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籍華裔的尷尬:不被中國人理解,飽受美國人種族歧視 |
送交者: 老人tt 2017年02月07日18:33:31 於 [海 二 代] 發送悄悄話 |
你有過這樣的尷尬嗎? 在圖書館想要問問題卻羞於對外國人開口,好不容易找到一個中國面孔,一開口說了中文對方卻甩來一句“I can’t speak Chinese.”——他是ABC;課堂上學生們總會扎堆兒討論。 白人、西班牙人、黑人。。。各自都有自己的小群體。你想找到中國人的組織,但班上的華裔們卻似乎有一個自己的組織——他們是ABC;終於放了假,你想請三兩個同學一塊兒回家火鍋,最好再三國殺狼人殺戰個痛快,不醉不歸。但是你的華裔同學們忙着健身,玩兒橄欖球,打工,對你的提議完全沒興趣——他們是ABC。 最近,一位7歲時隨父母移民美國,畢業於常春藤大學的華裔二代在美國某華人論壇上發帖抨擊移民一代。說很多中國父母對美國的了解非常片面,一廂情願的帶着孩子移民,其實是斷送了孩子的未來。 對於從小在中國出生長大的同學們來說,可能很多人對ABC的生活並不了解。ABC不就是從小說着英語、吃着洋快餐長大的中國人麼?跟我們有什麼不同?其實,ABC這個群體有着特殊的自我認同,他們的成長過程也有比中國孩子更多的疑惑。“香蕉人”這個標籤會一直伴隨着他們,美國人和中國人的雙重身份給他們帶來的不是雙重優越,而是雙重尷尬。 ”你從小父母沒教你說中文嗎?“ 在美國德州出生,馬里蘭長大的華裔桃兒最討厭別人問他這個問題。 桃兒從小到大所上的學校幾乎沒有中國人,甚至ABC也很少。父母是美國第一代技術移民,從事科學工作。桃兒小的時候父母都很忙,他只是偶爾在家裡跟姥姥姥爺說一些簡單的中文。但是到了學校,他與同學老師的日常交流都是用英文。他甚至學習了8年的法語。 18歲那年他聽從父母的建議,到中國上大學。雖然這個決定很不被他身邊的美國朋友所理解。 來到中國,桃兒第一次看到這麼多跟自己一樣膚色的中國人,突然覺得找到了組織,對中文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可勁兒的學中文、說中文,結交中國朋友。但是他發現,很多中國人見到他之後一開口不是誇他的中文說的不錯,而是劈頭蓋臉的一句:“你父母從小沒教你說中文嗎?”。 對此,桃兒覺得很委屈。自己跟大部分ABC相比,其實已經說的一口比較標準的中文了。但是很多中國人,還是會嘲笑他中文說的不好。 “有時候我不知道自己是美國人還是中國人?” 桃兒說在他成長的過程中,他一直在中國人和美國人的自我認知當中搖擺。 小學的時候有一年暑假,爸媽帶着桃兒回北京呆了一個夏天。桃兒當時很喜歡中國,恨不得在中國一直住下去。但是隨着學校的開學和父母的工作,他不得不回到美國。回到學校,桃兒興奮的跟同學們說自己在中國的見聞,說中國比美國好,中國的城市好大,交通好發達。。。。桃兒覺得那時候的自己是“中國人”。但是他的美國朋友們卻對此並不感興趣。 桃兒漸漸發覺大伙兒不喜歡他總提到中國,他不想因此掉隊。為了更好的“融入”他的同學當中,他努力讓自己變得更“美國”。他加入了橄欖球隊,摔跤隊,街舞社團,開始健身。。。不論他怎麼努力,他發現自己永遠無法真正融入白人的圈子裡。“當我是‘美國人’的時候,我恨自己的黃皮膚。” “我小的時候在學校被白人打了,回到家裡媽媽卻說是我的錯。” 小的時候在學校里,桃兒曾經不止一次的被其他種族孩子的欺負。記得有一次他在學校被同學打了,回到家裡跟媽媽哭訴,媽媽卻責怪他“太鬧了”。得不到父母的理解和支持讓很多跟桃兒有類似經歷的ABC有童年的陰影。 受到的傷害還是少數,心靈上的創傷對他來說是難以釋懷的。桃兒說,他已經習慣了學校里的工作人員時常對他大喊大叫,別的種族的孩子對他很兇。不論他怎麼努力都沒法成為朋友圈裡的“紅人”,而白人孩子卻永遠能得到大家最多的關注。至於女生,桃兒說:“美國白人女生是我見過最racist(種族歧視)的群體。我幾乎不可能找到一個白人女朋友。而華裔女生。。。很多人也只願意date(約會)白人男生。” “如果可以選擇,我寧願自己從小在中國出生長大。” 桃兒說,他很喜歡現在的生活。在中國讀書讓他覺得找到了自信。如果可以,他希望可以畢業後在中國工作和生活。在中國,他覺得自己可以得到更公平的對待。“如果他們(中國人)覺得我的中文不夠好,我可以學;但是如果他們(美國人)討厭我的膚色,那我改不了。” 