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峰: 談談美國高中課外活動(上) |
送交者: 歐陽峰 2015年10月20日18:47:11 於 [海 二 代] 發送悄悄話 |
【這是在本地一個學校家長群里的講座】 開學伊始,是學生們計劃一年的課外活動的時候。特別是剛進高中的學生們,面對形形色色的俱樂部,編輯部和各種團隊,肯定有眼花繚亂的感覺。在美國,中小學生的課外活動的重要性,可以說與上課不相上下,甚至可能更重要。課程是“標準化”的,而課外活動卻是可以量身定做的。通過種類繁多的課外活動,同一個學校系統能培養出各具才藝的學生,早就一個多樣化的社會。作為一個“過來人”,我與大家分享一些高中學生安排課外活動的經驗和感想。 為什麼要參加課外活動呢?在我看來,其中的目的大致可以分成三類。 第一類目的是展示自己的才藝和領導能力,為申請大學加分。其實大學錄取過程是個黑箱。哪些課外活動能夠加多少分,大家只能猜測。通常認為,課外活動對於大學錄取有兩個作用。一個是為豐富學校的校園生活作貢獻。要做到這一點的話,學生必須有全國一級的水平才算數。另一個作用是作為人格的一部分,反映個人的能力。從這方面說,就需要在自述,推薦信等材料中反映自己課外活動的努力和成績,與其它方面的表現有機結合起來。不管追求哪個“加分機制”,其實都要求課外活動與本人的熱忱相配。如果課外活動沒有熱忱作基礎,就很難達到全國一級的水準;就算達到了,比起所花的努力來恐怕也是得不償失。同時缺乏熱忱的話,錄取官從自述等材料中也看得出來。那就成了蛇足了。所以,沒有絕對的“升學神器”課外活動。一切都要看各人的具體情況。【註:我並不主張高中活動都圍繞申請大學轉。畢竟高中是人生很寶貴的時光,應該有一個美好的體驗。但這是另一個話題了。】 第二類目的是學習很多知識和才能,或者鍛煉性格品質。如果是這個目的,那麼就是“重在參與”,取得什麼成績不是那麼重要。作為課堂學習的補充,這類課外活動又可以分成幾個亞類。有的學習與課堂內容不相干的才藝,如計算機編程,下棋,音樂等,有的在課堂學習的基礎上深化某些知識,如參加學科競賽,也有的應用課堂知識做研究項目。除了學術與才藝之外,參加體育運動和公益活動,也能培養孩子的性格和愛心。 第三類是擴展社交圈子。亞裔孩子往往愛學習,守紀律,在很多人眼裡是“書呆子”形象。在有些學校里,這樣的孩子會感到孤立,缺少知音。而參加課外活動就可以交到興趣相投的朋友,對自我認同和相互激勵都有很大好處。我在中文學校教數學競賽課,就看到很多不同學校的孩子因為對數學的共同愛好而成為莫逆之交。其它活動如下棋,計算機隊等也是亞裔孩子發展友誼的好地方。如果是這個目的,也許跨出學校的空間,參加更大範圍的組織如夏令營,網上課程等會更加有效。 當然,我們可以同時有不同的活動來滿足不同的目的,同一個活動也可以滿足多個目的。但不管怎樣,只有目的明確了,我們才能選擇合適的課外活動,才能決定自己參與的程度(是要達到最好,還是儘自己能力,還是玩玩就好)。 實現了“知己”,接下來就是“知彼”,也就是了解課外活動的各種機會了。下面就我自己非常有限的經驗和知識開個頭,請大家補充。 最普通的課外活動就是學校的各種俱樂部和團隊了。每個學校都有很多這樣的組織。在新生入校的介紹時,他們都會來做廣告,拉人。孩子們千萬別錯過這個機會。當然,也可以向老生打聽各種組織的情況。對亞裔學生來說,最感興趣的可能就是學術性的俱樂部,如數學隊,科學隊,機器人隊等。除了這些理科的,還有文科的辯論隊,模擬聯合國俱樂部,商業和經濟俱樂部等。這些組織都會定期參加地區,州或全國的比賽。那裡往往聚集了興趣相投的同學,而且通過校外比賽更能擴大交友面。當然,選擇這些俱樂部不能光看名稱。指導老師和隊裡的文化對於學生的體驗和可能的成績影響非常大。孩子需要仔細考察才能找到合乎自己胃口的組織。喜歡寫文章的孩子也可以考慮加入校報編輯組。那是一個很好的寫作鍛煉機會,因為能夠得到對於自己作品的反饋,也有機會編輯別人的作品,取長補短。“校報總編輯”是個含金量不小的“領導才能”展現機會。當然肯定不是每個編輯都能做到總編輯。但如果能紮實,認真地完成每次任務,機會還是不小的,因為能做到這一點的人已經不多了。其它俱樂部的領導職位也是一樣。雖然想做的人很多,但兢兢業業,能被大家信任的寥寥無幾。 