火蒸包子吃,那属于极端的特例,不在论述之列。

 

如果考虑投资的回报,就必须考虑:市场在哪里?这是个至关重要的问题。没有市场,你卖给谁去?卖不出去,哪里来的回报呢?对吧。

 

首先看国际市场。前文分析过了,VOLVO的汽车部门,先是被总公司卖给了福特,福特玩不转,才转卖给了吉利。也就是说,在国际上,VOLVO的家庭乘用车实际上已经日暮西山了。大家都知道名牌车有多少牌子,这就不用我说了,德国车,英国车,美国车,对了,还有法国车(我老是把法国忘了)……名牌比比皆是,各有特点和优势,对于消费者来说,买车的选择太多了,多到你眼花缭乱,对吧?在这种情况下,你会去买一个被人卖来卖去最后被中国人接手的VOLVO车吗?

就算有,也是极少数,构不成消费人群了。

 

很明显,李书福对于这一点非常明白。因此他从并购的那一刻起,心里肯定就没把“国际市场”当一回事儿。他的赌注押在哪里?这不是明摆着吗,他就是要依靠广大的中国国内市场。

 

如果你认识中国的企业家,你就能明白这个现实问题:谁创业,都瞄准中国市场。他们的目标都是国内的消费者。这不是偏见,不是偏废,而是现实。

你去开拓国际市场,跟文化截然不同的老外打交道,花费一大堆力气和资金,回报却少得可怜,事倍功半;而在国内市场,游刃有余,如鱼得水,回报丰厚,事半功倍。谁忽略了国内市场,这个企业家肯定失败。

 

还有一点,前文也提到了,这个并购是给咱中华民族脸上贴金的行为,面子很光鲜,所以吉利的背后,直接是中国政府的资金支援,这一点大家也看到了。有了政府的支援,以后在国内市场上争取份额,那还不是水到渠成?我说李书福精明,你们还不服。

 

果然过了几天我在网上看到一篇据说是什么专家写的文章,他的论点恰恰是李书福“立足国内市场,增产7万台就算大功告成”。乖乖,中国国内那么多等着开“国际名牌”的消费者,再加上政府支援,增产区区7万台,那不是手到擒来么。所以,李书福的如意算盘,保守地说,90%已经成功了。

 

至于为什么说国际品牌一到了中国就算完蛋了呢,这个请大家参考我的“目标分数学说”。简单地说,中国也有有钱人到巴黎买手袋,到意大利买皮鞋,但是一般人还是没有这个条件的。他们能消费的,一般都是质量很差的产品。用目标分数表示法,他们一般消费30分到50分的产品,现在李书福给他们带来了70分的产品,他们怎能不欣喜若狂。但是,你生产了70分的产品受到了欢迎,很抱歉,你就不可能生产80分以上的产品了——没必要啊!对不对。相反,你会慢慢开始生产60分的产品,直到生产出太监的小鸟儿。

 

其实,从原点来说,中国的汽车工业与世界水平差距并不是很大的,你去看看当年的上海轿车,或长春的解放牌大卡车,都不错,没那么差。可是,结果呢,越来越差,到后来呢——太监的小鸟儿,没了。

 

话题说开一点,很多领域的产品本来都没有那么大差距,后来越来越差,到后来呢,也都太监的小鸟儿了。

 

有人说,我们中国人不笨,在某些研究领域里颇有一些人才。这种说法也不算错。但是,话分两头,中国人不笨,但是也不见得就比别人更聪明,最多跟别人差不多,一些尖子人才也不比别人差,仅此而已。至于整个国家民众的普遍文化水准,那就在全世界倒着数了,我这么说没有人反对吧?

