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來在地區數十公校及與周圍不同人種才接觸中,感覺到華族不管育孩還是自身,不是以自我感受和能力評估自己,而是以特定的標準橫量對比,定位自我。
如身邊大半孩子學鋼琴,就選擇讓孩子學鋼琴。有多數學游泳,就進游泳隊。有數量學小提琴就學小提琴等等等。 更不用說文化, 考試方面的補習信息了, 是絕對不會落後的。 家長們總以他人的長處,或在一個階段所取得得成績去衡量自己的孩子, 而忽視自己孩子的自身興趣,能力及特點。
在實際不管生活,學習,還是任何一項技能的培養過程中, 五到十年的周期是上到一個比較高的競爭水準的保證。 取得結果的好壞, 到了一定高度, 對所學或所做事情的態度及能動是成功與否的保證。
在美校從小教育中, 教師對個體特色教育的重視中式教育比較缺乏。 每個個體在各方面能力都不相同,有不同的特點及潛能。 個體對某個領域或某個項目的執着不屑努力地追求, 就可以達到一個相對的高度。 在社會競爭中,表現自我特長及能力是個綜合能力,僅以智商橫量是遠遠不夠的。在追求自我目標過程中, 伴隨着其它性格特徵的完善,是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但對於在社會環境中具有良好能力的個體,在遵守公德的前提下, 少抱怨, 對事,對人積極正面思維, 善於溝通的個體,更容抓住機遇及相對有幸福及滿足感。
自信與自我特徵的發揮是個體自身相信自我,不評價他人,努力追求自我提高的積累。哈,嚴以律己,還得寬以待人。借鑑他人之長,但不是滅自己志氣,才有提高的空間。
我們家長在育孩過程中,需要有個和諧的環境,視競爭為正面事物。多鼓勵孩子自身長處,借鑑他人長處而不以敵對或壓力形式去push孩子。良好的競爭心態及交流態度會給個體帶去無限的機會與機遇。這和智力教育不但不矛盾,還相輔相成。環境對每個個體都是公平的。但,個人對對事情的想法,個性及處事哲理不同會有不同的結果。而這點正是我們華家長在育孩過程中要吸取經驗及信息。否則,無論智慧多高,多努力的孩子,在環境中會是個只會抱怨的不happy 個體,不利於競爭。
Sent from my iPhon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