除了學術性俱樂部外,學校里還有音樂,舞蹈,體育等各種團隊。這些活動也絕不是浪費時間。除了發展才藝,滿足孩子的興趣和熱忱外,這些活動也很能鍛煉孩子的意志和團隊精神。例如“軍樂隊”Marching Band,是為學校球隊助威的團隊,在比賽前和中場休息時出來表演。除了隨隊表演外,軍樂隊還要在室外進行大量的排練,每星期都要花上十多個小時,而且要耐受寒暑風雨。但絕大多數的孩子在老師和團隊的支持下都能堅持下來。這樣的經歷對於咱們那些溫室中的花朵還是很有好處的。這些團隊往往很有“家庭”的氣氛,因為每個成員都是不可或缺的。所以幾年下來,也能結成很深厚的友誼。 另一大類課外活動就是夏令營了。夏令營的種類也十分繁多。亞裔孩子比較感興趣的有學術性夏令營,音樂夏令營等。學術性夏令營最廣為人知的就是霍普金斯大學的Center for Talented Youth (CTY)辦的夏令營了。它在全國有很多地點,每個夏天有兩期。夏令營中提供學校課程的加速版,以及一些學校所沒有的課程。據我所知,一般不能以這些課程抵學校的學分。但有些學校允許用夏令營中的有關課程來滿足預修課要求(pre-requisite)。如果有此想法,最好先與學校的學生輔導員溝通好,再報名夏令營。CTY有住宿和走讀兩種。如果孩子年齡小,營地又在附近,可以選擇走讀。CTY可能是最早舉辦這類夏令營的。但現在已經相當商業化了。同類的夏令營現在也不少,但我不太熟悉具體情況。CTY的入營門檻很低,但要求學生參加一個標準考試,達到一定的分數線。 還有一些幫助孩子準備競賽的夏令營。我比較熟悉的是數學方面的,有Awesome Math, Idea Math, Math Camp (by Areteem Institute)等。通常這些夏令營都有自己的測試題,讓學生網上下載後做好交過去。這些題目比課堂里的難很多。學生做不到底也沒關係,思路好就行。除此之外還要求老師推薦信,學生自述等,和申請大學同一個路子。當然最高大上的是Canada/USA Mathcamp。那是數學奧林匹克隊員的搖籃,當然進入門檻也很高。我覺得,孩子到了這種夏令營,能學多少倒是次要的。重要的是激發對數學的興趣,以及知道“天外有天”,不會因為在本校當學霸就沾沾自喜。在這些夏令營中,往往還能結交不少真正喜歡數學的朋友。這些人雖然分布全國,但在大學和以後的工作中往往又走到了同一個圈子中。另外,還有個Rutgers Young Scholars Program (YSP),是NSF與NSA資助的,搞了好幾十年了。它主要是講授離散數學方面的知識,包括應用。與數學競賽沒有多大關係,但對於提升孩子的數學興趣還是挺有效的。當然,以上講的是數學方面的。除此之外,科學,計算機等學科以及文科的類似夏令營也越來越多了。 如果想用夏令營為大學申請加分的話,要注意不同的夏令營的“含金量”是很不一樣的。我的簡單法則是:價格越低的,含金量越高。“檔次”最高夏令營是Research Science Institute (RSI)。它每年六個星期,在MIT校園裡舉辦。學生跟着MIT和哈佛的教授做研究。能進這個夏令營,進MIT基本就沒有問題了。這個夏令營靠捐助運行,對學生是完全免費的。類似級別的文,理科夏令營還有幾個,但我不是很了解。上面說到的YSP是部分接受資助的,價格也比較低。至於完全商業化的,含金量就不高了。在那些夏令營里,進入門檻高的相對好一些。CTY這樣的基本對申請大學沒有幫助(當然如果能學到東西的話還是值得去的)。當然,雖然不能當成資本,但參加夏令營的經歷可以在自述中反映出來,作為學生整體形象的一部分。要注意的是,有很多夏令營是在名大學的校園辦的,有的還以該校命名。但其實是別的組織租借他們的地方,與學校本身沒有關係。所以不要以為參加在某校的夏令營就對將來申請該校有好處。
|
|
|
|
實用資訊 | |
|
|
一周點擊熱帖 | 更多>> |
|
|
一周回復熱帖 |
|
|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
2013: | 一位中國母親的醒悟 | |
2011: | 秦川:警惕又一次網絡公審大會 | |
2010: | 中國距離諾貝爾科學獎有多遠?---從女 | |
2010: | 五招改變孩子動作磨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