 

起码,近代200年来,对人类文明整体来说,你中华民族啥也没创造出来,交白卷。四大发明本来就是强词夺理,起码活字印刷,德国人就不服你。活字印刷在古代的中国和德国分别出现,互不相干,人家就不承认是你先发明的。

 

到了1949年嗡嗡嗡共和国以后就更荒芜,具体我就不说了。现在资讯如此发达,有兴趣的人可以去检索一下,我们小时候听到的所有所谓的“科技成果”,没有一样是我们独自研究生产出来的。都是跟在别人屁股后头,利用别人的研究成果,模仿,加工,然后仿造。比如核技术吧,主要是美国归来的那些人,他们都是受美国的教育,脑子里都是美国的研究成果,然后加上苏联的技术指导,包括窃取之类的,后来也有了核技术。当年吹嘘的“人工合成胰岛素”,也是这样。

 

现在我提到一项中国特有的“技术”:针灸麻醉。很多人为此骄傲了很多年,但是很不幸,最近美国一个科技小组正式发表研究结论,经过20多年的跟踪研究,所谓的针灸麻醉,无法收集到可靠和稳定的临床证据,也无法用剂量来掌握其效果,因此这项麻醉技术不能被承认。有人说美国人就是没有好心眼儿,净说我们的坏话,我国70年代就成功地运用了针灸麻醉,当时我们的报纸还配图报道,美国专家还在现场观摩了呢!

 

首先说报纸报道。我党的报纸到底有多少可信度,这我就不多说了。现在国内有个说法:任何消息,在人民日报否定它之前,都不能相信它是真的。这个说法的含义,我就不解释了,我相信读者的理解力。

 

其次,当年的针灸麻醉表演,现在已经真相大白。原来,当年在上海给美国专家小组表演的时候,病床低下藏着一个助手,上边针灸麻醉,被麻醉者一旦疼痛难忍(他能不疼么,根本就没用啊),就悄悄地通知床底下那位,那个人就在下边给他推一针麻醉剂。这就跟春晚的刘谦表演魔术一样,到后来大家才知道,围着他的所有人都是“托儿”,简单地说,那不是魔术表演,那根本就是一个诈骗团伙。

 

针灸麻醉表演跟这个诈骗团伙如出一辙。也算光荣传统吧。

 

又有人说了,你这家伙就是不说中国的好话,技术无国界,窃取,谁不窃取呢,日本人当年不也是窃取美德的技术么!这个说法有几分道理,不全对。技术无国界是对的,日本当年发展之初,也的确是跟别人学习,当然也有模仿,但是日本人很快就掌握了事物的本质,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了。

 

至于窃取,我就不知道了。我只知道日本遵守版权条约。这么跟你说吧,日本自卫队空军的F系列战机,海上自卫队的宙斯顿级战舰,都有,但这些都是先向美国交纳了版权税,拿到美国的许可证以后,再由三菱重工生产,配备给自己的部队。顺便提一句,老美空军的战机,海军的宙斯顿战舰,陆军的坦克等等,很多都是三菱重工给他们生产的。再说远一点,最近出炉的波音787,大部分重要部件,也都是日本的大企业提供的。再说得更远一点,各位,请别忘了日本在20世纪初就有航空母舰。当年轰炸珍珠港的,就是航母编队。航母制造技术和图纸,都在三菱重工的抽屉里。

 

现在说说“时间”的问题。

有些宅心仁厚的网友谆谆告诫我,我们的企业家们很努力,他们需要时间,要给他们时间。

坦率地说我不明白如何给他们时间。我只知道时间对于任何人都是最公平的,一天24个小时,一年365天,不管任何人都一样。怎么给你时间呢?我可以给你两个馒头,或者给你两块钱,但是我怎么给你两个小时呢……

 

现在说说我的感觉。

我感觉中国很快就会有航空母舰。真的,很快。大家可以拭目以待。

我知道现在就有一条航母停泊在旅顺港,原名叫瓦良格号。

中国人正在刷漆。

刷完了漆,就有航母了。

有了航母,咱就啥也不缺啦!

 

 

2010/4/15

东京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