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萌:兒童節的隨感 |
送交者: 藝萌 2015年06月01日08:49:31 於 [海 二 代] 發送悄悄話 |
今天是六一國際兒童節,網上的維基解釋中特別強調的是國際保護兒童節。這讓我想到了沒有父母的孤兒,想到了非洲及其他地方吃不飽飯的兒童,想到了被販賣和拐賣的兒童,還有處於戰火之中的兒童,他們是處於恐懼中的兒童。
我想到我的童年,當年雖然物質匱乏,但我後來人長得不矮,發育良好。這歸功於我的母親,她在物質方面是竭盡了她作為母親天然的本能全力地保護着我們。 但在其他方面, 她是自顧不暇的。我們不但缺乏很多正常的充足的健康的精神食糧,同時因 為父母的境遇和文革造成那種戰戰兢兢的氣氛,多少增添了我的孤獨感和恐懼感,夜裡經常惡夢連連。
我女兒的出生和成長的過程讓我經常想知道更多的關於我童年的樣子,與女兒的不同。關於這方面,我曾問過我的父親,而我的父親比較我女兒的成長環境,感覺那個年代在物質上非常虧欠我。這令我感到很意外。我的看法非常不同。我認為那時比起精神壓抑和恐懼方面,物質方面對我來說實在算不了什麼。
女兒長大後會好奇我們小時候的生活。我會仔細地篩選出我那時有過的快樂的點滴。記得我們那時比起現在的小朋友自由的時間比較多,活動的空間廣。 脖子上掛着把鑰匙,到處閒逛。小朋友們比起周圍的大人要善良的多。那時每周三下午沒課,就會有小朋友拉着我出去到野外去玩。
我們會去老鄉收割完的地里尋找可以挖出的東西, 比如紅薯,胡蘿蔔等。但不知怎的,我的袋子裡永遠都是少少的, 挖到的也是小小的可憐樣。 我倒是無所謂而小朋友們卻會可憐的看看我的袋子,然後再慷慨地送我一些。這令我很高興。但自我感覺在這方面可能的確少根筋。現在回憶起來,我真的是那個永遠在地里動作最慢的,也難怪只能撿小羅卜頭了。 後來我發現我自己生的女兒似乎也是這樣,小時候帶她去撿復活節彩蛋, 滿以為她會像其他小朋友一樣待“發令槍一響”便爭先恐後地衝上去撿。我這位,慢慢騰騰樣,完全一副不在乎的樣子,看到了就撿,看不見也無所謂,媽媽比她還急。哈哈。 原來這也遺傳訥。
在學校的球場上也是如此,所有女生在地上抱團地又叫又嚷地搶籃球的時候,我是怕怕地在別人還沒過來搶之前就趕快把手中的球扔在地上跑開了,就怕被壓在地上和別人爭搶。結果可以讓我選擇的集體球類只有排球和壘球,我更傾向於乒乓球,羽毛球之類單打獨鬥的。或者就是當觀眾。
但是有一點女兒倒是一點兒都不像我, 就是說話早。據我媽講,我是快到三歲才開始說話, 而我女兒早到什麼時候呢? 我自己都沒在意,是我的鄰居給我指點出來後,我才意識到。她應該是3個月到4個月就會叫媽媽了。那天我推着坐在小嬰兒車的她跟鄰居正說着話, 戴着白色的有着可愛小花邊嬰兒帽的女兒看不到我就偏過頭來喊我“媽媽”。把鄰居給嚇了一跳。
小女牙牙學語的時候真是好玩。 喜歡玩文字。 喜歡中西文字混着玩,把發音類似的放在一起。比如:在餐桌上她會指着木耳說:“More 木耳”;或者她會打開空空的郵箱,小手往兩邊一擺:“沒有mail…”。
“媽媽考考你…” , 有一天我這樣對她說,想看看她學過的字是否還認識。 完了, 她就跟我說:“我要考考媽媽”。 嘿,跟我學,哈,好啊, 你也要考考媽媽? 怎麼考?我問。只見她用小指頭指指我們桌上的toaster: “放在裡面烤”
女兒是幸福的,女兒是幸運的。我感謝從小被用憶苦思甜來教育,對此我只有感恩的心。
希望全球所有的人都來保護我們的小朋友,使他們免於飢餓的恐懼,被遺棄的恐懼,戰爭的恐懼及一切的恐懼。
六一節大小朋友們快樂! |
|
|
|
實用資訊 | |
|
|
一周點擊熱帖 | 更多>> |
|
|
一周回復熱帖 |
|
|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
2013: | xpt專制社會的最後掙扎--暴虐兒童和婦 | |
2011: | 怪事一樁:孩子上大學,窮人不愁富人愁 | |
2011: | 公婆用物質討好孫子的三種方法 | |
2010: | 加國學生怎樣才能入讀醫學院 zt | |
2010: | 你應該學習這些表達對孩子的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