不可否認,美國是一個典型的移民國家,沒有移民就沒有美國。但在美國社會裡,華人還是少數族群,甚至在所有的其他移民中,也是少數族群中的少數。在2010年美國人口調查局(U.S Census Bureau)公布的統計數據中,白人占美國總人口的72.4%。在所有的少數族群中,拉丁裔美國人占美國總人口的16.2%,非裔或有非裔血統的美國人占美國總人口的12.6%,亞裔僅僅占美國人口的4.8%。 亞裔美國人分布往往比較集中。截止2012年,加利福尼亞州聚居着570萬亞裔美國人口,是美國亞裔族群最大的聚集地。紐約州擁有161萬的亞裔美國人,位居第二。接下來是德克薩斯州、新澤西州、夏威夷。。。 通過下面這個地圖我們可以看出,亞裔美國人在美國主要分布在東西海岸的一些州,而在大部分中部地區,亞裔美國人非常少。 在美國不同地區的分布也使得華裔的心理成長過程各有不同。在一些移民人口比較多的地區長大的華裔往往能更有自信,他們覺得自己不是唯一的少數族群。而在一些以白人為主、鮮少有移民二代的地區長大的華裔則對自己的自我認知有更多的疑惑。 父母是很大一部分華裔性格養成的原因。對於二代移民的華裔來說,他們的父母給他們的是與學校截然不同的教育。這些一代移民父母們在來到美國的時候已經是成人,從小受到中國文化的薰陶,他們的觀念是傳統的。父母們希望孩子可以接受美國的教育,同時保有中國的文化背景。他們想辦法送孩子到中文學校學習中文,當然,大部分小華裔是拒絕的。很多小華裔覺得:中國文化一點都不酷。對他們來說,說英文就像喝水,說中文就像喝藥,而且還是中藥。除了父母的威逼利誘,他們沒有任何學習中文的動力,也不能理解中國文化。 華裔跟父母沒法真正的溝通,不僅是因為語言。在學校,他們被教導參加各種課外活動。橄欖球、拉拉隊、籃球、街舞。。。而有些傳統的中國父母只認為這是在浪費時間。華裔在家裡接受到的中國文化和在學校接受到的西方文化有強烈的衝突,使得他們不知道自己應該像美國人還是像中國人一樣學習和生活。 在學校,西方文化對中國人的模式化的看法讓華裔覺得很痛苦。誤解No.1一定是這樣的:“中國人?你的數學一定很好咯?”很多華裔在這裡只能扶額,內心os:大哥我是在美國長大的。。。有這樣一個說法:在美國的中學數學課上,如果白人沒有得到高分,一定不會被批評。但如果是華裔沒有得到高分,老師一定會批評他們,因為他們是亞洲人,亞洲人理應數學很好。。。。除此之外,亞洲人只會學習、亞洲人不健身不運動、亞洲人很窮。。。這些西方社會對亞洲人的看法模式讓華裔在同齡的別的種族孩子中間不能得到公平的評價。 在這裡小編找到了2014年杜克大學的學生創作的一個項目,其中採訪了40個亞裔美國人並附上了他們一直以來最想對誤解他們的人說的一句話,以喚醒人們對少數族群的理解和尊重。這些圖片讓人震撼同時也讓人深思,他們是這麼說的: “我不是很辣的亞洲人。我只是亞洲人,你們看着辦吧” “失去了我本來的語言讓我很難過。” “我有時候會想家,但又不知道我想得那個的家在哪裡。” “我不擅長數學,但我可以為你寫首詩。” “因為我的家庭不夠‘白’,我在成長過程中一直感到很羞愧。” “因為語言問題不能跟在中國的親戚交流讓我很難過。” “因為種族歧視,走到哪兒都有人恨我。” 多年以來,移民到美國是中國父母一生的夢想。他們認為,中國的空氣污染嚴重,教育系統壓力重大,風俗不健康等等。美國在他們的想象中是“天堂”,讓孩子成為一個“美國人”能讓他們有更好的未來。但其實,長在美國的ABC普遍遭受更隱形的心理迫害。 有的父母認為,美國如果待得不舒服,大不了以後回到中國生活就是了。殊不知把孩子早年帶到美國成長已經讓他們失去了未來回自己祖國生活的能力。在一個不是以自己種族文化為主流的國家生長讓很多ABC,尤其是華裔男孩失去了應有的尊嚴和地位。 他們中的很多人其實寧願做一個普通的中國人,而不是一個孤獨的ABC。 |
|
|
|
|
實用資訊 | |
|
|
一周點擊熱帖 | 更多>> |
|
|
一周回復熱帖 |
|
|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
2013: | 先天不足後天補:笑談我的扁平足 | |
2013: | 香港人的無耐:奶粉 | |
2012: | 《哈佛兩姐妹》家教秘訣:妙用創造力激 | |
2012: | 兒了揚言換媽媽,提出好媽媽十大標準! | |