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技术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
万维读者网 > 我爱我车 > 帖子
陈子:我的车有毒吗?(二)
送交者: 陈子 2010年04月24日13:13:49 于 [我爱我车] 发送悄悄话

 

甲醛 -  为何是挥之不去的梦魇?

 

由于工作和交流的需要,现代人在车内度过的时间也越来越长,车内空气污染对健康造成的危害今天也已逐渐为人们所关注。日本科学家对日本产的部分新车进行测试,发现尽有高达160 多种不同的VOCs 弥漫在车厢内。他们同时还发现,即使已使用了3 年的车,其VOCs总量浓度依然超过相应的室内标准许多倍。2007 年,中国 郑州市职业病防治所监测中心,对已使用半年的50辆轿车进行空气污染状况检测。被检车内的温度为22℃~28℃,相对湿度为52%70%,密闭时间不少于20分钟。结果显示:车内甲醛浓度最低的为每立方米0.09毫克,最高的浓度达每立方米0.95毫克,有99%的车内甲醛浓度超标,最高的超过国家标准9倍。车内苯的浓度最低的为每立方米0.029毫克,最高的浓度达每立方米1.502毫克,有40%的车内苯浓度超标,高过国家标准13倍;二氧化碳的浓度为0.79%2.26%,超过国家室内空气质量标准的712倍。中国政府于2002年颁布的《室内空气质量标准 GB/T18883)》规定:室内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最大限值为0.10%,甲醛的最大限值为每立方米0.10毫克,苯的最大限值为每立方米0.11毫克。

 

根据VOCs 在车箱内扩散的特征和来源可将其分为两种:第一种来源于油漆或表层涂料中的溶剂,第二种来源于添加剂和未反应的化学组分。前者挥发性强,所以被称为挥发率控制组分(VRCCs); 后者挥发性较弱,其挥发性取决于VOC在车内饰材料中扩散的速率,所以被称为扩散率控制组分(DRCCs)。通常后者前者随时间的延长而明显减弱,而后者可长时间持续性地不断释出。同一种化学物质,其实际扩散行为取决于使用方法和其本身的化学性质。例如甲苯,作为溶剂用于部件表面涂层时,它属于VRCC的一种;然而,作为粘合剂用于门装饰表面材料或多层贴面材料时,它就是一种DRCC。甲苯的蒸汽压 3.8 kPA 25 ºC) 和沸点(110 ºC) 较高,作为一种非极性物质,一旦挥发后,就不易被重吸收,即使在较低的温度和高湿度的条件下,甲苯总是能被测到。相比之下,具极性和具有聚合性质的VOC,例如甲醛, 其扩散或挥发特征同甲苯不同。甲醛为极性物质,同吸附基质 (例如纤维素)有很强的亲和力,所以在基质内部,甲醛的扩散率低。从另一角度来看,一旦挥发后,如果车厢内的温度下降或湿度上升,甲醛又被重新吸收。我们将这种行为称为“沉积效应”(Sink Effect) 。了解了这种效应,也就明白了为什么有的车已使用了多年,但是车箱内甲醛的浓度依然很高。

 

VRCCs挥发性强,在夏季通常只需几个月的时间车内的VRCCs就能降低至原有浓度的百分之一。在相同的条件下,DRCCs即使经过几个月的时间,其在车厢内的浓度几乎没有改变。最终DRCCs的浓度超越VRCCs成为主要车内空气污染物。测试发现,甲苯、二甲苯、芳香族碳氢化合物、以及易挥发性胺和氨的浓度下降得比较快;而高级胺、高级醇和醛等浓度则变化不大。通风和定期清洗的确是降低车内空气污染的一种方法,但不是最好的方法,为避免毒性物质长久滞留在车内,最好在原材料或添加剂中不用或尽量少用具沉积效应的有毒极性化学物质。

 

(待续)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